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這樣成長的》
在我們成長之中,可能都會聽到很多父母、老師、長輩、別人的批評,而感到受傷;因為感覺自己不是這樣但卻被別人說成事實,心裡感到確實難過,但又不知道可以如何表達自己的需要或者狀態,不知不覺麻木了或者變得非常憤怒,而形成了自己的內在扭曲信念,在生活中一直影響自己。
{歷代承傳的各種批評式的解說}
(個人觀點而已)
1)執著/自我中心
~自私自利、不理會他人需要、只顧自己、漠視別人的感受、不肯妥協、一意孤行、一定要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2)貪心
~取多於自己需要的、擁有足夠的還是想要更多
3)浪費
~把可以用或吃的丟掉
4)懶惰
~總是不努力做事情
5)放縱
~任由自己或別人去滿足欲望而沉迷下去
6)什麼都不在乎/沒所謂/沒有要求
~沒有主見、沒有底線、沒有標準、放棄自己、沈淪、負面
🌱對於以上批評式的解說,當下是我因應個人信念重新演繹的解說(純粹個人觀點):
1)執著/自我中心
~清楚知道自己身心真實需要、勇於表達自己、保護自己、滿足自己、有無限動力去堅持自己需要或喜歡的、非常了解自己、不容易因外界影響而忽視自己、活出自己、不在乎別人怎樣看自己、不輕視自己、重視自己、愛自己、不掩飾自己、表裡如一、無畏任何權威、為自己爭取、強大內在力量。
~我相信這樣表現的人,是非常愛及呵護自己的人,當他們在成長中有充足的滋養,即是尊重、接納、愛、認同、欣賞等,他們一定會成為最能夠同感別人的人。
2)貪心
~每個人的內在需要都不同,也一直在變化。我們不會知其他人的需要,有時如果服從性強的人可能連自己的需要也不知道。所以當自己感覺這個份量便足夠,再取便是貪心;但可能對方的內在需要比自己還要多,還未感到足夠才會一直要更多吧。因此,似乎不可能用一個單一標準去判斷別人是否貪心,因為我們的所有感受及標準都是來自於自己的。當自己親身體驗過那種持續不被滿足的感覺有多難受,就會同感到別人眼中”貪心的人”只是正在滿足自己的身體或/及心靈上需要吧,當徹底感受到滿足/安心後,行為會自然停止,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而滿足自己是一種自愛。
~我不排除有個別人的行為真的是「貪心」,表現出再多還是感覺不足,自己擁有很多還是想把別人的據為己有。不過我相信這樣的人之所以這樣,似乎不是出生就如此,而是可能經歷了無數次的匱乏感、不安全感、被剝奪、處於長久的恐懼等,所以才形成今天這樣的狀態或習性吧!
3)浪費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很多莫名的內在衝動而買了多於自己所需要的,而不知道怎樣去處理這種欲求不滿的內在需要。”浪費”通常就是指買了又餘下或不用/拿了食物又吃不完的情況吧!
~我的親身體驗是有時自己對於自己身體或心理上的需要,對”感受”進行”量化”的過程中,實在很容易產生”誤差”,這不是一個固意要浪費的行為,而是一個自我認識的過程;因為我們只有透過自己每一次因感受而作出的選擇,才能憑累積的經驗去調節自己的行為或購買量,拉近將”自身感受”與”量化需要”之間的差距減少。例如:發現原來這種飢餓感我吃多少食物便會有這樣的飽肚感了,怎樣的感覺就是代表身體足夠了呢?怎樣的感覺是已經飽但還是想吃?⋯⋯我認為這過程是一種自我探索之一,有助自己在成長中去作出需要的判斷。
~如果有人持續”浪費”,可能只是代表在成長中沒有機會或空間去探索自己內在需要的感受,又或者可能是因為童年物質上的匱乏感而需要大量的擁有來滿足自己及填補那份自然而生的空虛感/忽視感。
4)懶惰
~如果沒有想做或者感到需要做的,人是應該自然會停下來休息、思考、放空的,因為這些時間有助身體及心靈回復原狀,對於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有利而無害,而對之後所做的選擇會變得更加有信心及明確。身不動不代表躲懶、要放棄、不努力,「停頓」只是一個平衡及恢復狀態、重要、自然的成長過程之一。
~要是一個人真的有非常長的時間什麼也不想做,像是沒有任何盼望、喜悅、動力,可能是代表內在的力量正在枯萎、長期被要求服從、持續抑壓內在情緒、不斷迫著要忽視自己的需要等所致,所以不想去努力、變得自悲自責、甚至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我認為這樣狀態的人最需要的是接納他們做回自己,給予無限的空間、包容、滋養,避免催促、責備、鼓勵、賞罰、威逼、批評、比較、温柔式的提示。他們可能是極度高敏型人士,容易感到不被愛而受傷及覺得自己沒用/沒價值/不夠好,所以適當的肯定、支持、包容、大量的默默陪伴及接納才是他們所需要的。
5)放縱
~放任自己去滿足自己感到的需要是最自然又重要的事,並非縱容自己,只是這是當下難以言喻的需要,如果不去滿足自己當時的需要,感覺只會一點一滴的形成為匱乏,進一步影響自己的每個選擇。
6)什麼都不在乎/沒所謂/沒有要求
~當下沒所謂某些事情,不代表所有事都沒要求。純粹是當下的事對自己來說不是太重要吧,純粹是一個自己主觀的感受,代表不覺得需要改變,感覺現狀沒什麼不妥,處於安心自在的狀態而已。
🌸個人感受🌸
過去三年當我與珮妍一起各自各實踐「善養自己」,我發現到很多在成長中成人對孩子或別人的誤解,原來是因為我們大部份人在童年都沒有被允許全天候自由自主去探索自己的內在感覺、需要、渴求等,就是因為沒能從少親身證實某些成人的說法是對是錯/是沒標準答案?/會隨時變化?」,所以我們長大後才會對很多事情感到恐懼或疑惑而原用父母的說法去批評自己或別人;因為沒有機會找到自己肯定的答案,所以習慣隨波逐流、跟從大隊/社會趨勢、拿成人的觀點當成自己的。因此我在生活中所做的所謂成熟行為時,內心總會感到不完全甘心及自願,一邊產生了很多自我懷疑及矛盾,但一邊又半強迫及不斷說服自己這樣做才是對的。因為每天都要為自己選擇及行動,生活過得很不容易及充滿自責。
這三年我每天都去感受及重新認識自己。我發現因為自己在過往四十多年的生活中都沒有去滿足過自己的內在需要,所以剛剛開始時,我完全沒辦法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不喜歡的、需要的、不需要的、渴望的、不想做的是什麼?甚至乎我身體及心靈在這刻想要什麼?究竟有什麼是我覺得永遠沒法得到但又熱切渴望的呢?一切關於自己的,似乎都都不知道,因為我發現自己所正在做的好像只是一直在模仿身邊人的喜好,所以也沒主動探索其他東西會否是我更加喜愛的,也沒時間放空自己去為自己思考過。
然後過去一年多因為感受到內心的強烈訴求,我終於「放下」跟從任何飲食方式或概念,專注感覺這一刻我是否想吃、我想吃什麼、我想吃多少,這種方式⋯⋯應該就是別人眼中的「放任.放縱」,因為「時間」及「健康指標」不再是我要考慮的元素,只要有一個念頭想吃什麼,就盡量去無條件的滿足自己,直至感到足夠為止,而逐步變成不去擔心吃完之後身體會有什麼反應,就是純粹的收到內心的指示然後去執行,不去深究後果、因果、好壞。
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發覺自己一直去限制自己吃什麼,而長期不自覺地抑壓住自己的內在需要,然後當我已經持素多年後,有天突然間身體有一種難以抗行到衝動,告訴我要吃炸雞,身心感到非常難耐,吃不安坐不樂,所以最後唯有放下自己的執著,去滿足自己的當下需要,突破內在長期建立了的”自我限制”批判。
另外一個原因,我真的很想知道,如果真的只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進食,我會變成怎樣呢?是否會不健康?或者會生病呢?這似乎是我一生人都想知但又害怕知道的一個答案。因此我便開始了「無限期的放題飲食方式」~哈哈!
我想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些事⋯一直纏繞著⋯⋯似乎是由一種莫名的恐懼感而產生的⋯⋯像是生病、死亡;而日常的恐懼與不安⋯⋯似乎就是來自於一些曾被成人持續灌輸的概念⋯⋯例如:「如果我放縱自己想要什麼就做什麼⋯⋯我便會變得不受控制⋯⋯我便會丟失了理智⋯⋯最後⋯⋯我會毀掉自己!永遠得不到幸福!人生便會徹底失敗!⋯⋯你想自己這樣嗎?⋯⋯是不是要見到官材再懂得流哭及後悔呢?⋯⋯你再放縱自己你會回不了頭的⋯⋯
我想或者也是有可能會有上述不好的結果⋯⋯不過未試過也不能確定是否一定會有不好的結果,我相信每個人的經歷都獨特的。我沒法變成社會上萬人景仰的成功人士,其實是我不需成為別人,我只需要成為自己,找到屬於自己幸福的方程式便是了。另外我覺得⋯⋯只有我越了解自己的一切⋯⋯我便越能保持覺知,知道自己每刻究竟在做什麼?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做這些事的影響我可以處理得到嗎?⋯⋯相信應該問題不大吧!而且我知道自己隨時都可以選擇是否繼續!做與不做取決於我,做與不做都是可以的,純粹想去體驗一下。單是這樣的獨立思考過程,已值得我去試!
就是這樣,我逐步發覺原來我內在很多想法、欲望、情緒、說話、行為、信念,都與「內心匱乏感」有關。於是我在兩年內一直進行「滋養式的填補」、疏理情緒、相信自己的內在感應及力量。「飲食測試」已經多於一年,感覺進展一直進行,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當中的體會。
童年時各成人的聲音,不自覺成為我的內在聲音
如果我們沒法去辨識,它們會自然形成我的信念
那些聲音一直影響我,自責/矛盾/審判/攻擊/傷害
唯一的清洗方法就是,聲音出現時知道不是我的
它們只是兒時輸入的,它們並不代表我也不是我
然後每次聲音出現時,確認不是的並加入自己的
以自己感覺滋養性的,代替會令自己陷入迷惘的
去做自己的內在父母,重新呵護及擁抱受傷的我
逐步清洗受害者心態,重掌自己的人生創造幸福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