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民
窸窸,窣窣
「否則 你旅途中憑藉了甚麼嚮導?」 「我憑藉愛,」 ——楊牧《春歌》一九八五・三 我開 patreon 啦……訂閱我:https://patreon.com/SomethingfromKiki 這裡是 Kiki 的隨筆、詩歌、聲音筆記、照片、草稿,還有那些在公車上看到路燈亮起時...
與雪豹共舞的人
28歲的藏族牧民次丁、達傑和30歲的更求曲朋,可能是世界上離雪豹最近的人。雪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型貓科動物。岩羊、喜馬拉雅旱獺與氂牛的獵食者,被稱為「雪山之王」。雨後的黃昏或清晨,它會孤身站上積雪的山頂,俯瞰瀾滄江源沿岸的峽谷,檢視它的領土與獵物。
摩登上海的世界主義與「脂粉市場」——從1930年代上海電影說起
因為疫情無法回到學校,在上海住了幾個月,我決定好好看看這城市。在小鎮家中與父母相處了三個月的我,甫來到上海,就發現這可能是整個中國,最能讓我「接受」的城市。因為即使是在殖民者離開上海近百年後的今天,上海仍然留存著一些主要建基於消費的世界主義氣質。
一樣菜 百樣賣:Medium一鍵搬家到Matters的試用心得
前陣子試用了Matters新推出的一鍵搬家功能,把過去在Medium發布的一些文章都搬了過來。https://matters.news/migration 作為(不)自由撰稿人,我很早就開始試用各種內容平台,但是礙於一些媒體對作品版權的限制,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由作者本人全文 po 上網。
Podcast【第七期 】生活的田野:瘟疫將我們推向……
隔了半年沒有更新,也不知還有沒有人記得這個 podcast。我可能要改簡介了,因為我已經120多天不在台北,不能叫做「在台北讀人類學的小記者」了。瘟疫要將我們推向何方呢?如果不是死亡,那麼是家庭的困獸鬥,是粉紅狂潮和瘋狂資本的國,是離散,是滯留?
[環球大廈專題]環球大廈經濟學:如何在寸金尺土的中環活36年?
「我喜歡環球大廈,喜歡香港,因為這裏讓我賺大錢。」在中環置地廣場的露天餐廳裏,Rhea Yanyan Boyce對記者說。今年36歲的她來自菲律賓,是一個年輕商人。她開的旅行社就在環球大廈中,與置地廣場僅有一橋之隔,她的客人,九成是菲傭。「我曾經很多次被誤認為菲傭,」Yanyan...
非主流香港:九龍城 泰國城
Vita 大學時與媽媽和姨媽在九龍城賈炳達道公園合影。2800萬。這是香港舊啟德機場一年的載客量,這個1925年誕生,位於九龍城區、維多利亞港畔,只有一條跑道的起降高難度機場,國際客運量一度達到世界第三。(原文刊於《南方人物周刊》,有Billy靚相。
學阿美族語的猶太人:從美國到台灣,傅可恩的人生旅行
圖片來源: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提供 傅可恩沒想到的是,他現在反倒成了家族里唯一一個在亞洲的人。20世紀六十年代,一位猶太裔美國物理學家離開出生長大的紐約,舉家搬到阿富汗,在那裏做了八年的大學教師。這是 Friedman 家族首次踏入亞洲。沒過幾年,物理學家帶著懷孕的妻子去臨近的伊朗...
異鄉人 — — 三浦研一:在中國演了十八年「日本鬼子」的日本人
演員走在路上,都怕被認出來。日本演員三浦研一遇到的問題更棘手一些。走在北京街頭,他常被路人認出,被喊成「那個鬼子」,有時年紀大的男士看到他會直接罵,「你們日本人有啥了不起啊,你們日本人驕傲什麼啊⋯⋯」 所以,最近幾年,三浦研一出門必備兩樣東西:一頂貝雷帽和一副沒有鏡片的黑框眼鏡。
像青苔一樣生長:訪韓麗珠 談失序香港下的瘟疫寫作
對寫作者韓麗珠來說,過去八個月改變了她許多。她的小說《風箏家族》曾獲2008年台灣開卷好書獎中文創作獎,她形容自己身體裡,寫小說的肌肉是最發達的。但因為過去八個月香港經歷的社會運動浪潮,她剛剛以很少使用的書寫方式──日記體──出版了散文集《黑日》。
後重慶大廈時代 麥高登的非裔廣州
後重慶大廈時代 麥高登的非裔廣州許多人類學研究都有點像長期的調查報導,人類學家麥高登(Gordon Mathews)說。但大部分記者時間有限,只能短暫接觸報導人,讓他覺得十分可惜。然而這一次,他發現自己遇到了相似的困境:「許多出現在我書裡的人,我後來再也沒見過。
明清老宅的「飛屋環遊記」:在中國,古建築都能批發
江南,自古富庶之地,古時向皇家奉上魚米、絲綢、龍井;到現代,則擁有一年批量產出227部電視劇的橫店影視城,每天批發超過百萬種小商品的義烏市場。但鮮有人知的是,從二十多年前起,與橫店、義烏同樣轄屬於浙江省金華市的縣城東陽,興起了一種充滿爭議的批發產業:明清古宅批發。
1月-2月的一些日記片段
1月30日 困在家裡陪父母防疫第7天,回不去學校,也不敢出門半步。新鮮蔬菜快吃完了,昨晚陪媽媽把家中囤積的很多乾菜拿出來泡水,例如木耳、梅乾菜、黃花菜,也開始考慮把綠豆拿出來種豆芽。口罩暫時可用半個月,但酒精還買不到。我用威露士消毒水擦拭家裡的開關、門把、手機、電腦,剩下的倒進馬桶沖洗,擦完之後,手指總會皺皮發白。
重新認識了一些食物
這段時間重新認識了一些食物。之前一個多月溫州和浙江封閉式管理,購買食物的尋常途徑被切斷,人們需要大量儲存糧食在家中自煮。起初家庭糧食物資的管理是我主導,因為我父母沒有危機意識,連現金都覺得不需要取。在我想著房產證在哪,車裡還剩多少汽油,有多少現金可以帶走,趕緊買醫療保險是不是還來...
三篇蘭嶼舊作
朗島部落的希瑪,也是島上出名的咖啡店「角落Bais」的老闆娘,在明信片上畫下自己母親的肖像。攝於2019年7月。朗島最近因為疫情在家,想好好整理一下之前在蘭嶼的田野筆記,寫一些新的東西。在此之前,先整理一些舊的,以下是三篇蘭嶼舊作。一、異鄉人 — — 謝福美:回到蘭嶼,一個達悟女人的兩種生活。
Podcast 第三期【Still human, still dreaming:台港菲律賓故事】
第三期:【Still human, still dreaming:台港菲律賓故事】 從電影《淪落人》講起,久違的 podcast 第三期終於上線了,這一次終於不是自己和自己聊天,而是請到台灣的菲律賓研究者賴奕諭,一起聊聊菲律賓社群在香港和台灣的故事。
舊詩
泡騰片 聽說各款的維他命C其實都一樣 除了價格與包裝 又聽說攝入維C對感冒其實無用 騙人的是藥廠 但我仍在台北的藥房尋找 和香港一樣的泡騰片 丟下去的瞬間 像放煙花一樣的泡騰片 像可樂和啤酒一樣滋滋作響的泡騰片 會在水面上游泳的泡騰片 消失的速度與水溫呈現正相關的泡騰片 ...
九龍城街上的大洞
寫於2019年3月31日 九龍城街上出現了一個大洞。在獅子石道與衙前圍道交界處,直徑1.5米。一天前我還從這裡走過,和一位很久不見的朋友一起。朋友拖著我的行李,我們在點心店吃了兩碟鳳爪後,要去賈炳達道搭小巴往九龍塘,結果走錯了方向。那時我見到大洞出現的具體原因,港鐵沙中線,以豆腐...
橫漂過年
可配合 podcast 服用:Kiki的採訪人類學之 第一期:橫店異聞錄「你必須殺死一部分的自己,才能在這裡生存下去。」正文: 田可奇的年夜飯,是一碗自己燉壞了的排骨湯。去年7月,他從重慶老家來到橫店做群眾演員,半年多過去了,沒掙到錢,還把媽媽給的錢用得差不多了,實在沒臉回家過年。
島嶼筆記:一場姐妹聚會,蘭嶼女人教我的事
(上週去了matters台北見面/吃喝大會,受到點撥,接下來會開始陸續把一些之前的文章放上來,還有 podcast 和詩、散文、田野筆記、合作民族誌,等等。這是第一篇,上學期末的田野筆記,關於旅北的都市原住民達悟族女性。歡迎追蹤我的medium看更多文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