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杯雞
有緣看到徵文「坦白來說我不知道愛情」,如果我說愛情可以像是三杯雞一樣,一定覺得我在開玩笑,讓我解釋給你聽。
過日式的農曆新年---偽文化探討
日本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化千絲萬縷的關係,既相似同時又同異。。。

晨時茅廁|拿著矛的受害者
16日,在推特上瘋傳的一段因中港兩地文化差異而衍生的視頻,或將引發又一波無謂的熱議。這起事件固然只屬個別行為,不應以偏蓋全引伸說成中港兩地之間必然的磨擦,所以我只把焦點放在樂於放大這種性格的人上去。清晨的廁所裡,兩端往外同時抒發的絕對是滿帶自身偏見的垃圾話,只圖釋放。

家姐「學校欺凌」事件
我在想,是因禍得福嗎?哈哈!

我好想好想
一樣每天努力的期待那份感覺,做這個就對了的感覺。
一個尼泊爾偏遠山區的故事
翻閱綱站時,發現一部自己近十年前看的一部的紀錄片,竟然可以在YouTube免費收看,自己再看了一次,也和大家分享。

城市間的情感差異
那些情感上的差異,有時候真的是換種角度來看,根本就不算什麼,反而可以當成有意思的體驗才是。

【some relationships】當社會行為主義者碰上個人表現主義者ep1
他的出現挑戰了我的世界充滿虛無和謊言,無論是物質、心理還是生活層面,都顯現出我對自己不夠誠實,持續的攻破我所認知的是實質的膚淺

在新世界育兒:學習與錯誤共存
我們擔心孩子長大後遭遇困難,波折重重,所以希望盡全力去裝備他們,好讓他們以後能走上「對的路」⋯但孩子期待的「愛」,好像有點不相同。

那陣時不知道
那陣時不知道何謂原鄉。人總是在異鄉回望,才清楚看得見原鄉的輪廓。

王喜事件中看港台差異(4/6增修FACTCHECK版本)
除非原委是壓倒性地醫護方不對,否則像是這樣針對前線醫護的投訴,一定會遭到鞭撻,特別是在防疫相關的地方。//這認知差距就這成後續行動跟期待的分別:認為這是正常流程的醫護,就轉身交檢體去;認為是出事了的王喜,當下就主觀認定了該醫護是「肇事逃走」,然而這認定並不正確,但他當時無從得知。//這事真的幾乎都是「文化/制度差異」範圍內的事,用香港的講法就是「誤會一場」,誠如莊人祥所言。

王喜事件中看港台差異
除非原委是壓倒性地醫護方不對,否則像是這樣針對前線醫護的投訴,一定會遭到鞭撻,特別是在防疫相關的地方。//這認知差距就這成後續行動跟期待的分別:認為這是正常流程的醫護,就轉身交檢體去;認為是出事了的王喜,當下就主觀認定了該醫護是「肇事逃走」,而然這認定並不正確,但他當時無從得知。//這事真的幾乎都是從「文化/制度差異」範圍內的事,用香港的講法就是「誤會一場」,誠如莊人祥所言。

巴黎小旅行:瑪黑區的縫紉雜貨小店
特地為了走訪瑪黑區,去了一趟巴黎。是的,如果沒有特別的目的,巴黎對我的莫名壓迫感,常會讓我忽略了那些吸引人的魅力小店。搭乘地鐵一號線到Saint-Paul 這一站,巴黎瑪黑區(Le Marais)不少的個性小店即聚集在此。

用文字去旅行/船到荷蘭自然直
閱讀這本書就好像是拜訪一位旅居在荷蘭當地的朋友,跟著一起體驗移居荷蘭的衝擊與魅力。這一個系列的書籍,最近還讀了講述德國生活的[打開德國說亮話],和知名部落客寫的[大不列顛小怪癖]。在因為疫情無法出國的現在,透過文字體驗各國的文化,變成一種以文字旅行的新模式。

法國疫情蔓延時:法式打招呼
十多年前剛到法國時,還不習慣法國人以貼臉頰(法文叫faire la bise)來打招呼的方式,每每對方一靠近,我的內心就會先倒退三步。

老里昂區的咖啡館
秋冬是我在法國最喜歡的季節,套上一件過膝的大衣就可以出門,不用特別在意藏在大衣下的衣褲是多麼的隨性。聞著空氣中清冷的氣息,裹著大衣,低調又有安全感,和同樣是一身灰黑色調的路人擦肩而過,還能順便觀察一下他們身上不同材質和花色的毛帽、毛衣和圍巾樣式。

和法國的不解之緣
我就這樣將課程主講人楊淑娟老師的聲音視為珍寶,反覆的聽著錄音檔,遙想那夢幻的法蘭西國度⋯⋯

【泰國話家常】參加朋友的公司尾牙
年終將近,泰國公司會舉辦尾牙,犒賞辛苦一年的員工,那泰國的尾牙是什麼樣子呢?

在台中的新生活
除了交通其他都很OK

【泰國話家常】馬路上的風景
對於我這個居住泰國10年的外地人來說,泰國馬路有三寶:淹水、坑洞和電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