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市,一个有趣的话题

津轻海峡
·
(修改过)
·
IPFS
·
马特市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每次认真思考它,每次认真尝试说它,都可以得出有趣的新发现。以下就是我的最新发现。我要将得出这些发现的灵感归功于认真参加讨论的人。认真往往意味着有趣,其中包括滑稽。既然是我也是认真参加讨论,我当然知道我的滑稽。
2024年,老树开花的最后一个春天(图片来源:津轻海峡)

因时区关系没能参加最近一期的馬特市茶水間有关马特市的聊天,很遗憾。以下的算是马后炮。

首先想要说,我也算是一个近来对马特市意见和议论不少的人。与此同时,我也深知,我站在一边夸夸其谈听上去似乎头头是道,听得连我自己都感觉飘飘然,自我感觉好得很,但真要是让我来经营马特市或参与经营,我十之八九也弄不出什么名堂来。

谢天谢地,我还有这点自知之明。

但有这份自知之明也不妨碍我喋喋不休继续发表意见。

这次馬特市茶水間有关马特市的聊天以及近来在茶水间之外的用户议论虽然七嘴八舌,意见纷呈,各持己见,但也有一些毫无争议的广泛共识,其中包括:

1.马特市改版不征求用户意见,令人失望;
2.马特市人气不够兴旺,令人担忧;
3.马特市缺乏自我定位,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往那个方向走(优质文发表平台?社交平台?),这种局面导致用户困惑,困惑的用户会用脚投票。

对这些看似没有争议的共识,我的见解是:

1.从公关的角度来说,马特市的确应当广泛征求意见,使用户对马特市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参与感,拥有感,这对马特市和用户都很重要。与此同时,广泛征求当然不是也不应是广泛接受,因为众人的意见很可能有许多相互矛盾,不矛盾的也不见得都是内行的或深思熟虑的,很可能是朝三暮四或糊里糊涂的。以我本人为例,我先前认为改版之后拍手的人看不到了是缺点,但现在我又认为是优点了(至于我为什么改变了看法,在这里我要省略,因为不想节外生枝使本文话题太庞杂)。

2.马特市人气不够兴旺是事实,必须承认;但这一事实必须放在上下文中看才能看出它的意义,得出恰当的知己知彼的认知。比如说,跟中国的豆瓣相比,马特市的人气不够兴旺(可能只有豆瓣的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尽管豆瓣在中国网络媒体app中排名进不了前250),但现在在马特市发表的好文要比豆瓣的多得多,这一点应当是毫无争议。这一点也是马特市的价值所在,是它的最大的卖点。在这里发表好文的来自中国的写手都可以作证,因为他们如今在豆瓣或中国国内任何网站上不可能发表不阉割自我的文字。

3.我相信马特市对自己的宏观定位是清楚的,这就是,它谋求成为华文世界一个令人尊敬的发表优质内容的自由发表平台。在这个大定位/大前提之下,发展路径当然可以有多种选择。说到多种选择,无穷无尽的有趣问题就来了。

有不少人认为马特市应当走自己的路不要东学西学,把自己弄成个成四不像。这话从原则上说是对的,但从实际操作上说是无用的甚至是无益的(counterproductive),因为你很难以重新发明车轮的方式来发展自己——重新发明车轮本身就难度超大,而既然车轮已经有了,且应用广泛,你根本就不应该投入巨大的资源再去重新发明和试验人家已经发明和一直在使用的东西,除非你铁心要自找难堪或自找倒霉。

换句话说,在当今世界,所有的成功的以及不成功的网站都是靠东学西学生存的。实际上,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除了出生之后可以无师自通地会吸吮吃奶之外,其他的生存技巧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有意无意地东学西学学到的。顺便说一句,有论者指出,如今全世界最好的产品之一苹果手机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原创发明,而是全靠利用别人的发明(其中包括触屏操控)。

于是,现在的问题在很多人那里就变成了马特市就究竟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发表优质内容的网站,还是一个社交媒体?

我认为,这种问题是所谓的伪问题(即不存在/不成立的问题),因为发表毫无争议的(即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的网站已经很多,收费的和不收费的都有(不收费的如各语种的维基百科,日语的青空文库,英语法语的Project Gutenberg网站,收费的如《纽约时报》英文版网站,许多专业杂志网站,如中国一度很兴盛的小说收费阅读网站),那些网站都是马特市因财力、能力和其他原因在可见的将来不想做也做不成的。

在另外一方面,马特市要想把自己打造为一个靠经营社交媒体而生存的网站假如不说是死路一条,至少也是前途渺茫——鉴于Line,Telegram,Facebook, Instagram那样的成熟的、好用的社交媒体网站都已经在那里了,人家用户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来买你的账?你能开发出什么更好的社交应用?

以上所谓的伪问题还可以有另一解,这就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发表优质内容的网站和社交媒体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因此,问“究竟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发表优质内容的网站,还是一个社交媒体”这样的问题就像是问:你盖房子究竟是要开门还是要开窗户?

我认为,在华语世界,马特市的唯一生存和发展之道是像豆瓣一样,把发表优质文和提供社交方便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发明,相互促进,使自己在一众华文网站中得以以优质的写手和优质内容独树一帜。

这里的好消息是,豆瓣在走出成功的道路之后自寻死路,或被逼上绝路,现在已经死得差不多了,而且在可见的将来不可能再活过来,这就给了马特市一个很好的取而代之脱颖而出的机会。

这里的坏消息是,马特市迟迟不能或不肯利用这样的大好机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豆瓣在它的全盛时期所发表的也不都是优质好文,其中也有大量的无病呻吟,故弄玄虚,装腔作势,坑蒙拐骗。但因为它有很不错的用户评论和推广机制,好文会脱颖而出。

要是有人专门推荐垃圾文怎么办?答案:不用担心,因为那样的人会自取灭亡,会被众人视为垃圾,被取消关注,因此不会出现在用户的时间线上。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津轻海峡喜歡研讀、細讀文學作品,鑽研文學翻譯,也喜歡把社會與政治當作文學作品研讀。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台湾印象”与台湾意识流

马特市·互动之乐·种族主义

秋夜·阅读笔记·种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