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食芒果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活動結算】用詩歌禱告,用詩歌應景

食芒果
·
·
這裡是 用詩歌禱告,用詩歌應景 社區活動的結果公示。

馬特市史上最長的社區活動(3.27-9.27)終於落幕了,謝謝各位參與者和支持者。

(鞠躬)


#用詩歌禱告 #用詩歌應景 兩個標籤之下,排除掉活動自身的相關文章(譬如活動提案、月度小結),排除掉活動時間區間之外的文章,滿足有詩歌+一段說明文字+關聯提案文的參與規則,最後一共有90篇參與文。我會把這90篇的標題放在評論區。


根據獎金規則,所有文章平分40%,即 6152 likecoin,每篇文章68.35。

拍手前五名平分30%,即 4614 likecoin,每篇文章922。

推薦獎五名平分30%,即 4614 likecoin,每篇文章922。

拍手獎、推薦獎得主不重複。


根據 Matty 發給我的excel統計,拍手數前五名分別是:

@閱讀筆耕閱讀筆耕|#用詩歌應景• 同舟共計》拍手數 453

《閱讀筆耕|重五》拍手數 430

@貓咪旅行中〔Erica〕明月幾時有,以詩歌應景,也以繪畫應景。》拍手數339

@貓魚用詩歌禱告|尋找愛》拍手數 335

@開掛人生用詩歌應景 | 你是否選擇人跡罕至的路? 》 拍手數324

但由於本活動規則是同一作者不可以同時領兩次拍手獎或推薦獎,因此筆耕只以第一篇計算。最後一個名額遞補到拍手第六名:

@fide時間是燃燒我們的火焰》 拍手數299


以下是推薦獎:

@Lola胡续冬:是雾霾中成群的阿童木再度起飞,去一张字条里找你

@MaryVentura書評•評書|天災人禍時被抹殺的名字本應成為詩歌,七七四十九

@DrYuan。汤圆诗词治愈的力量(一)~致战火未熄的明天

@產品詩人離開香港的十年 - 他鄉作故鄉

@漫閱讀用詩歌應景|虞美人 聽雨,我的父親


我的評選標準,除了在意被推薦詩歌的品質、作者原創部分的文筆,最重要的是詩歌與文段之間的連結是否緊密。此外也略微留意包納不同類型的詩歌及文章,譬如不同的語言、地區、時代、主題。(但我忽然發現這些詩歌與文字,無一例外,都有些沉重。)

以下對這五篇一一說明。


《胡续冬:是雾霾中成群的阿童木再度起飞,去一张字条里找你》

当冰凉的江水冲刷你时,有一个人不断
给你写信,到天起凉风时,给你写信。
我们的诗在闪电上金兰结义,而我们的人
却就此散落人间,不通音息。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也不知道今天谁还会在自己的诗行中放入这一句,也像十年前他曾经送走故人那样送走他呢。也只有在诗里,我才能想象他们还活着的日子。


這一篇是為悼念當時剛剛過世的詩人胡續冬而寫。

讀詩的行為本身就是紀念——就是一種應景及禱告。Lola文中有巧思:起於馬雁寫詩悼念馬驊,後是胡續冬寫詩悼念馬雁,而現在,我們讀詩悼念胡續冬——形成悼亡的遞歸。悲傷,卻也是此文動人之處:每一個逝去的朋友,都一年年在文字裡被呼喚、被思念、被銘記。Lola的文氣如常行雲流水,卻因這樣的主題或說結構,多幾分一唱三歎、纏綿徘徊的感覺。

類似的,@Jin (@誰說編輯不讀書)也有一篇參與文,以讀詩方式悼念詩人管管。很可惜的是編輯離開了馬特市,過去的文章也不可見了,所以沒有辦法把他的悼念文納入評獎考量。(社區活動不能設置期程太長,不然作者可能已經離開。我學到了這一課。)

除了這一篇,Lola的另一篇參與文也很值得推薦:《我们的头发连成一片排着队的云》。我在之前月度小結中也寫到過。


《書評•評書|天災人禍時被抹殺的名字本應成為詩歌,七七四十九》

Fly away freely
When light arrives, offer your eyes
When wind arrives, offer your ears
「我想讓讀者在讀完這本詩集後感覺什麼都沒有留下,就好像有口無心地背誦乘法口訣表一樣,七七四十九。我想讓這些詩歌蒸發掉。」——Kim Hyesoon
有點像是韓江在《Human Acts》中開始的描寫,就是堆成山的屍體上少年的魂魄一直上升,最後飄然而去的感覺。每一首詩歌都輕飄飄的,也很少讀到幾個震撼的詩句。因為每一首詩是每一天,同時,詩人也在描寫世越號船難中喪生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可是,這一首首的詩怎麼就好似很難在我心中留下痕跡呢?


這一篇以韓國詩人Kim Hyesoon的詩集《Autobiography of Death》,為普世所有於天災/人禍中喪生的人,銘刻,並且禱告。

銘刻是以一種反諷的方式進行:詩歌如日曆般一天天撕掉,讀過亦雁過無痕。Mary形容,作者是「要讓集體主義的鬼魂從詩歌中呈現出來」。讓那些被刻意掩蓋的名字,以更為欲蓋彌彰的方式,顯山露水。

Mary 推薦沉痛的詩集,總是寫得細膩又隱忍。另一篇《詩歌的形式|亞裔詩歌裡那些可數&不可數的痛》也很推薦。


诗词治愈的力量(一)~致战火未熄的明天

致战火未熄的明天,请你温柔地降临
为着那些身心疲累的战士们着想
潜意识中我说服自己这些已经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已经告别了那不文明的年代。一直到我发现到不少在我面前那些与我年龄相近的朋友们都是战火中的生存者,才更加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很可悲的是,哪怕这些朋友比别人更加异常地努力或是更有才华,眼前还是有一箩箩的不公待遇。对这群人来说地球不是圆的,而是阶梯式的……那些对我们来说搭个飞机就能到的国家,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辈子都不可能踏入的地方。


這一篇推薦的是英國戰爭詩人 Michael Longley 的詩歌。湯圓從戰爭帶來的傷害、談到國籍界限的不公。

說是禱告吧,其實亦何嘗不是應景。恰恰提醒著我們,即使不在我們身上、不在我們眼前,也不代表戰火、苦難與不幸,不與我們共時而存。


離開香港的十年 - 他鄉作故鄉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鄕。
當年我初讀此詩,並不了解箇中意思,直到如今想起過去十年蹤跡,才覺人在命運,就如雪中梅花,多情隨風轉而不自知。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隨遇而安,心安之處便是吾鄉。柔奴進嶺南,我離開嶺南,皆是同一道理。


產品詩人以蘇軾的《定風波》與自身離開香港、居住澳洲的經歷映照,極其貼切。

千載過後,人類的流動遷徙能力更強,但自由程度卻未見長。古人被貶,今人避秦。最終都只能在異鄉磨練隨遇而安的本事,並在詩歌中覓到跨越千載而共通的慨嘆與領悟。



用詩歌應景|虞美人 聽雨,我的父親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 點滴到天明
還記得國中學習這首宋詞的時候,雖無法全然體會到詞的意境,但對這首詞所勾勒出來的畫面,還有不同年紀下「聽雨」的心境層次,印象很深刻。
現在,再回頭重新看這首詩,竟覺得這跟我父親的一生的歷程挺相符的。


選取這一篇,主要是因為構架頗有意思。漫閱讀用蔣捷一闋詞《虞美人》的時序層次遞進,呼應自己父親一生歷程,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故事。從青年時的意氣風發,到壯年時的艱辛跌宕,再到晚年時的滄桑憔悴。




推薦獎的選取很主觀,未選上其實也不乏令我很喜歡、糾結的詩歌或文字。很遺憾也抱歉。如果可以從頭來過,我大概會多設置一些推薦獎吧 XD (當然更重要的是,不會再把活動時間設置這麼長了 XD 半年的時間,社區的生態會有許多變化,有些作者離開,不同時期普遍拍手數也可能有變化)

最後就等 @Matty 發放獎金,然後再轉給參與的各位囖!謝謝大家對這個活動的關注~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