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同
41 are following
62 articles
林家瑤

我是誰1

「要獲得大家的認可,要照著規定做人處世。這是正確的,這是正當的。這是條光亮筆直的人生。」 你們慷慨激昂的述說 我睜大的雙眼、彎起的嘴角 無不在說著我深刻的認同 許多年了, 我努力去扮演社會希望的樣子 我盡力忽略了內心的聲音 我欺騙著自己,成就了你們 本來以為可以這樣過一輩...

Salmon

關於自我否定

在打開香港hashtag的時候,「生祥樂隊」的名字印入眼簾,本來就有在小聽一下台灣樂隊的我毫不遲疑地搜尋了他們的歌。原本以為他們是在用台灣的一些原住民的語言而唱的歌,但是看到了評論才知道他們在唱的是客家語,細聽之下,才發現某些字音是那麼地熟悉,甚至知道是什麼意思。

Miracle|奇蹟放送所

生之途—自我認同

那些在醫院回診觀察的大小事。自我認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找尋自我存在的價值。久遠以前透過苦痛劫難來證明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今的我們可以選擇在愉快充實的喜悅路途上前進。親愛的,生命本身即是奇蹟!❤

心靈導師-Souller

伴侶間的安全感缺乏?

安全感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不是索求無度建立良好的溝通、相互支持、包容、付出感情才能長久

LL

1+1=3杯雞

有緣看到徵文「坦白來說我不知道愛情」,如果我說愛情可以像是三杯雞一樣,一定覺得我在開玩笑,讓我解釋給你聽。

一頁詩人

《自我認同》元明解析台灣國族主義

當自我認同是基於自我否定, 就只是一場自我催眠的自慰笑話罷了。創作主題:自我認同 創作背景:現在有些大台灣沙文主義者,總喜歡高舉國族主義的大旗,洗腦自己這是自我認同的精神勝利法。創作者:元明 創作時間:中華民國壹佰壹拾壹年拾貳月廿參日。

聽你說

「聽我說」專欄2022年回顧

  我們從2022年初開始邀請新二代書寫尋找自我認同的經驗,作者們大多是大學生或社會新鮮人,從自身成長經驗出發,反思身份、多元、文化差異等重要面向。透過這篇回顧,我們希望能更用心地回覆作者們的創作,並且提供簡單的索引,讓讀者們能夠從文章連結到自身關注的議題。

Sunshine Yang

在地球的另一端与瑜伽相遇

讲述我在摩洛哥与瑜伽相遇,重新感受到爱,和平与连接的故事。

Clear Day

《閱讀心得》便利店人間 - 村田沙耶香

我認為當我們覺得別人很奇怪的時候是因為那個人不在我們的價值觀內我們才會覺得奇怪。

LL

我好想好想

一樣每天努力的期待那份感覺,做這個就對了的感覺。

聽你說

聽我說|愛,不分國籍

新二代的生命歷程被大眾抱持了什麼樣的期待?是因為媽媽的身分從小受到他人的耳語與歧視?還是積極學習媽媽的母語,順著新南向政策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人才?這些或許是其中一部份的敘事內容,可並非全然如此。

聽你說

聽我說|由兩種文化交織而成的童年

打著這篇文章的同時,我正身處媽媽的故鄉,睽違兩年,我和妹妹又如往年一般,準備在這裡度過暑假。這裡是我們的另一個家,這裡是菲律賓。

聽你說

聽我說|全都是愛呀

生活中全部與新二代有關的事物對我來說都是普通又正常,於是不會特別向他人提起自己的身分。一是覺得自己和其他臺灣小孩沒什麼不同,所以不會想特別提起;二是自己對不懂印尼文化這件事,總會不自覺的感到自卑和遺憾。

聽你說

聽我說|一位新住民子女的故事

我不認同我是「本地越南新住民第二代」身份的原因, 應回溯到母親家庭文化認同的事實。 祖父母自母親小時候,不鼓勵母親和她弟妹講越南話。母親家裡住在胡志明市第五郡,是華人區。廣東話、香港娛樂圈、TVB 就是母親與家庭同儕間的共同語言話題。

聽你說

聽我說|起起落落落落落落才是人生——那段追尋認同的日子

「你的眼睛好深邃,你是原住民嗎?」眼睛大、五官深邃是我最大的特徵,像是一張身分證侷限我的存在,框架我的認同。​

聽你說

聽我說|我,好像跟別人不一樣

大多時候,我們容易因為別人不夠了解而做出的行為,而影響我們自己所賦予自己的價值,這是我在成長歷程當中遇到最大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在成長歷程中最大的收穫。

聽你說

聽我說|我是「新二代」,不是「星二代」

在打字的當下我才意識到要梳理「我是新二代」這件事並不容易,說實在的我並沒有什麼覺得自己比較特別的時候,但在回憶這19年內發生的所有事,我發現身為新二代的我其實一直以來都在想要「證明」些什麼。

聽你說

聽我說|越南的女兒 台灣的孩子

「沒有認同感一路走來會很辛苦,影響教學、生活、處事,然後憂鬱。」

聽你說

聽我說|新之所向心的回歸

只要是身而為人,都不應該有所限制,只要我對這塊土地有認同,今天不論我的國籍為何,都可以是任何人

簡.不簡單

內心強大,戰勝人生中的各種挫折

如果他們沒有強大的內心,又怎麼能夠真正地成為人生的強者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