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面對流行文化】改革宗宏恩堂-週五團契座談紀實
報導/白恩樂
今年八月卅日(五)當晚,為了支持自己神學院的同學擔任活動其一講員之外,也因為個人對於這個主題深感興趣,而偕同一位主內音樂編曲師,同時也是改革宗神學喜好者周弟兄一同前往。
當晚是一個宏恩堂社青聯合團契之夜,筆者認為用社青團契的契機舉行關切公共議題的神學座談是非常理想的!一方面對於教會年輕世代能夠接觸第一手的改革宗牧者回應與會後的交通,是十分貴重的機會。二方面這樣偶爾為之的活動,製造更多空間吸引廣泛群眾能積極參與教會座談。這行動策畫堪為傳統牧會路線內的新創藝術,畢竟在改革宗內的社論,要比在當今福音派教會更有信理框架的明確立場。
本場活動由錢慕恆牧師提出主要問題的開場白:「何為流行文化?」
ChapGPT說:「流行文化(Pop Culture)是指在特定時代和地區內,廣泛被大眾接受、喜愛和參與的文化形式。它涵蓋了音樂、電影、電視、時尚、語言、行為習慣等各個方面,並且通常是隨著社會和科技變遷而變化的。流行文化的特點包括:
1.大眾性:流行文化通常是面向廣大受眾的,並且往往由主流媒體和娛樂產業推動。
2.易於消費:它以簡單易懂、娛樂性強的形式呈現,便於大眾快速消費和接受。
3.時效性:流行文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新的潮流和風尚會取代舊有的趨勢。
4.跨文化影響:流行文化不僅限於某個國家或地區,許多現象具有全球影響力,比如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等。」
錢牧師以上述流行文化之定義,提出以下問題:
Q1:基督徒可不可以看tiktok、youtube、追星...?
A:邱仲偉(改革宗宏恩堂傳道候選人)認為這並非是新鮮事,加爾文主義回應對抗神學思想的文化問題上是非常充足的,基督徒不是二元論者,而是凡事從神本的角度進行反思。畢竟流行文化的價值觀依上述定義而言,主要是從傳媒來,而非聖經價值觀而來。從「普遍恩典」的視角來說,基督徒在這議題存在的張力上,既是「非宣揚」也「非禁止」,而是「要思辨。」但為了追求天上的事物,我們要謹慎過濾自己所接觸的流行文化,有些嚴肅探討公義、價值觀或是破碎的人生經驗等影視作品可以刺激基督徒思考「福音處境化」,但有些流行文化則應謹慎判斷,例如不追星(因人已是墮落後的形象)。
邱傳道認同基督徒可從普遍恩典角度中,去欣賞文化工作者的職業認真態度,從中學習基督徒如何與外人交往?邱強調基督徒不要只見流行文化為夢幻烏托邦,基督徒的世界觀應是——關心上帝正在世界各領域所進行的救贖工作。
Q2:對於「特殊影片」的看法?
A:鄒德翰(改革宗宏恩堂傳道)較以偏重教牧輔導者的角度,以同性情愛、重金屬音樂、髒話...等等前提為例,提出兩個不錯的思考點:
1.你為什麼需要它?在簡單回答"不可"之前,去思考「應不應該」、「可不可以」?
2.聖經是信徒自我輔導的總原則: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他的轄制。」(林前6:12 )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10:23 )
人的罪性吸引我們肉體去接近這些事,迫使我們無法分辨「情感」與「情色」,導致人情感價值觀的偏差。聖經舉教會為例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133:1)——鼓勵人與人在聖潔的團契關係中,建立聖潔的屬靈情感。
Q3:如何看待當代流行的—「愛自己」哲學?
A:吳季儒(改革宗宏恩堂傳道)就「愛自己」提醒了兩個面向:
其一Self-care(自我照顧)的需要。(例:犒賞自己、休息與吃喝)
其二Selfish(自私)所可能逃避的大我責任。(例:為逃避照料家庭妻小責任的痛苦,換成了愛自我)
需要(Self-care)與自私(Selfish)之間的差別在於,前者是享受上帝的恩典,用神的眼光看自己。後者是非愛人、非愛神的不及於他者的—唯我獨尊目標。
一句話總結:
邱仲偉(改革宗宏恩堂傳道候選人):目前台灣教會在跨文化關係的處境中仍處於中間階段,在該議題上台灣教會應考慮——台灣不是歐美環境。
鄒德翰(改革宗宏恩堂傳道):持守傳統乃是為了「珍惜」,新文化可能造成"回不去"的歷史遺憾。
吳季儒(改革宗宏恩堂傳道):宣教需要知道「省思文化」與「聖道」的關係為何?教會文化乃是須被福音光照、回到上帝的話語中。
錢慕恆牧師(改革宗神學院教授):文化是上帝創造的,反應出亞當夏娃在伊甸園的生活,聖經藉此啟示我們,人應當要如何回應上帝?如何做出選擇、使用自由意志榮耀神?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