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也馬蘭的末世小品——《敲敲門》(Knock at the Cabin)

HoraceChan
·
·
IPFS
·

《敲敲門》(Knock at the Cabin,dir: M. Night Shyamalan,2023)

沙也馬蘭的末日「小品」。與《詭老》(Old,2021)同期開發,同樣是緊閉壓縮空間的懸疑驚悚故事,帶點超自然元素,但這次全在一間郊區小屋發展,沒有整個沙灘的大舞台,也沒有跨度遠闊的鏡頭移動巧思,甚至不怎麼設計穿門戶躲暗房之類的追逐橋段,更考基本功,建立了人物、設置好情境,就靜心觀察角色反應和思緒,拉觀眾入末世的氣氛和生死之兩難。這也可說是《來自地球的人》(The Man from Earth,2007)的反轉版,觸目驚心處不在心腥場面,而在於如何從荒謬到漸漸信真,儘管寫得遠遠沒有那麼精妙,宗教意味和思考也較淺,甚至看到一半已約略能猜到結局,始終只為懸疑服務,可是沙也馬蘭一直以來的末世關懷(?)沒有改變,愛與罪、喧鬧與沉默、逃避與接受,再一次以突然拋擲觀眾入荒謬恐怖世界的形式去呈現。沙也馬蘭以「手」為視覺母題的手法,在《敲敲門》也發揮得精準,探索、控制、情感交流、決定命運,從第一個鏡頭已然開展,值得留意。

香港譯名《敲敲門》,帶點稚趣的疑雲感覺,容易令人想到《夜半女敲門》(Knock Knock,2015)的血腥惡趣味,又或《禁室殺戮》(Don't Breathe,2016)一類典型禁室連環追殺故事,事實上完全是兩回事,沙也馬蘭甚至刻意反轉同類型影片的設定(例如角色的死法,又或者同性戀雙親的主角),一心只想看感官刺激的觀眾或會失望,然而著實是更不易為的創作。如果必須要以提出某種問題意識切入討論,《敲敲門》未必能帶出豐富的討論或破格的新見(西方甚至有影評謂沙也馬蘭不要再末日了),但評鑒導演的技藝精麤、作品的水平定位,卻也是評論不能忽略的一環,《敲敲門》或是那種不起眼的恐怖小品,但電影工業和藝術水平的門檻,往往就由這類作品奠定,應該得到適切讚賞、鼓勵多拍,幕前幕後得到大量同類的訓練和設準,觀眾懂得多觀賞和賞析這水平的作品,才是健康的氛圍吧。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