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flow流水帳
waterflow流水帳

水月一(黃子翔),藝文記者,自由撰稿人,小說創作人,科幻/搖滾/另類文化愛好者,藏書人。合著有《谷之旅--在地圖消失處的探索旅程》。ig:@watermoonone.waterflow。 │medium.com/watermoonone│matters.news/@watermoonone│vocus.cc/user/@watermoonone

【VR劇場】重塑卡爾維諾名著 在VR城市建烏托邦

//楊振業便為他的VR劇場,揀選《看不見的城市》這個經典文本,試圖說關於城市的故事,「小說中,有兩個人物──忽必烈和馬可.孛羅的對話,並有許多幻想城市穿插其中,我便找兩個演員飾演,又以VR展現幻想城市。」//

現實比小說更離奇、比創作更虛擬?Paprika Studio以VR劇場形式,在《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重塑卡爾維諾名著《看不見的城市》,叫人眼前一亮,「VR劇場最值得探索的是想像空間。」

事實上,該劇場單位於2017年上演《禁式極樂園》時,已把VR裝置放到前台,讓觀眾體驗一下虛擬世界,構思及導演楊振業也於當時訪問分享,有製作VR劇場的打算,今天成事,一切有跡可尋,「現今VR技術令這件事變得可能。觀眾只須戴上VR眼鏡,甚至連手掣都不需要了,已能感應手部動作。這些技術,是近半年才發展出來。」

(圖:Paprika Studio;設計:水月一)

嬰孩初來到世界

VR,即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早於約四十年前已呈雛形,其中應用於醫療、軍事訓練,由於早期製作成本高昂,並未普及民間。楊振業指出這不是一個新科技,但談到普及,還是近四、五年的事,好像《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要容納四十位觀眾、每人一副VR眼鏡,不是富豪才負擔得起,「現在VR當然不止應用到遊戲上,還用來看樓盤、360電影、球賽,是一個新媒介,也是一個說故事的好媒介。」他們在劇中呈現的VR世界可能很簡單,但在虛擬世界以「手」拿一枚棋、摸一抹沙,大家已覺得很驚奇,「就像嬰孩最初來到這個世界,對一切重新認識和學習。」

他續說,比起讓觀眾安靜坐着欣賞鏡框劇場,近年戲劇界更興起沉浸式體驗,這跟VR類似,強調參與,觀眾甚至「扮演」某些角色,「戴上眼鏡,進入VR世界。」然而他不認為VR體驗能代替劇場演出,於是《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便結合兩者,「互相補足,做到對方做不到的東西。」

2017年《禁式極樂園》,劇場單位把VR裝置放到前台,讓觀眾體驗虛擬世界。(圖:Paprika Studio)

代替你的眼睛

內容跟形式當然不能分割,楊振業便為他的VR劇場,揀選《看不見的城市》這個經典文本,試圖說關於城市的故事,「小說中,有兩個人物──忽必烈和馬可.孛羅的對話,並有許多幻想城市穿插其中,我便找兩個演員飾演,又以VR展現幻想城市。」他稱該劇由多個小故事合併,宛如《一千零一夜》。「VR的特點,便是代替你的視角,然後敘述故事。」於是觀眾配合劇情,適時把VR眼鏡除下又戴上,在現實與虛擬空間之間切換,兩個世界也互相呼應,衝擊觀眾想像。

他笑言不是在做VR遊戲,「遊戲和敘事是不一樣的。」他更想在VR劇場探索想像空間,譬如現實是沒有黑暗的光,但VR劇場卻做得到──想像你在頭上戴着一支黑暗的光電筒,但凡視點正中央範圍,都呈漆黑一片,無論你怎樣四處張望,都看不見前方,反而旁側卻是明亮的,「劇場本來就很依靠觀眾想像力,而當你真正體驗得到那些想像力,又是另一回事。VR劇場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探索。」

VR作為一個說故事的新媒介,創作人第一步便是用來改寫現有創作媒材的作品,譬如360電影,「但VR有其語言和獨特性,可能性很大,應該是現實沒可能發生的事情,應該不止是故事而是經驗,那才是創作人更值得做的事情。」《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是他首個VR劇場試驗,他還有很多故事要說,但笑言這趟做得很複雜,接下來或會輕巧一點,做一些猶如展覽、裝置的VR劇場。作為觀眾,更想連VR眼鏡都不除下來了,同時看到虛擬和現實,「等科技發展吧!」

(原文刊於2021年7月8日香港《星島日報》副刊)

《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結合VR體驗和劇場演出,給觀眾帶來衝擊。(圖:Paprika Studio)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