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煮煮|咖哩雞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煮咖哩,還記得高中戴牙套,第一次吃咖哩後發現透明橡皮筋都變成可怕的黃色,從此吃咖哩飯變成換牙套前的儀式感,那種甜香甜香的味道,是媽媽的愛。
下廚對我而言是隨興的,記得小時候從圖書館借了食譜回家,媽媽說看著食譜麻煩,光想到備料就麻煩,長大以後自己下廚才懂了書上明確規定的食材和量其實反而累人。
長輩總說像我這個年紀還下廚的是少數,身邊朋友也總是外食居多,除了沒時間的,有些人也覺得要下廚似乎是一件困難的事。抱持著這樣的初心,想要分享融入在我生活中很日常的,家常的味道,沒有制式的食譜,沒有華麗的擺盤或厲害的技巧,卻可以讓生活充滿平凡的踏實。
1.咖哩很適合當常備菜,我會一次煮多一些可以吃好幾天,馬鈴薯和紅蘿蔔是咖哩的靈魂,可以準備兩顆馬鈴薯、一條紅蘿蔔(增減的量視每個人的喜好而定,切大約長寬兩公分好入口的大小;如果有洋蔥可以拿半顆切絲提升甜味。
2.主食想用豬肉或雞肉甚至魚肉其實都可以,我喜歡用雞肉,雞胸低脂適合健身者口感相對較柴(當然也是有些方法可以變軟嫩,但不是今天這篇文章的重點),雞腿肉則比較軟嫩口感佳,我偏好用雞腿肉,超市買的雞腿排肉用清水洗過後切小塊,一樣是好入口的大小。
3.鍋子沒水的狀態下放一點油(大約10元硬幣大小),熱鍋之後轉動一下鍋子讓游平均分布鍋面後下雞腿肉,煎這個技巧需要的就是耐心了,盡量不要一直翻面,我通常用中小火煎了3-5分鐘再偷偷看一下,有漂亮的金黃色就可以翻面煎另一面,兩面金黃後先盛起來。
4.再加一點油,把馬鈴薯、紅蘿蔔和洋蔥都丟下鍋,大略翻炒一下後就可以加水然後蓋蓋子悶煮,這裡加個一杯水也沒有問題的,通常需要燉軟燉爛的東西就是加水然後小火煮,待洋蔥變透明後,就可以加咖哩塊了。
5.我喜歡佛蒙特咖哩,有甜味、中辣或辣味等可以選擇,包裝上面也有明確的指示,以上面的份量我覺得用4塊應該滿剛好的 (我這次加了5塊,幸好甜味咖哩也沒有過鹹的問題),把雞肉也一起加下去,之後再加一杯水把咖哩攪散,然後就中小火續煮讓它慢慢收汁(時不時要攪拌一下避免焦掉),咖哩會慢慢變濃稠,咖哩通常拿來配飯,所以當然不能煮到完全沒醬汁,大概料和醬的量大約1:1左右就可以關火了~~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啦!看個人喜好!也可以參考下方圖片,我第一次煮咖哩的時候也被這問題困擾著,圖片看到的其實是第二次又加水稀釋的結果……第一次煮太乾了哈哈
感覺好像我手寫我口,不過咖哩雞真的超級下飯,帶便當也超適合的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