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靈樂團新單曲中的陳澄波畫作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
(edited)
·
IPFS
·
比起反覆提及他們的死,甚至當成批鬥或炒作的工具,我更希望能了解他們活著時的故事

最近閃靈的新單曲《護國山》,以白色恐怖受難者高一生的故事為主要背景,在MV中使用陳澄波的畫作〈阿里山遙望玉山〉,不僅呼應高一生的鄒族身分,由於陳澄波作為同樣是嘉義出身的二二八受難者,在意涵上也很適合遙相呼應。

不過,五丁目只是個談藝術史的粉專,所以我也只打算談談陳澄波的這幅畫。無關乎陳澄波的受難者身分,我自己也很喜歡陳澄波的這件作品。

陳澄波一生畫過不少次玉山,這次閃靈選的,並不是另一件更知名的,畫家受難前的遺作〈玉山積雪〉,而是日治時期1935年完成的〈阿里山遙望玉山〉。從影像敘事來看,將1935年的作品疊合在1950年代白色恐怖的時空中,有一點「再詮釋」的意味,然而〈阿里山遙望玉山〉意外地很適合MV中的氛圍,雖然MV把畫作放大成類似屏風的尺寸,但畫作的灰暗色調與MV的陰慘風格頗為契合。

深藍的中景山巒與前景灰綠色的葉叢構成沉穩的中間色,畫面兩側的吉野櫻與松樹宛如簾幕,將觀眾的視線導引至遠景,壟罩在粉灰色微光中的玉山連峰,顯得淒美、沉重且莊嚴。

陳澄波,〈阿里山遙望玉山〉

風格上,一般民眾最可能直接想到的陳澄波畫風,可能是曾創臺灣前輩畫家天價拍賣紀錄的〈淡水夕照〉,那種深紅色+黃綠色,對比度高的風格,搭配反覆暈塗顏料的厚重質感,媒體曝光度最高,維基百科的陳澄波條目也都放上這類風格的作品,〈玉山積雪〉也屬於此種風格(當然還是有細節與完成度的差異)。然而〈阿里山遙望玉山〉無論是灰綠、灰藍的用色,抑或是簡練的筆法,與上述作品似乎大相逕庭。

陳澄波,〈淡水夕照〉
陳澄波,〈玉山積雪〉

在我看來,陳澄波並非一生只抱著一種風格,大未必佳的畫家。相反,我覺得陳澄波雖然作為畫家不是才華洋溢的類型,但他卻是一位同中求異,反覆探索、思考不同畫風的研究型畫家。這正好能說明為什麼陳澄波的畫風如此多變,甚至同一年完成的〈阿里山之春〉,在風格上也與〈阿里山遙望玉山〉截然不同,因為他從中國回到臺灣後,仍然在寫生的過程中持續進行風格的實驗。

陳澄波,〈阿里山之春〉

我不清楚閃靈選擇這幅畫的理由,不過我確實覺得這是很好的選擇,因為〈阿里山遙望玉山〉在陳澄波的作品中也是很特別的作品,能讓更多人認識到,一位畫家如何在短暫生命中盡可能地嘗試創作上的可能性。

然而,比起反覆提及他們的死,甚至當成批鬥或炒作的工具,我更希望能了解他們活著時的故事。雖然臺灣藝術史能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是一件好事,但當畫作在MV中成為宛如墓碑一般,只能記錄死亡與銘刻悲傷,其意涵也會隨之變調吧。說得重一點,陳澄波與閃靈樂團,他們的「護國」肯定不會是同一個國,不過,這就是跟藝術史比較無關的話題了。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品與時代文化交涉互動下的歷史研究,而當代讀者的閱讀及傳播也參與了美術史的形塑。五丁目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短篇筆記,提供關心文化、喜好藝術的各位一個富知識性的生活提案。
  • Author
  • More

【展覽分享】跨.1624:世界島臺灣

【物中所見的臺灣神社】#0 遺落在失落樂園的臺灣神社石燈籠真身

書展與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