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問答|林家興:「韓」流,繼續!賣菜郎、高雄與國民黨的未來(feat. 何欣潔)

ExMattersAMAhost
·
·
IPFS
·

【日期】2018 年 11 月 28 日(三)

【時間】東八區晚上 10 點( GMT+8 10:00PM )

賣菜郎韓國瑜一舉終結了民進黨在高雄長達二、三十年的連續執政紀錄。(圖片來源:韓國瑜 Facebook 粉絲頁)

「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

2018 年 11 月 24 日一夜過後,這可能是全台灣不分黨派的政治人物都縈繞心頭的一句話。

身為北台灣眷村二代,韓國瑜政治出道甚早,但並不是台灣典型的外省政治菁英,更經歷過多年沉潛。直到 2016 年底出任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的後期,他才靠著在台北市議會的質詢攻防而重新進入一般人的視線(也正是「賣菜郎」這個名號的由來),即使他後來辭職在國民黨最低迷的時刻參加黨主席選舉,仍多半被認為只是一個鮮明公眾形象大於實際政治實力的人物。

黨主席選舉失利之後,韓國瑜才在 14 個月前南下接任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半年前確定參選市長時,媒體基本上認為他不可能對民進黨提名的任何人選形成威脅,當時沒有人能料到,他在短短幾個月之內會成為讓全台灣半數人口瘋狂關注的新寵兒,甚至掀起一波驚人的政治「韓」流。

他在公開談話時的情緒渲染力極強,但也經常被(不支持者)認為只會喊口號、政見空洞不切實際;他的形象極「接地氣」,被認為能跨越不同群體,深入基層跟民眾互動,但也履履被(對手)質疑選戰操盤背後有來自境外(中國)的資源挹注與影響。

儘管如此,選舉結果真的打了到最後一刻仍認為他居下風、頂多五五波的媒體、名嘴好幾個巴掌。開票過程,他穩定拉開差距,最終大勝了形象不差的民進黨對手陳其邁超過 15 萬票,總得票數( 89 萬)也比 2010 年「花媽」陳菊贏得縣市合併後首次市長選舉的票數( 82 萬)還高。

韓國瑜打出了一場台灣民主史上堪稱罕見,在全國性選舉中最大焦點竟未落在首善之都台北的傳奇選戰,而且順利終結了民進黨在高雄市連續執政 20 年(如果算上縣市合併改制前的高雄「縣」,更長達 33 年)的紀錄。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韓」流效應也明顯外溢到高雄以外的地方,在台灣社會普遍對民進黨過去兩年中央執政成績不滿的氣氛下,帶動了原本對外形象已近乎崩盤的國民黨大獲全勝,以倍翻的成績( 6 縣市 → 15 縣市)拿下了全國三分之二縣市的執政權,將民進黨原本的絕對優勢(13 縣市 → 6 縣市)給完全翻轉了回來。

四年前與四年後,台灣地方選舉結果完全兩樣情。(圖片來源:aquarsx3 @ PTT)

韓國瑜究竟如何做到了這些?從選戰最熾的那段日子,到選後這幾天以來,中外媒體已有過各式各樣的分析,但真正能夠從國民黨內部來深入探討「韓」流現象的卻不多。如今攪動了既有民意格局,重新掌握了不少行政資源的國民黨,未來之於台灣政治(或至少 16 個月後的下屆總統暨立委選舉)的角色顯然又必須被重新評估。

有鑑於此,星期三(11/28)晚上 10 點,Matters 再一次為大家邀請到了曾經出任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暨中央常務委員的林家興,來聊聊他對韓國瑜崛起的看法,以及對國民黨接下來世代交替與政策路線設定的觀察。

目前負笈紐約的家興,今年五月間就在 Matters 做過一場「國民黨觀察」的在線問答,而他雖然身在海外,但一直持續關注台灣的情勢變化,近來他更開始經營網路媒體平台《新共和通訊》,持續為台灣泛藍陣營的世代交替與未來發展發聲。

除了國民黨的內部視角,韓國瑜在南台灣捲起的旋風,特別是他主打「北漂青年」、「南南合作」所帶動的選舉話題,都跟曾是全台第二大城的「港都」高雄在近年來面臨的發展困境習習相關。這一場在線問答,Matters 同時邀請了《端傳媒》記者何欣潔來參與討論。

欣潔雖然不是政治線記者,但她對南台灣的社會狀況向來有獨道的觀察。這次她在選舉期間走訪了高雄城鄉,於開票當晚第一時間發表的深度報導〈自邊陲出發的奇襲:韓國瑜如何從「林園」走上高雄市長大位〉,就是一篇從在地觀點立體地剖析韓國瑜/國民黨如何贏得民心的精采分析。

這是 Matters 自 11 月初接軌分布式存儲網絡以來,睽違已久的第一場即時在線活動。趕上台灣這一場可能影響深遠的選舉的熱潮,我們相信這個對話組合絕對能激發你在別處不容易見過的犀利洞見與精采討論。好久沒開聊了,老朋友們,請千萬不要錯過!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