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市·互动之乐·种族主义

津轻海峡
·
(修改过)
·
IPFS
到马特市来最大的乐趣就是有机会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和交谈。我认为自由的讨论/交谈是对脑筋的最好的锻炼,因为好的讨论/交谈需要参与者看人下菜碟,调遣自己最高的智商和情商,扮演不同的角色,实际上是挑战自己。当然,能遇到这样的机会也需要运气。这里需要补充至关重要的一句话:所谓的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非缺乏真诚或玩世不恭,在公开场合发言无一例外都是一种表演,不管发言者是有意还是无意。
新绿总是养眼(图片来源:津轻海峡)

拙文“秋夜·阅读笔记·种族主义”盛赞了《纽约书评》杂志经常发表的那种借题发挥式的书评。盛赞之余也见贤思齐,照猫画虎,趁机也来一个我自己的借题发挥,贩卖了我长久以来对中国人当中盛行的种族主义的观察和观点。

非常高兴我的借题发挥使我得到我所期望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讨论。

这里的所谓挑战并非虚张声势。认真严肃的讨论和交谈总是对参与者的学识、判断力、风度修养构成考验,检验,试验,是观摩学习的机会。我希望我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学习。

但我也担心自己是不是自以为是了,而自以为是往往是自己没有意识的。这就需要更多的认真严肃的讨论和交谈。我想,所谓的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之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以下是讨论和交谈的实录(文字稍有编辑),涉及马特市、中国和台湾社会中的种族主义。
—---------------

Red
如特洛伊所說,輕津海峽的文需要認真看。我頭次看到这样的書評感想文。你跟特洛伊的確很有料。至於典型的紐約書評,我可以想像出是什麼樣子,儘管我沒看過....

因為英文不太好,呵

津轻海峡
感谢红哥支持。

说实话,我是个不怎么勤奋读书的人。但我喜欢写,因为觉得写就必须动脑筋,是很好的脑筋锻炼。我怕没有锻炼,脑筋就要锈掉,朽掉。

拙作哪怕得到像红哥这样的一个读者的欣赏,就是价值实现,就足以让我高兴。但在马特市,像红哥这样的读者和写手绝对不止一个。马特市就这样令我流连。我希望它人气更旺。

Red
奇怪,@特洛伊 怎沒出現?

津轻海峡
哈,红哥跟我想到一块儿了。

先前特洛伊给我出作文题,建议我写一个话题——随着伟大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祖国人民瞧不起印度人之类的外国人了,或者,对印度人之类的外国人的鄙视、歧视、蔑视更理直气壮了,带有强烈贬义的给印度人的绰号“阿三”也叫得更无所顾忌了。

部分是因为看到了特洛伊提出的作文命题,我就摘录和改写了一篇日记写成拙文。现在我也正好奇他会有什么反应呐。

另外,我私心也以为拙文最后的附记/借题发挥应当说对台湾海峡两边很多人都是敏感话题。太多的华人对黑人还是“另眼相看”。

中国的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嘲笑戏谑黑人的节目,酿成外交事件,但中国大部分人认为把黑人当笑料并无不妥。

我好奇那样的节目假如在台湾播出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在台湾,认为把黑人当笑料并无不妥的人比例有多大。

Red
應該不會太大。

之前台灣原住民最早被称作山地族,死番仔,那些稱呼有極度醜化的含義。甚至台灣本省籍被外省籍看不起。還有,當時的閩南語、台語都屬地方方言,在學校里一律不准講,講就會受罰。

不過時代的進步慢慢地將這些觀念導正,雖還不能做到真的一視同仁。原住民的稱號取代了番仔或山地人這种帶有歧視的名詞,台語與普通話在台灣都共通,甚至客家話也是。

所以黑人在台灣社會中或許跟原住民是一樣的意義,只是膚色或種族不同,不至於會拿來開玩笑~

井源
许多中国网民透露出来的毫不掩饰的种族主义确实令人作呕。比如开口闭口整天尼哥来尼哥去的,阿三来阿三去的,棒子来棒子去的,对黑人、南亚人、韩国人的人格简直毫无基本的尊重。自诩礼仪之邦,实际完全名不副实。他们对本国一些少数民族有时也是这样,歧视回族、维吾尔族人的言论在豆瓣小组、知乎等平台也经常能见到。

(津轻海峡注:尼哥,中国人对黑人的蔑称,源自英语世界对黑人蔑称nigger的音译,有时又意译为黑鬼;阿三,中国人对印度人的蔑称;棒子,又名高丽棒子,中国人对朝鲜人的蔑称。)

一些留学或移居海外的华人甚至也是这样。肉身跑出来了,头脑里却还是裹小脚那套迂腐落后的东西。之前去加拿大旅游也跟当地一些留学生随便聊过,有几个言语中自然而然就透露出对当地大量印度移民和留学生的强烈鄙视,非常理所应当、理直气壮,不带任何犹豫。

虽然这种话早就见怪不怪了,也没出乎我意料,但内心听了依然很不是滋味。我不禁心想,你是什么高级天龙人嘛,居高临下歧视他人的姿态真的很讨厌诶,互相平等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价值难道不好嘛。

不过当时当人家面不便于撕破脸争吵起来,就只是随便敷衍一下搪塞了过去。退一步说,人家印度人也许真得罪过他了吧,但把具体的恶行、坏事和与之毫无关系的民族、种族、肤色等绑定在一起在我看来依然是很不公平、很下三滥的行为。

好玩的是,这些人要是自己被人喊支那人或者是chink了,被开地图炮了,感觉被排挤了(有时实际只是他们以自己的玻璃心在捕风捉影罢了),很容易就开始跳脚了。这完全就是精神错乱的双重标准。

最近10年还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网络用语表达,应该最初是从游戏社区里传播开来的,好运气叫欧气,运气的人好叫欧皇,运气差的人就叫非酋。这种表达折射出来的依然是种族主义。但成千上万的中国年轻网民天天都在用,几乎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津轻海峡
【好玩的是,这些(把歧视其他族裔视为理所应当的)人要是自己被人喊支那人或者是chink了,被开地图炮了,感觉被排挤了(有时实际只是他们以自己的玻璃心在捕风捉影罢了),很容易就开始跳脚了】

这是一个在今日中国绝对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我认为它主要是一个政治现象,是愚民政策、愚民教育的一个具体又巨大的成果。愚民教育使很多中国人错以为人种就是有高低贵贱之分,中国人属于高贵的人种,中国的文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最辉煌的。

这些人一方面为道听途说的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大屠杀杀死三十万人而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一方面又会理直气壮地叫喊要夺取台湾,留岛不留人,杀死个一千万也无所谓;一方面认为政府就是不该向民众提供经济支援帮他们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又会为政府几百亿上千亿美元对外大撒币打肿脸充胖子而欢呼喝彩,欢庆伟大祖国在世界舞台上牛气。

我想,中国人的蠢人比例与他国人相比不见得特别高,但因为政治原因,蠢人的声音在中国会被放得特别大,确实会导致更多的人陷入愚蠢。

至于你说的身在西方国家、与其他族裔的人有更多的接触的中国人还是肆无忌惮地、骄傲地展示自己的种族主义观点,那种人我也见过很多很多,多到数不胜数。我认为这是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

政治问题是他们在愚民政策的政治环境中长大,上面已经说过。文化问题则是,我认为所谓的中华文化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华人文化就是高人一等的预设之上的。我认为,【华】字本身就值得好好反思。

井源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年前我陪我祖母看电视,正好电视里面有黑人,我便“不怀好意”地做了个测试,问她觉得黑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请原谅我这么提问来测试,因为复杂一点的测试问题担心我祖母难以理解)。我祖母回答大意是,好人坏人哪里都有,和黑不黑没有关系。我祖母的回答让我很骄傲能拥有这样的祖母。

我祖母一天学没上过,完全就是文盲,几乎一辈子都呆在农村,可她都知道人的品质与肤色无关。很多上了学的人,甚至是受过不错的高等教育的人,却仍然还保持着大量的种族方面的偏见。上学越多,见识越多,偏见反而越深,这真太令人哭笑不得了。

津轻海峡
不得不说,你的这个试验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科学试验,而且是科学上的所谓的关键性试验,即可以一举说明问题的试验。这里所谓的问题就是我先前说的问题,这就是,盛行于当今中国的种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主要是一种政治现象。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津轻海峡喜歡研讀、細讀文學作品,鑽研文學翻譯,也喜歡把社會與政治當作文學作品研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台湾印象”与台湾意识流

秋夜·阅读笔记·种族主义

马特市,一个有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