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居
此标签目前无人主理
5 人关注
15 篇文章
WomenOverseas她乡论坛

文字稿(二) | 专访《拼团人生》作家:这是一本新时代共居的宝典

在韩国生活的Flora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拼团人生》的作者,金荷娜作家和黄善宇作家,和她们通过视频电话,有了面对面的交流,做成一期「她乡电台」 和「噢!妈妈」 联合推出的独家专访节目。

WomenOverseas她乡论坛

文字稿(一) | 专访《拼团人生》作家:这是一本新时代共居的宝典

在韩国生活的Flora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拼团人生》的作者,金荷娜作家和黄善宇作家,和她们通过视频电话,有了面对面的交流,做成一期「她乡电台」 和「噢!妈妈」 联合推出的独家专访节目。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收听本期节目。

Lucy Qiu

辞职了,然后呢

记第二次辞职后的心态变化

Lucy Qiu

时间的复利|花多久的时间才能搭建一个社群?

时间的复利可能不能带来太多金钱上的财富,但或许能带来无价的精神上的财富。

相关标签

  • 中國人
    2547
    旅居
    2744
    愛戀
    2544
    裸辭
    2442
    乡村
    2443
  • 情人
    3136
    情侶日常
    1631
    年輕
    2434
    房屋
    2130
    居住
    1925
返回全部
Lucy Qiu

CabinDAO合作的木屋住后感想

今年六月我在CabinDAO合作的木屋里住了一个月,总体体验6.5/10,来看看都发生了什么drama吧😅。

郭享玖

房屋招租 | 为我的室友找一个能成为半个家人的新室友

广州越秀杨箕村带阳台次卧招租,4月初可入住。

阿信 ahshun

適合中國人生活模式的房屋:co-living共享房屋

除了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最大的特點是分享一些公共空間和設施,如廚房、飯廳、客廳和花園等。而居住模式是每個住户有共識去負責在公共空間的職務,如煮晚餐、清潔和打理花園等,跟從前的公社生活模式十分相像,亦能配合中國人家族聚居的生活模式。

一刀切

書評 《香港居》劉以鬯 著

香港居,讀來簡單明快。作者以第一身"我"作為敍事,"我"也是書中的主角,讀來親切。小說是當時在晚報上的連載,讀罷令人藉著文字,回到當時的社會文化中。書中的情節、用語、習慣、是非觀等等都充滿了那個年代的氣息。六十年代香港住房的困難跟今天不一樣而又有相似的地方。

Echo健康生活

同居後的生活 情侶同居後容易分手? WHY?| One More黎多個

同居後的生活

貓兒

共居空間=貴價劏房?——從《合作住宅指南》反思香港共居生態

因為要找地方住,所以接觸了「共居」的概念。當時想像共居生活就是一群女孩共住一房,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閒時出大廳煮飯聊天,假日出外逛街,既能顧全個人私隱,又不失社交生活,而且租金相宜,生活愜意。殊不知不上網搜尋猶自可,一搜尋就大開眼界。五花八門的酒店/青年旅舍式宣傳照映入眼前,令人既喜且驚。

徐豪謙

前戲的時候還硬梆梆,怎麼要進去的時候就開始軟掉了?

Photo Credit: Holger Langmaier from Pixabay 不要擔心,你沒有「壞掉」,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面臨過這樣的情況。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許多男性都曾面臨過這樣的狀況,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正常現象」。而這樣的狀況往往好發於18歲與38歲(18跟38歲只是為了押韻XD)。

Hecate

原地旅居

這隻叫 Jamie 的四蹄踏雪黑貓,壓平雙耳,上揚鬍鬚,對我呲著牙發出嘶嘶的聲音,宣誓他在這個地盤上的主權。但我可不是那麼容易被嚇走的。以我擼貓的癮,相信一定能贏得Jamie的信任。更何況,作為一名入駐鏟屎官,我和 Jamie 必須要學會同處一室。

李BOBO

在日本乡下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最近一直在日本乡下呆着,所以分享一些相关的见闻: 决定分两个部分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题,在日本乡下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基于我去过亚洲10来个国家以及在中国搭车旅行一整年的经验对比)。然后再赠送一个回答,如果对日本乡下生活感兴趣,如何才能去体验?

又曦

【人妻感動時刻】挑戰煮飯連自己都覺得難食,而老公竟然食晒!

#人妻感動時刻 結婚4年,我一直以無飯主婦呢個身分自豪!…但最近為咗慳口罩同消毒用品,我哋餐餐都屋企食。因為一直都冇煮開飯,食譜亦僅限於煎蛋飯或炒蛋飯嘅程度。. 食咗個幾禮拜之後,老公開始有怨言︰ 🤦🏻‍♂️「不如落街食下啦…」 🙎🏻‍♀️「樓下就係深圳灣直達巴士站,...

ExMattersAMAhost

今晚十點,在線問答|柯伯麟: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玖樓的共生公寓

第一次讀到「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這句充滿魅惑的話,就是在玖樓的官方網站,但把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的,除了文案本身,還有背景的照片裡一個熟悉的身影。她是我第一份雜誌編輯工作時期辦公室裡的同事,性格非常開朗的女孩,來自加拿大,家族有柬埔寨和台灣的背景,法語比華語要流利得多。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