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社:比譯者更先受到衝擊的行業

傅瑞德 | Fred Jame
·
·
IPFS
·
在AI的普及和翻譯能力的進步之下,會比專業譯者先受到衝擊的,可能是「翻譯社」這個行業。因為,目前的AI工具雖然離完美還很遠,但已經足以帶來商業模式的改變。
本文原載於《F大叔的日常通信》電子報,歡迎訂閱

大致上來說,能接到高階、高價位案子的譯者都不會透過翻譯社,而是獨立向業主接案;所以即使翻譯社受到影響,這些人的工作短時間之內還不會完全被取代。

通常業主透過翻譯社發的案子,多半是「有就好」程度的譯稿、找的是可用且不太計較費用的兼職譯者、最後翻譯社再從中抽成。

這個模式沒什麼問題,大家各取所需;但「有就好」的譯稿現在機器已經幾乎可以做到、速度快、而且常見語種互譯都能做到,對費用錙銖必較的「有就好」業主更是福音。

補註一下:有人提到Google和Bing的翻譯工具很早就有了,對譯者或翻譯社似乎影響不大。但這兩個工具即使在一般用途上,錯誤就已經很多,對專業用途而言就更不用說了;只能在「幾乎完全看不懂外文」的情況下聊勝於無,勉強派上用場。

而ChatGPT之類的人工智慧工具,因為基本上機器稍微可以讀懂上下文脈絡,所以表現比原有「字對字」(頂多做到「句對句」)的機翻工具要好很多。不過要到能勝任專業工作,還需要一些時間。

所以在速度、各語種譯者中介、較低費用、以及基本品質方面,翻譯社都已經失去優勢。或許以後能做的事情,是將機器翻譯好的稿子(特別是不常見語種)發給原本的譯者做校讀,但這樣的案量和利潤大概都會比從前差很多。

原本跟翻譯社合作、但有各種優勢(小語種、速度快、專業能力強等等;至於價格便宜就算了)的譯者/校讀者,大概都可以學學用AI工具幫忙,然後自立門戶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傅瑞德 | Fred Jame曾任某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主業是數位行銷與媒體管理顧問。長年的寫作者、譯者、編輯、重機騎士、雪茄和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 我也是養兩隻貓的犬派潛水員、健身教練、書法家。 關於我/https://fred.mb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民眾黨的「這個」標語

問號的用法

40年後的「有與沒有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