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58 人追踪
160 篇文章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62):人的最高价值—发现天道与人性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这句话很有名。感情强烈,又很简洁。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容易记住。孔子说,“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当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愿,没有遗憾”。闻,不仅仅是听说和知道,还进一层,是领会和理解,弄明白了。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64):降志与辱身 — 无可无不可,义之与比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第四)。适:适合,适从;莫,不肯;比,亲近,靠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没有一定要适从的,也没有一定要拒绝的,朝着义去做就对了”。孔子所谓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讲君子对于世道应当采取什么态度。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63):士志于道 — 士人年轻时不应以贫穷为耻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第四)。如果一个士人有志于仁道,却以吃得差穿得差为耻,这种人不可与他探讨仁道。恶,粗劣。孔子看不起这种人,不愿花时间和这种人交谈。认为这种人虽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为仁的志向,但却是不合格的,只是表面上如此,其实并没有志于道的诚心和决心。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61):观过而知仁与见其过而内自讼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里仁第四)。党,类别。人的过错,有不同类别。有大错有小错;有原则性过错和一般过错;有主观性错误,坏心办坏事;有客观性错误,好心办坏事或无心之错。等等。此话可有两种解释。一说,人的过错,各种各样。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60):为仁的难和易 — 为仁之道,贵在坚持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第四)。这一段,历来解读都含混不清。前面说“未见好仁者”,后面又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5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孔子的富贵观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第四)。恶,怎么;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造次,仓促危急时。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58):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仁者爱憎分明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第四)。孔子说:“唯有仁德之人才能发自内心地喜爱与憎恶他人。”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爱憎分明”,“敢爱敢恨”,“敢于对坏人坏事做坚决的斗争”。这里孔子所言“好人”或“恶人”,一定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表露出来。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57):“里仁为美” — 智识以仁为本

电子书:《论语漫读》 “里仁第四”这一篇主要是孔子关于“仁”的论述。“仁”是儒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阐发。在孔子之前,忠孝悌这些价值和相应的礼仪早已存在,但人们为什么应当忠孝悌呢?并没有更深层面的解释;是孔子为忠孝悌等价值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根本,就是“仁”。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56):“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可能是批评季平子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第三) 孔子说:“居上位不能宽以待下,不能以礼相待,很苛刻;行礼时不恭敬,敷衍了事;赴丧而不哀切,神色举止满不在乎,这样的人,我还能怎么看待他呢?” 孔子之意,如果一个人在这三方面做得不好,就没有必要再观察他的其它方面了。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55):孔子是天之木铎,还是凤德之衰?

电子书:《论语漫读》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第三)。“仪”,地名,属卫国,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员。孔子路过仪这个地方,他慕名前来求见孔子。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54):管仲知礼乎?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第三)。管仲大名鼎鼎。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53):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还是为尊者亲者讳

电子书:《论语漫读》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第三)。鲁哀公曾问过孔子,“何为则民服?”(为政第二)。这次问的是孔子的学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52):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汉民族不善歌舞之因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第三)。《关雎》是《诗经》的首篇,是一首表达青年男女相思之情的诗篇。开头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鸟叫声;雎鸠,一种水鸟,鱼鹰。孔子说:“《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放纵,忧愁而不哀伤。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51):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两者极不对等

电子书:《论语漫读》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定公,鲁国国君。“定”是他死后的谥号,是个美谥。据《周公谥法》,“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鲁定公问君臣相处之道,孔子认为,君指派臣属应当合礼,臣事奉君主应当尽忠。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50):子入太庙,每事问 — ­孔子装小白,以恭顺于前辈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第三)。孔子进太庙当差,东问西问。这就有人说闲话了,“谁说这个来自鄹(zōu)邑的年轻人知礼呀?他进了太庙,事事不懂,要求问他人”。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49):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 通关系要找对门路

电子书:《论语漫读》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第三)。孔子在卫国逗留了很多年,跟卫灵公王相谈甚欢。孔子游说的诸侯中,卫灵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赏孔子主张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第十二)。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48):祭神如神在 — ­孔子并不相信,但装着相信鬼神

电子书:《论语漫读》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第三)。祭祀祖先时就如祖先就在眼前一样,祭祀鬼神时就如鬼神就在眼前一样。“祭如在”,此指祭祖先,给省略了,或不言自明。谁“祭如在”呢?当然是指孔子。孔子参加祭祀时很虔诚、很专注、很投入,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就记载了下来。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47):禘礼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八佾第三)。“禘(dì)”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典礼,非常隆重。继位时必须搞一次,然后,隔五年搞一次。孔子对当时的禘礼十分不满,以至于不想全程观看鲁国国君举行的禘礼。看个头,看完开头的祭酒,后面的就不想看了,扭头就离开了。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46):礼后乎? — ­古人习惯于用比拟阐释道理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第三)。“倩”,形容笑容好看;“盼”,形容眼睛明亮;“素”,素粉;“绚”,绚丽。子夏请教孔子,“‘笑得那么好看,美丽的眼睛...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45):君子无所争 — 维护上尊下卑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第三)。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要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