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十點,在線問答|柯伯麟: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玖樓的共生公寓
第一次讀到「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這句充滿魅惑的話,就是在玖樓的官方網站,但把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的,除了文案本身,還有背景的照片裡一個熟悉的身影。
她是我第一份雜誌編輯工作時期辦公室裡的同事,性格非常開朗的女孩,來自加拿大,家族有柬埔寨和台灣的背景,法語比華語要流利得多。我其實一直搞不清楚她究竟是「旅居」台北還是「定居」台北,但從一起共事到雜誌停刊後偶爾聚會仍見面,看著她從單身,到跟一位加拿大同鄉在台北結婚,甚至有了孩子,變成一位同時要照顧毛小孩和真小孩的接案工作媽媽,過程中最常聽她說起的,就是充滿各種溝通挫折的租屋經驗。
在那張照片裡,她正跟一大群人圍坐共食,看上去甚是享受。我不確定當時她是不是玖樓的住客,或者只是去參加一晚聚會,但那畫面充分說明了玖樓給我的印象:分享、交流、跨文化。
- - - -
創立於 2015 年的玖樓共生公寓,是台灣近年來最成功的房屋租賃服務品牌與社會創新實驗。
一開始,它只是由三位有感於台北「租不到像樣房子」的年輕人所發起的「共居」(co-living)實驗,後來逐漸發展出一整套的經營模式:找尋地理位置與空間條件適宜的公寓 → 說服房東讓他們重新設計、修繕、布置 → 徵集房客入住、經營空間裡共同生活的公共文化。
在台灣年輕人開始不再視居住品質普遍低落為理所當然的時代,玖樓以看似輕巧的手法,創造出了與眾不同的體驗。相較於台灣主流輿論,對於解決居住問題的討論大多仍落在壓抑房地產買賣投機、大量興建公共住宅的範疇內,他們引進的共居理念,更切中大多數沒有房產的租屋族對生活感、社群感的渴望,因此很自然能在房東的社會形象普遍不佳、租賃管理服務也還非常落後的台灣,突顯出鮮明的特色與價值。
玖樓可以說是橫空出世,而且一炮而紅。短短三年之間,他們已經在大台北地區運營 32 處風格、定位各有不同的共生空間,累積的共居室友達到 264 人,曾經提交入住申請的人數更達十倍以上。這段時間以來,玖樓在各空間裡一共舉辦超過 140 場活動,吸引了高達 1500 人前來參與;至少有 35 個社會新創組織,平日即與其保持往來。
說白了,玖樓創造的不只是共生的空間,更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有機社會網絡。
繼上週邀請了@706邬方荣來跟大家分享北京706青年空間和生活實驗室的青年自治實驗,我們決定打鐵趁熱,再追加一場玖樓共生公寓的在線問答。為大家邀請到的主談人是玖樓的三位共同創辦人之一,也是剛來到 Matters 不久的新夥伴@柯柯柯伯麟。
玖樓與 706 這兩個項目,在做的事情乍看之下有許多雷同,但誕生於台灣(台北)與中國(北京)非常不同的社會脈絡,想回應的社會現象癥結也有不同,兩者的思路與呈現出來的風格,其實也有不少細部的差異。
最近,玖樓帶著在台灣的成功經驗,即將要進軍生活壓力更窒人的東京了,他們為什麼想走出台灣?原本就強調跨界、跨文化的共居精神,實際上導入到另一個社會裡的新共生空間之後,對玖樓而言將意味著計麼?又期待會看到什麼?光用想的就不斷浮現各式各樣令人腦洞大開的問題,等著你,今晚來跟柯柯好好激盪一番!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