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een
Noreen

有時沉默,有時健談。 閱讀/翻譯/思考/好奇寶寶/有點宅

【书评】上野千鹤子、田房永子《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后感

(编辑过)
有趣的部分其实满多的,不小心就写了很长很长的介绍。毕竟是个辛辣的议题,不免有些辛辣的成分。就请看倌们自行斟酌谨慎开启啰。 :)


台湾目前还没有译本,我读的是简体中文版。 (偷懒XD)

我第一次知道上野千鹤子这个人,是听了 上野千鹤子在东大入学仪式上超凶猛的演讲。老实说,我觉得一个女性能站在一整群专家身分的大叔里说这番话真的超帅!

我自己出身自比较保守且传统的南部。

(理所当然到融进空气里的重男轻女)

我的经验是:身为一个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在一整群男性里发表意见时,通常不会被当一回事。 (除非身分地位比对方高很多)有时甚至会反过来被在场自认为更高人一等的男性说教。

这种事情不只是公领域,在家族聚会也常见。后来,我就学会在人群中隐形,默默埋头读自己的书。往好处想,多亏这些惹人厌的嘴炮男,让我增加了很多他们也不知道的知识。 (笑)

(在cherng关于社恐的插图里也分享了类似的求生故事。www)

加上从小长辈也常叮咛我不能顶撞师长(就算对方很机车)、要谦和有礼等等,对下不对上的礼教一堆(you know,有些人就是马齿徒长又爱摆架子)。

因此,要在一个你预期会逆风的场合里,抬头挺胸、畅所欲言,真的很难,你需要有斗士般的强悍心灵。所以,当时我看着那场演讲,忍不住觉得上野老师也太帅了吧? !

基于这种迷妹心态,我就打开了这本书。

结果,一气呵成地在四天内看完了。

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真的是太有趣了,好多既视感充满的吐槽!所以来热情推广一下!

简单来说,这本书有两个推荐点:

首先,它篇幅很短,全文以两人对话形式进行,风格活泼不枯燥。中间还附上说明插图,让人可以浅显易懂地了解女性主义的主要关怀与基本概念。

其次、它几乎涵盖了女性人生中的所有重大性别议题。从原生家庭、教育、就业、恋爱、性关系、婚姻、育儿、家务都提到了,真的太厉害了!好几段精辟的吐槽看得我笑个不停!还传给其他朋友看。

「没错没错!那些讨人厌的男人真的会这样!」

整体来说:4.9分。 ★★★★✮
(书里「女性主义」一词会突然变成「女权主义」www 小扣分一下)


不过,在谈这本可能受争议的书之前,先来打一剂预防针:我曾经听过有人批评上野千鹤子的《厌女》立场相当激进。 (我还没读过就是)或许也有人会在这本书当中,感到女性主义者充满尖锐的攻击性。

确实,这本书为了易懂,大幅度地简化了女性主义的复杂度,也因此出现了一个明显且看似偏激的论述弱点:把生理男女跟女性主义者与否绑在一起。

「女性主义真正的目标是两性真正的平等,而非挑起男性与女性的对立与仇恨。」虽然上野千鹤子在书中对这句话相当嗤之以鼻,但毕竟社会还是需要由两性携手并进(也不是委屈谁达成的表面和平)才能发展得好。

生理女性中也有「男人什么都好、女人就各种贬低、就算贬低到自己也很高兴」的人(别名:没男人会死的「爱男人体质」 )。性取向也是,就算是跨女、跨男,男女同性恋,也有可能复制父权思维、去歧视或压迫他人。

太易懂的划分,反而会忽略不论哪一种性别或性取向都可能会成为性别不平等的帮凶。

(我听过一对男同志坐在IKEA门前长椅上,说对方像女人一样不理性,而我在旁边想着:将理性跟性别画上等号的你们两个,已经在体现你们有多不理性了。恭喜你们!)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日本跟台湾性别平等的差距:依据联合国开发计画署(UNDP)的2019年性别不平等指数(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 越低越平等),台湾当时的GII指数是0.045,日本则是0.094。到2021年两者的GII差距是0.748/ 0.656。也就是说,2019年时日本性别不平等的情况远远超出台湾将近一倍。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是在隔年的2020年一月

韩国激进女性主义的诞生历程来看,我想女性主义的激进程度,是相应于「对方不打算倾听、了解我们的苦衷」的程度,转化成多大程度的「谁管你们死活」的报复姿态。

从这一点去思考,不管是至今食物还会分男女倾向(谜)、不接受取消冠夫姓(不像一家人),或前不久吉野家前常务在大学新鲜人讲座上高谈「给不经世事的女性下药的行销策略」,或本书里举的荒唐例子:父亲性侵女儿被判无罪、以前上司可随意摸女下属屁股与胸部之类,都可以看出日本对女性的尊重确实不高。

所以,我认为上野千鹤子的战斗力确实凶狠,但这股狠劲就是在这么封闭又不尊重女性的社会中培养出来的。因为围绕着她的恶意就是如此强大(信奉这套歪理的人如此普遍),所以反抗也就如此激进。

诚如她自己说:「我成为女性主义者是出于私愤。

(哈哈哈这种坦率超棒!)

虽然不能说台湾已经很平等了。毕竟想要再次复制上一辈的偏见的傻小子还是不少。 (请见这次台大性平会的选举公报,非常精彩。)

所以在阅读此书时,一方面或许可以考虑到上述文化背景的差异,将她们所批评的对象转换成「想要继续巩固这种两性不平等文化的人」会是更佳的阅读视角。


整本书其实都很精彩,碍于篇幅,我只选出两个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议题来说说。最后会另外谈谈这本书里我不那么认同的观点。

我本来预期它会从一些常见的性别歧视问题开始介绍女性主义。

结果,想不到第一个列出来的议题,居然是母女关系

(先从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开始!)

上野用一句非常尖锐却也相当入木三分的话,形容在性别歧视的社会下产生的毒母现象

「她一直对孩子说:『我不离婚还不是因为你们。』所以说,她就只是个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孩子,让孩子产生无意义的负债感和罪恶感的、普通的差劲母亲!」

普通、随处可见的那种让孩子痛苦不堪的母亲。

这句话实在太精辟了。 (笑)

上野千鹤子刚好是战后婴儿潮(1946~1964)这一代,跟田房永子的母亲,实际上也跟我母亲是同一世代。 (上野老师看起来很年轻,结果居然经历过东大全共鬪,也就是跟三岛由纪夫同时代的人! !!我好震惊!)

说到毒母现象,无独有偶,我母亲也说过类似的话。她每次提到自己不幸的婚姻,一定要说一次「因为有了你,所以我没离婚。 」。说得像是我的存在是对她的束缚一样。后来,我不同的场合,也不约而同看到或听到其他女性提过母亲对她们说类似的话,并使她们也受这句话折磨。

这个毒母的起手式相似得让人毛骨悚然。不同国家文化下的女性居然都用相同的方式对待孩子。这现象显示了女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核心:「个人即政治」(personal is political) 。具有普遍性的不幸并非只是个人运气、性格或人际关系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结构歪斜而导致的悲剧。

所以,随便用一句「这些女人真奇怪,为什么不能好好爱自己、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是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

因为在她们成长的经验中,本来就处处存在着贬低、剥削与压迫。她们并没有感受到这个社会爱她们、尊重她们,因此也很难因此真正地爱自己。

诚如我母亲告诉我的:传统社会里女人永远都是局外人。在家是替别人养的,出嫁说你是外姓。

上野血淋淋地还原了田房的母亲当年求学与就业的困境:「(当时)女人一旦上四年制大学就完蛋了!

战后婴儿潮的女性,虽然表面上已经能上大学或出去工作,但社会上没有提供女性就业的发展空间。通常顶多是当老师或公务员。 (我小时候确实听说女教师是相亲市场比较受欢迎的行业*)

所以当时一般的女性都是读两年制的短大,然后想办法进一流企业,假就业真相亲。所以,实际上唯一的出路还是只有结婚,经济上被迫与丈夫、家庭绑在一起。

这种现象,就算是隔了一个世代的田房也说:她当初当职员时,有个东大毕业的职员若无其事地跟她说:「你知道整个公司的女职员都是男职员的新娘候补吗?」

(田房:蛤????)

*我阿姨确实就是当教师。不过我总觉得女教师在婚姻市场上受欢迎真是奇怪:老师的职业病其实是爱说教。 (亲身经历:阿姨人真的很烦,好像活动道德量尺)你不担心老师在家里处处纠正你吗? www 同样的,护理师有什么好幻想的。切过大体、看过开肠剖肚的女人你敢惹? (根本战力超强,应该知道许多除了切鸡鸡之外,能让你生不如死的方法吧?www)


鉴于这种经济上的不自由,歪斜的结果就会反映在母亲对女儿的教育上。

战后婴儿潮的母亲受祖母而来的教育是:女人不要读太多书,早点结婚,为家庭奉献一生。到女儿这一代,要求就变成:你不只要有一份能经济独立的好工作,也要结婚生子。也就是说,对女性的要求加倍了。

或许男性会说:我们也是要兼顾家庭跟婚姻啊!

但是传统家庭观中,对男性的教育会叫他赶快讨个老婆来料理家务,你才能专心工作

也就是说,传统思维中认为唯有公领域的「工作」才是男性的正经事,私领域的家庭生活只是副业。家事甚至可以全抛给妻子去做,所以负责项目乍看都一样,但其实重量是很不相同的。当女性仍被要求以家庭为主,却又同时也要求你在工作上表现出色时,就等于是家庭工作双头烧了。

这种要求的变化就会产生上下世代的矛盾。同时女儿跟母亲的关系,根本上不同于儿子跟母亲: 「母亲和女儿都会把彼此的人生套在身上。」

如果女儿说自己经济能独立就不想结婚,母亲就会无意识地觉得这是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否定,于是母女就会在价值观上产生冲突。


之所以男女跟母亲的关系有所不同,是因为固然每个男性都有一个妈妈,但妈妈通常不会告诉他们婚姻对女人而言有多可怕、社会对女性有哪些歧视与骚扰,毕竟这种知识他们用不到。

而且在不健康(但不罕见)的情况下,男性会将母亲神圣化(妈宝男就此诞生),母亲则是会将儿子异性化(用情人的眼光去看他)。所以,男性通常也比较不会去激烈地批评母亲的价值观。

再者,对日本或台湾来说,成为婆婆在父权社会里是一种权力升级,所以反而会鼓励儿子娶妻,提升自己的家庭地位。 (类似抓交替

但母亲面对女儿,比较像是面对自己的副本,仿佛人生有了重来一次的机会。基于保护(同时也荼毒)女儿的立场,一个婚姻不幸的母亲,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教导女儿:婚姻是坨狗屎,我希望你不要去踩它。

因此,到了这些女儿长大后,开始选择不婚时,同世代的男性多半不能理解这当中幽微的原由:不少动机其实都来自上一代的母亲在婚姻里受到的苦痛(包含对丈夫的怨恨)。

有多少母亲在婚姻不快乐,就有多少拒绝婚姻的女儿。

说严重一点,算是一种集体PSTD吧? (苦笑)

「结婚率下降其实是两性观念落差造成的。」

如上野千鹤子说的:时代改变了,女性的想法已经前进了,可是男性对家庭的看法如果没有追上这个变化,就会远远被女性抛在后面。

这就造成了低结婚率的结果。这并不是女性挑剔导致的国安危机,而是价值观歪斜后必然得到的历史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共业爆炸。要怪就去怪上一代的老杯跟阿公吧! (我们在PTT上面也见证了许多男性以言行证明他们维持单身的实力相当坚强www)


除了上述非常精湛的母女关系解析之外,田房跟上野也聊到更多日本历史中被忽略的性别不平等,为我们揭露了日本史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细节太多了,这里我仅略举两项:

1.社会运动中的性别不平等

乍看搞社运好像是一群志同道合、同样向往自由平等的人组成的,怎么还有性别不平等呢?

前面我们提过,上野千鹤子当年也参加过东大全共鬪。她说当时那些搞革命的男学生,会依据功能来区分那些女学生,不上场抗争、负责后勤补给的称为白衣天使,跟男性一起抗争的则称为武斗沙罗。意思是嘲笑她们模仿男性挥动武斗棒的意思。 (是不是也有暗讽女人在挥舞假阳具的意思?我还没查到,不确定。)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会称呼那些性方面比较开放的女战友叫「慰安妇」或「公共厕所」。一边占这些人便宜,一边背地里嘲笑她们。

「《无所畏惧》里有一段话:『(大学斗争中)我深在街垒之中,从不化妆打扮,跟男人混在一起战斗,但是那些会化妆、打扮的女生却成了那些男人的女朋友。这就是我参加女性解放运动的契机。』」
「那些男学生口中高喊『推翻天皇制』、『粉碎家族帝国主义』,实际行动跟父权制的老爹没有两样。一起在学校学习、一起并肩作战的男生们,其实都是父权制的帮凶。它们脑子里装的都是革命,身体却是父权体制的共谋。」

对上野来说,这也是她性别不平等觉醒的导火线之一。

她回顾同时代全球各地的抗争活动,发现当时在性解放与抗争中吃亏的女性,促成了第一波女性主义运动的起源。是的,确实是出于私愤。因为藉由社会运动,这些女性发现了战友难看又恶心的嘴脸。于是决心起身对抗这些人。

她所说的那些性别刻板印象(或对女性的分工),很遗憾地,至今也经常存在,有时甚至被内化成女人之间的战争(婊子与好女人),连电视剧里也演得有声有色。

2.父权体制下对男性心理健康的忽视。

我们现在都知道:「男孩子不可以哭泣。」是带有刻板印象的言论。会造成男性在受挫与恐惧时不能正常地表达情绪,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但上野说的这段历史可说是这种偏见的进阶版。

日军在二战时为了鼓吹为国奉献的英勇精神,发现许多士兵战后有PTSD,可是却否认到底,将PTSD视为个人的软弱。

当时美国已经承认了PTSD的存在。无奈日军跟美军对立,所以日军坚持大日民族没有这种洋鬼子的弱点。因此就算许多军医都发现士兵罹患PTSD,日军官方也不愿在退役时,为军人的履历上加注心理创伤。 (这使士兵们受创退伍却无法申请抚恤津贴)

甚至,在战争结束后,日军还下令烧毁所有病例,以隐瞒日军有大量PTSD的病例。当时幸好有不知名的医生救下一部份的诊断书,将它们偷偷埋起来,日后才揭露了日军也有PTSD的事实。

在这里上野提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事情:日剧里从来没提过PTSD!

经她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真的耶!每个人都像从隔壁超商回来似的走进家门,然后就一家和乐融融了! ! ! @@

但战后的实情是:那些在精神受到重创却不被承认的士兵们,假装没事地回到家。因为PTSD造成性格骤变,开始酗酒家暴,导致家庭失和。他们既不知道为何自己会变成这样,面对家庭分裂,感到无力茫然、悲伤(并且自我谴责),又要表现得像个男子汉,不能软弱哭泣,于是恶性循环下去。最后不幸地死去。

错误的意识形态,真的能杀人啊。


最后是本书里我不太同意的几个地方,虽然瑕不掩瑜,但我还是纪录且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偏见。

  1. T的打扮是对异性恋的复制?

上野认为是因为社会给予的恋爱公式当中没有同性恋的地图,所以同性恋只好沿着异性恋的典范,开辟新的路线。因此女同性恋才会分T跟婆。

但我问过身边的T友人们:妳们为什么打扮成男性的模样?她们的回答却是:不是为了想成为男人(这是常见的误会),只是这样打扮感觉很好看。甚至有人说在还没开始恋爱的时候就这么做,因为忽然觉得自己这样很帅很好看。反而是把剪短了头发之后,才收到女生的情书!

这事实有点让人惊讶。女性化外观的女同性恋反而觉醒更早吗? !

这害我想起网路流传的那句:「所谓的女装,只有一次,或无限多次」。看来男装也是。 (穿了之后就审美觉醒了?)XDDD

2. 少年漫画中的女主角总是被动的?

我觉得这个理解好像有世代差距。明明我看到的后宫动画都是女生非常、异常地主动,借此凸显男主角好像很受人欢迎似的。我好像没看过男性主动、女性被动的少年漫画。这方面反而脑洞大开的少女漫画好像还比较多? ? ?

其实我觉得娱乐创作跟性别平等的议题有点难解。

我不认为应该去批评男性如何幻想女性,因为女性也会用少女漫画的视角去幻想男性。如果我们连想像都要抵制,那这算是思想控制了吧?问题应该是:幻想本身没什么问题,但要分得清现实。

所以,怎么说呢?不如少年漫画跟少女漫画都看吧!你这样就会知道两性对彼此想像的全貌。台湾好像没日本那么多成见,之前我也听过男大学生说自己也会迷少女漫画。我觉得这样很好,好故事大家读,互相尊重理解,才是两性相处之道。

3. 要平等女人也要去服兵役?

PTT上面也很爱吵这件事。上野对此的回应是:战争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谁去当兵,而是我们应该反战!

道理上是通的,但我觉得她还是回避了兵役问题。

毕竟一个国家要防止外敌侵略,还是得组织军队。完全无军队的国家能存活多久,老实说是很可疑的。或许这对部分征兵制国家来说会比较成问题。 (以色列好像是全面征兵,男女都要当)募兵制如果男女都募兵的话,反正大家都是自愿去当兵,也就没有什么好吵女人为什么不当兵了。

不过务实地来说,台湾人口少,确实男女都当过兵可能比较好。先不说体能要变多好,至少大家对武器的使用方式有点常识还是比较好。 (像消防演习那样)

4. 女性主义者也会厌女吗?

上野豪爽地说:当然会啊!如果我不厌女,就没必要当女性主义者了!

「女性主义就是自我和解的战斗。」

原来如此!这番话真让人豁然开朗啊!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与书评。

希望你会喜欢,下次见啰!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