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誌社
集誌社
香港民生議題、社會故事
集誌社
集誌社
香港民生議題、社會故事
六四34|六四歷史如何教下去?
今年是六四 34 周年,過去兩年,維園燭光熄滅,但在中學課室裡,仍有教師堅持薪火相傳。三位教師,在國安法時代尋覓空間,今年繼續向學生傳承六四。有教師避免在「敏感日子」談六四,但仍利用新聞報道、紀錄片等課外材料,在課程框架內教六四史實;有教育界「新鮮人」稱在中三歷史課堂上只能「依書…
致命工傷|判罰資料庫 統計五年近200判刑 一條人命最低罰 $4500
《集誌社》記者翻查過去五年,共 197 宗致命工傷的判刑紀錄,發現從未判過最高罰款,最低一宗罰款個案涉工人墮樓,承建商只被罰 $4500。統計資料顯示,有十公司屢涉致命意外,其中金門建築被定罪次數最多,有五次被定罪,涉五宗意外,釀五死七傷,共被罰款 52.9 萬元。
社會地產|關注劏房平台骨幹 開地產舖覓良心租盤 社工搞劏房的掙扎
一群社工和學者,十年來在地支援劏房戶、倡議房屋政策,看到過渡性房屋等措施逐一落實,但劏房戶仍有增無減,「有沒有方法可令街坊住好一點?民間有沒有事可為?」社工陳穎彤(Winky)和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成員賴建國(阿國),今年決定「落場打仗」,考地產代理牌、開地產舖做董事,投身地產租務市…
聽聲者|從精神病人到社工 歷爆煲復發 設互助組織支援
「聽聲運動」自 80 年代在荷蘭發起,隨後傳至英國等地,至今已有 30 多個地區設有聽聲網絡。Vincent 在新生會工作時, 在 2014 年為香港引入首個「聽聲小組」,希望透過治療以外的方法,紓解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創傷。Vincent 說,「方法其實很簡單,要對他們(病患)的描述見怪不怪,去肯定那些全都是『真實』。
逆權車手2|遇車禍重創沒勞保 感恩活著 立志為外賣員爭權益
事發在 2021 年 11 月, 當時 25 歲的阿枝,是送遞平台的外賣車手。他剛剛在大角咀送完外賣,駕電單車等候轉燈時遇上車禍。留院三個月,幸運活過來,但雙腳已無法如常走動。阿枝控訴,僱主沒按法例購買勞保及呈報工傷。
逆權車手1|送遞員「表姐」入稟追薪記 奪回僱員身分
「錢可以冇咗,但啖氣點都吞唔落。」送貨車手「表姐」,前年八月起用手機程式,在快遞平台 Zeek (斑馬到家)接單派貨。去年底 ,Zeek 突然停止派單,並拖欠她兩個月共八萬薪金。她沒有尋求工會支援,獨個走上追討之路。
大坑西邨4|八旬好客髮型師 盼捱過年與街坊說再見 平民屋宇:恕不延期
在大坑東道,舊樓掛起「大昌眼鏡」的巨型眼鏡招牌,旁邊是黃底紅字的「麗宮髮型屋」招牌,它們如大坑西邨的標記。大坑西邨僅餘六間商舖,當中麗宮屹立 50 多年、大昌有 43 年歷史,是邨內的老店。大坑西邨重建迫近,商戶須於年底遷出,且不獲補償。老店伴隨邨民成長,守業人細訴段段街坊情懷。
大坑西邨3| 老店被逼遷無補償 巨型眼鏡招牌恐不保
在大坑西邨民興樓的騎樓外牆,架著兩副巨型眼鏡招牌,旁邊還有「麗宮髮型屋」招牌,數十年來,它們就像大坑西邨的標記。大坑西邨現時有六間商舖,歷史最悠久的,已有 50 多年歷史。不過隨著重建迫近,這幾間小店或將走進歷史洪流。
大坑西邨 2|平房「原居者」爭「一屋換一屋」
一羣年逾六旬,三、四代以來居住在光民村和大坑西邨的「原居者」,反對平民屋宇在重建項目回遷安排上,設資格審查,要求在原址「一屋換一屋」。也有老邨民不滿重置方案,及擔心回遷的資產審查,曾組織街坊反對安置方案,拒向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交回「住戶資料聲明書」。
大坑西邨1|九旬長者的徬徨 他們需要怎樣的重建政策?
落成逾半世紀的大坑西邨,是香港僅存的私營廉租屋邨。老邨外牆殘舊、石屎剝落,沒有電梯,常見長者撐扶拐杖上落。該邨前年敲定重建方案,租戶可獲發租金津貼另覓住所,合資格者可在五年後、重建竣工時,回歸大坑西邨。明年三月,是租戶最後遷出期。
梅窩復耕|黃皮樹下 從收割到覓傳承 記一場三年的「社區營造」
社區組織「好老土」,在梅窩從事「社區營造」約三年,推動復耕、為當地農夫制訂產銷計劃、透過出版介紹農場歷史和栽種過程。在香港推動復耕,有何困難?過程中,他們如何取得村民信任、「擺平」區內衝突?本地農夫,又可否找到「傳承」?
深水埗重建|全港四分一戰前唐樓 落入規劃範圍
今年二月,市建局宣布即將展開「深水埗地區規劃研究」,目標範圍正是密集舊樓群。市建局稱範圍內有 1,800 幢大廈,但未公布發展名單。《集誌社》記者統計發現,區內最少有 820 幢樓齡達 50 年的舊樓,而「戰前唐樓」則有 24 幢。大型重建迫近,這些最古老的「香港製造」唐樓,何去何從?
俄烏戰爭直擊|從白俄羅斯流亡、倒戈的戰士
有白俄羅斯人默默地來到烏克蘭參戰,以行動與國家唱反調,當中有不少曾參與2020年反政府示威。三年前拿起球棒、舉起橫額,現時拿起槍枝;三年前在瀰漫催淚彈的煙霧中,今天他們在槍林彈雨下,壓上生命,為了打破外界視白俄羅斯為俄羅斯的親密鄰居、「普京的幌子」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