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劇團
有時評論
主理
2 人追踪
8 篇文章
cyc3529

20181029劇|阮劇團《再約》

「續攤啦,再約啦。」 阮劇團《再約》。熱炒店裡,人們因為荒謬的連結一個個被兜上,看完衝擊猶在,大概會是近年來我最愛的實驗劇場作品 如果不算16那年讀劇演出的那次的話。16年的劇本農場,《再約》是自己最愛的一齣,上上禮拜恰巧北上,便也順理成章一刷一遍。

Openbook閱讀誌

現場》用沉浸式台語喜劇衝擊觀眾:談阮劇團與《阮劇團台語劇本集》

2003年成軍的阮劇團,是嘉義第一個在地現代劇團,希望藉由創新實驗的表演型態來傳承本土文化、探索當代常民戲劇的可能性。近期出版的《阮劇團台語劇本集》,結合改編自西方經典劇作的《熱天酣眠》、《愛錢A恰恰》及原創劇本《十殿》。

有時評論

意識流動的土地關懷《水中之屋》

台灣的歷史發展所造成的自然生態的變遷,以愛情、親情、友情三層面的展現在對於土地的情感上。雖然劇本裡聚焦的是小寫的嘉義東石鰲鼓溼地的小漁村,故事整體架構出的卻是關於大寫的土地關懷。

Melanie

【阮劇團】-釣蝦場十日談 舞台劇feat.布袋戲 鬼才融合

圖片來源:兩廳院FB第一次在台灣戲曲中心看表演,對於沒去過的表演場地很有興趣,另一方面是追蹤阮劇團很久,很懊惱去年沒有買票,覺得今年不能再錯過!其實看劇這件事情很講求機緣,有時突然有一個人介紹,有時是突然FB下廣告給你,但我這兩年都是從TIFA找靈感,有點算亂槍打鳥選到。

相关标签

  • 嘉義東石
    11
    趙川
    11
    阿伯樂戲工廠
    11
    稻草人現代舞團
    11
    香港一條褲製作
    11
  • 報告劇
    11
    愛錢A恰恰
    11
    水面下劇場
    11
    紀實互動劇場
    11
    黃真真
    11
返回全部
有時評論

家就在這(home/here)《家的妄想》

從解構與後設的基礎下,《家》呈現了非常完整的作者策略:刻意暴露演出的幻象本質,拼湊又接合的舞台與影像,演出與影像互文又互有隱喻,可以說,這是一齣有著鮮明形式主義的戲劇,被安設於編劇與導演巧妙安排好的後設結構。

有時評論

在地化的戲劇語言《愛錢A恰恰》

阮劇團一直以來嘗試要以劇場和觀眾發生碰撞的主要議題。在《愛錢A恰恰》中,恰恰是閩南語的使用更將這一強調社會現狀的議題,以更貼近現實生活的方式傳達給觀眾。

有時評論

沒有人真正進入內部空間《321小戲節》

四部作品都圍繞在家的外頭展演,沒有任何作品讓觀眾進到屋內,形成看似進入到園區內部卻感覺與空間並不親密,始終隔著一層觀看的冷距離。

有時評論

從解釋到主體意志,之後?《十殿》

只能推向兩種可能解釋:一是「因果論的不適用」與「輪迴道的不成立」,它無法持續回推與延展。二是「因果論的適用」與「輪迴道的成立」,因為人終究無法擁有貫穿幾世的全觀視角。然而神佛只說了因為他們需要一個「解釋」,解釋如詮釋,對當事人來說,說得通就成立,既能拋棄善惡,也能關乎善惡。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