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恩:港都的大城小事《12元的高雄》
高雄人很有感的一本書,可以搭配《停下來的書店》一同閱讀。
[史話]高雄二二八事件中發行號外的《國聲報》
從1930年代到現今,兩棟老屋屹立將近九十個年頭,它們的存在,使後世還有機會閱讀到日本時代印刷出的書籍與刊物,並讓人民知道二二八事件期間所發生的情形,還意外造就以愛為名的浪漫河流,一直默默地在街頭盛載著記憶,訴說那些歷史現場中的城市故事。
[史話]高雄二二八事件點燃的第一把火——新高雄大酒家
適逢二二八事件七十五週年之際,屹立高雄街頭八十多個寒暑的老建築,不僅是此歷史事件的重要現場,並見證了鹽埕商業街區的發展,獲封「政治大樓」的它,更是高雄地方政治史上十分重要的地標,現在則搖身成為吸引饕客造訪之所在。
[城市]去駁二卻不知其名?——駁二藝術特區開拓二十週年
身為南臺灣重要文創基地的駁二藝術特區,幾乎成為高雄必去的觀光景點,不過多數民眾都搞不太懂命名的由來,也常會和不遠處的「棧貳庫」搞混,甚至網路上可以看到官方諸多「倉庫位於高雄港第二號接駁碼頭」的錯誤說法,究竟「駁二」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
[城市]愛河灣,佇佗位?
愛河灣之名源自於2017年度的亞洲新灣區計畫,預計將愛河出海口的高雄港13、14、15號碼頭規劃為「愛河灣遊艇碼頭專區」,事實上愛河灣的輪廓最初是在打狗港第二期築港計畫中,在1917年度的擴張計畫提出,是為提升船舶收容能力而規劃的船渠。
《讀書心得》我的黑手父親-港都拖車師傅的工作與生命
「不讀書,就去做烏手。」大概是我跟作者一樣對於小時候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吧。儘管父親跟拖車師傅的工作內容相差許多,但作為製造產業,身上共同的印記大概就是那一片片的油漬、破破洞洞的襯衫及總是充滿傷口的一雙手吧。大大小小的傷口遍佈著手掌,儘管不甚美觀,但卻是把這個家完美也溫柔拉拔自己長大不可或缺的一雙手。
[城市]被貽誤的古地名—談高雄大港埔與紅鯉魚
大港?大港埔?傻傻分不清楚?重新發掘城市的在地內涵,需要很謹慎的態度,尤其是對於古地名的理解,才能講述正確的故事。
[建築]八十歲的新高雄驛
肩負交通大業的車站,人們在這裏相聚或離別,上演離別傷感故事的月台,更是早期電影常見的題材;而坐在駛入故鄉土地的列車上,一進到大廳那種熟悉的感覺,彷彿早已回到溫暖的家中,車站是我們情感交流的重要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