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91):“回也其庶乎,屡空” — 颜回不擅理财

江上小堂
·
·
IPFS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第六)。

箪(dān),古时盛饭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欢颜回,多次称赞他,这次称赞颜回安贫乐道。说,“真是贤德呀!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贫民窑的破房子里。换了别人,都会忧愁万分,不能承受,但颜回却能在此处境下不改变好学的乐趣。颜回真是贤德呀”。

颜回之乐,非乐于贫困,而是乐于好学求道。

孔子一定是在颜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青时样子。孔子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述而第七);又言,“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第七)。所以,非常喜欢颜回,视颜回为自己的传人。

虽说颜回家境贫寒,但跟着孔子这么多年,也应该有所收入和改善,不至于陷于如此境地。那什么原因呢?《论语》中有迹可寻。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第十一)。

“其庶乎”,一般都注解为“几乎近于道了”,取“庶”的几乎相近之义。“道”则是凭空补足。但如此解释与下文脱节。

我理解“其庶乎”,是收入多的意思。取“庶”众多之义。

孔子说,“颜回的收入挺多的,但却屡屡耗尽,陷入贫困。子贡没得到公侯许可,私自做生意,猜度行情屡屡得手,赚钱了”。

,耗尽。亿,猜度。受命,接受诸侯大夫的授命。过去和现在做生意都是需要官家许可的。管得松,特殊生意才需要官家许可,如经营盐铁。其它放开。管得紧,大多数甚至所有生意都需要官家许可。

颜回等大弟子跟着孔子,为孔子效劳,时不时总有些进账。孔子得到诸侯大夫的赐予,应该会分些给得力的弟子。孔子喜欢颜回,自然会多给他些,所以说,“其庶乎”。但这种收入有时有有时没有,一时多一时少;不像今天老板给员工发薪水,是固定和稳定的收入,按月发相同数目。

颜回有钱了呢,就坐吃山空,一心扑在好学求道上。有钱就多花,没钱就少花,“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无所谓,仍然快快乐乐。而子贡则不然,就拿着赏钱做本钱去做生意,屡屡得手,因而生活富足。也就是说,颜回不擅理财,而子贡擅长理财。

除了子贡善理财,孔子还称赞卫国大夫公子荆善于积累财富和处之泰然的心境。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子路第十三)。

孔子说,“公子荆善于为居室添置财物。刚开始财物不多时,他很洒脱地说;“差不多就可以了。”财物增多后,便淡然地说:“有这么多就几乎完备了。”财富更多后,便满意地说:“这么多就几乎就完美了。”

孔子对处于贫富下的心境多有论述。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第十四)。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第一)。

综合起来看,孔子认为颜回的“贫而乐道”是最高境界,其次是“贫而无怨”,再其次是“富而无骄”。子贡和卫公子荆都能做到“富而无骄”。而“富而无骄”与“贫而无谄”相当,“富而好礼”和“贫而乐道”相当。子贡或许未做到“富而好礼”。

但“贫而乐道”也没有“富而乐道”好,除非“富”与“乐道”相冲突,那就求之不得。这跟外部环境有关,也跟个人特质有关。外部环境恶劣,不愿同流合污,就不可能“富而乐道”,只能“贫而乐道”。个人不擅持家理财,也不可能“富而乐道”,只能“贫而乐道”。

2020年7月22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论语漫读
101 篇作品

论语漫读(99):“鲁一变,至于道” — 孔子一心想复辟礼制

论语漫读(98):知者乐水,仁者乐水 — 智者仁者的不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