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我台北我街道2搶先看:台北蝸居者 · 詹宏志
繼《我台北我街道》由20位作家書寫個人記憶中的台北,近日即將出版的《我台北我街道2》,集合了22位跨領域文化人,包括精神科醫師、政治工作者、建築文資工作者、藝術家、音樂人與出版人加入筆陣。負責主編的作家暨資深編輯李金蓮跨出文學同溫層,在書中扮演聆聽者,作者群用他們的台北,讓我們對號入座自己的曾經,學習讓所有一切的並存。新書出版前,本刊搶先刊登清雅感人的詹宏志〈台北蝸居者〉一文,以饗讀者。

飲匈牙利布達佩斯的泉水
已習慣外出時自攜飲品,近年香港多了提供飲用水的地方,喝光了就注滿自己的水樽或保暖瓶,不用因口渴被逼買膠樽或罐裝飲品。在布達佩斯堡壘山,欣見多處有水供人飲用,大減飲後即丟的膠樽和罐。

我和菲比的冬季
在每晚睡覺前,牠總會等我。天冷了,也是貓兒會等我睡覺的時刻,尤其是菲比。我不禁思忖著,難怪在我還未上床的時候,牠總會在我身旁圍繞,也許在提醒我:「媽咪該睡了,因為我想睡了。」 冬天是牠最接近我的時候。當我上床睡覺,她會悄悄地來到我腳邊的彎曲處,再將牠自己放在這個空位上,用牠的身體緊靠在我的腳邊一起睡。

陪伴老爸慌亂記
老人家總是缺乏安全感,老婆不在家,女兒們彷彿成了空氣,在他眼裡只有老婆最重要。明明女兒我就在身旁,還一直念著老婆何時回家,心目中最重要的是何人,馬上出線。女兒們都落選了。彩葉芋昨晚輪到我來陪陪老爸,無奈會認床的我實在有點痛苦,所幸我家老爺在樓上睡,否則連他恐怕都不能好好睡一覺。

關於笑,關於書寫,關於嘉義|隨筆
在嘉義的咖啡店角落裡,紀錄這趟小旅程的感受跟對「笑」的思考。很隨性,就跟我在這裡的生活一樣。

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堡壘山住宿,選擇向多瑙河的房間
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旅遊,盡量選擇在堡壘山上的酒店及向多瑙河的房間,房租是較貴,但我入住後覺得值得。

我心恬然一瓢飲——華叔與黃少容老師高潔的愛
一般人對香港民主派先驅司徒華先生的認知絕大多數在政治方面,惟從其回憶錄《大江東去》可一窺他罕有談的愛情觀。形像嚴肅的華叔,四十年來一直惦念早逝的黃少容老師,不時夢中相見,一種久違的愛情態度;華叔在書中每提及她,均以「黃少容老師」稱呼,十分敬重。新世代即使不以為然,華叔對愛情不輕率,會否也刺激思考?

華叔去世十年後讀其回憶錄《大江東去》,感慨更深。
華叔全名司徒華,香港歷史必定要有的名字。我知道很多人,尤其年輕人不認同他作風和對付政權之法。沒辦法,華叔曾歷戰亂,對中國的感情與在太平盛世成長的香港人,有根本分歧,視角不同。過去十年,香港經歷幾次歷史轉折,仍在進行中,此時看華叔的回憶錄,除了感慨,就是唏噓。我只因工作和華叔見過數面,敬重他的人格和操守。
哈利王子回憶錄寫手 J.R.Moehringer
著名回憶錄寫手,略述代筆感受,不失幽默,(前)記者一定莞薾。
生氣的資格
那天在臉書看到一則故事,想起這是一對夫妻傳道,曾在教會主日信息裡說過的自身經驗。讀了一遍,發覺還是挺有感覺的,於是我思考著,若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如何處理?是發一場脾氣把每個人都臭罵一頓?還是甩門出走?亦或是摔掉桌子上的每一盤菜餚?

馬特市的優化進擊
馬特市的優化功能又再向前邁進一步,有了分類的選集功能,讓我們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文章,也能在同一個選集裡讀到同一類型的文章,光是如此就覺得太實用了。此次馬特市的改版,可說是一大利多消息,尤其對在此已經深耕許久的文友們更是一樁善舉。不過對於不太有規則的我,倒像是出了個難題。

名店櫉窗的藝術
因為旅行支票,我想起倫敦Selfridges,可能是市中心碩果僅存的兌換地方。Selfridges還有更多值得談,包括在百貨業的創新、是第一間設立女厠的百貨公司。

第一次去清邁,吃了最特別的一餐
雖然食物和蔬菜免費,但本地人沒有爭先恐後,亦沒有「大手入貨」;欣見有信念的按摩店和咖啡店,我光顧它們額外開心。

及 林 春 Gilly primavera
南方的島嶼 斜陽穿過那一片蜿蜒的木麻黃森林 留下一抹光跡 落在木棧道上的毬果 有孩子匍匐在地獵奇撿拾的回憶 倒地的枯木仍留著過往與海風互動時的印記 他的腐朽滋養大地 催化出新的生命 天人菊與日光婆娑共舞 海風指引著前行的方向 蔚藍的海岸線於是在眼前乍現 玉屑銀末 不寧靜的沙灘 ...

言語霸凌
「或許因為我不在乎了,更加惹怒他們。」/自成一派/張曼娟 昨天在閱讀張曼娟的書《自成一派》中看見這段文字,讓我的記憶跳往四十幾年前,那時我正讀國中二年級。那時的國中還有著能力測驗分班的機制(現在或許還有),而我被分到了「上段班」,也就是所謂的「升學班」。

在最熱、最污染的月份遊曼谷
風景,或食買玩,是很多人的旅遊重點,惟對我來說,當地人和生活面貌才是旅行回憶,當地價值繫之所在。最近一次去曼谷,我們在巴士遇上好人。

愛自己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一段話:「優秀的作家都是生活觀察家。」 我想他說得沒錯,因為學會重視生活,便能感知生活,然後從生活中汲取精華,最後成為寫作的養分,才能將身體所感知的體會寫出來,這種體驗寫出來的文字一定溫暖且真實。一直希望成為這樣的寫作者,可惜我常常忽略一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不夠敏銳。

南庄之旅
2024/4/18 忙完了婆婆的後事,心中的擔子也算告一個段落,此時只想出去透透氣。於是三週前開始在網路尋找想要散心的景點,瀏覽了許多景點,仍然舉棋不定,最後終於決定去南庄小鎮“緩慢”一下,讓常常不見蹤影的“放鬆”回來找我。而今天就是要出門前往南庄的日子,我和老爺特意來個輕鬆寫意...

又一篇雜思
窗外的鳥語嘰嘰喳喳的叫著,天光漸漸明亮起來,今早不再想因為睡不好而賴床。看著陽光灑落的窗前,心裡感受到的是一陣舒爽,一股平靜。時序已經來到春天了,溫度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冷冽,一切都在大自然的定序裡。有了充分的陽光、雨水,植物生長的速度也跟著循序漸進地進入春季該有的樣貌。

打工時的那位男孩
時間是講究的篩子,只保存精細的東西,只要有存在意義的價值,必定會在生活中留下,或潛移默化,或影響當下。/《像我這樣的女人,有時優雅,偶爾帶刺》/凱特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