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傳承

AdrianAu
·
·
IPFS
·

日本專稱從事手工藝的工作者叫匠人,但往往亦給人一種這工藝已漸漸式微。這又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其實有很多人願意學習這些工藝,不但傳承,並進一步將它發揚光大。剛讀畢一本書,正是講述這樣的傳承故事,書名為《師徒百景:十六組傳技也傳心的匠人傳承故事》,作者井上理津子。

作者訪問了16對師徒:師傅都是日本那界別十分有名的匠人,他們之所以接觸這工藝,大都是來自家族,比如刀匠吉原義人師傅,他爺爺是鑄刀師,自小在爺爺旁邊,看著爺爺吹風箱的聲音,看著爺爺打鐵,慢慢愛上了這手藝。又如另一位師匠染織家志村洋子師傅,本來對母親的工作不感到興趣,三十歲後才開始覺得染織工作很了不起,才開始她向母親學習手藝,並與母親共同成立染織學校。

那徒弟們呢?不知作者是否有意,受訪的16位徒弟,都不是師傅的子女,全都是想學習這工藝的外行人。更有趣的是,有幾位徒弟不約而同地說出同一個原因想入行:他們從電視節目、書本等看到師匠的訪問,覺得這工藝很好,所以去找師匠拜師。比如跟刀匠吉原師傅門下的羽岡,他是因為看了電視節目介紹刀匠的工坊,覺得很利害,本身是學習建築的他,覺得木工不適合他,且離家不遠,故登門拜訪求師傅收為徒弟;至於跟在志村師傅門下的石山,在外地經常被人問及日本是什麼樣的國家而答不出來,後來也是因為電視節目而認識師傅,從而跟師傅的學習。

從前總聽到入門先要打掃一整年,才能跟師傅學藝。書中也有這樣的例子,但又並非那麼嚴格,如高中畢業的吉永,跟泥水師傅田中師傅學習泥水工作,剛入門也是先負責打掃、篩土、篩麻刀、搬東西等。但第二週就開始跟師傅學習製作材料,第三週就出外實習。

我明白為何師傅們要入門等先打掃一整年,是要看看有沒有決心學習這手藝,畢竟這是影響一生的工作,如果沒有那麼「熱愛」,倒不如早早轉行,免得浪費雙方時間;與此同此,這樣重覆的工作,也是好好磨練耐性。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如果這樣的做法一承不變,對傳承工藝並非一件好事。

作者選的16個故事,讀畢後總讓人對這師徒情誼稱羨。當中有些徒弟,不但學有所成,更獨當一面,創立個人品牌,繼續推動工藝傳承。然而,作者在後記的一句話,引起我的注意:

本書的取材期間為二〇一九年至二〇二三年,後續或許有些弟子已經獨立,或是文章中的師徒關係產生了變化,敬請海涵。(頁215)

作者沒有寫出那「變化」是什麼,但讓我往不好的方向想。然後,再想起每位師徒笑容燦爛的合照,感到不勝唏噓。

如果要評論這書的不足之處,一定是圖片。師徒對望的照片,以黑白配色很好,但除了首幾頁的彩照外,內文照都是黑白,感有不足。若改為彩色,必定更佳。

~~~~~~~

《師徒百景:十六組傳技也傳心的匠人傳承故事》——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9962?sloc=main_mb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