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難題

Jen
·
·
IPFS
·
請寫下你在成長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例如你的家庭有沒有說方言?你會說多少方言、語言?到了別的地方有沒有學習新的語言?語言有沒有為你帶來身份的認同或隔膜?又或者分享你在家庭、學校和朋友圈中使用的俚語。你覺得說什麼語言、寫什麼語言的你,是最自信的?

我成長到現在的母語都是粵語,只是因為家鄉是廣東的某個小城市,所講的粵語和香港用的廣東話有少許不同,例如一些發音,聲調,用詞。其實差異也很明顯,一聽就能聽出來你並不是本地人。所以我初中的時候也有過被人指出你某些某些用詞很奇怪,發音很奇怪的經歷。而慢慢地在接觸當地的文化,如新聞如連登如Youtube,中間的差距也逐漸縮小。說粵語時也再沒有人能看出我是在哪裡來。唯獨是有一次,我有個不太熟的朋友告訴我,啊!難怪你說話有口音,原來你是在什麼什麼地方來的!我有點詫異,難道我還是撕不掉有口音的標籤嗎?不過我也無意深究了,畢竟我都已經融入了香港,也很喜歡香港的文化。

很好笑,來了加拿大之後,我操著一口港味英文卻毫無羞恥之心。也沒有人在溝通之時指出說你的口音很奇怪,用詞很奇怪。大家也就是溝通。我彷彿對口音這個問題免疫了。甚至乎,我覺得當有人說我的口音很奇怪也沒有關係了,我對我是香港人的身分沒有抗拒,我的口音恰恰告訴大家我是來自哪裡。不過有時候我還是覺得有點恐慌,要在此落地生根,我這明顯的外地人特徵是否永遠要做這個地方的局外人?但這些差異有豈是簡單一個口音問題能夠解決,畢竟文化的鴻溝還是存在。我現在還是想不出什麼了然。

我有足夠幸運,在本地公司工作,同組的同事有本地人和移民。我嘗試和他們對話,想認識更多他們的文化。但我發現本地人並沒有很熱衷跟我分享加拿大的生活經驗,有很多我們熟知的景點,他們反而不知道,他們日常的話題都是潮流文化。而移民同事則是十分興奮告訴我他的家鄉和文化,又帶我們品嚐他的家鄉菜。只是對他的文化有興趣會被他誤以為對他有興趣,令我不禁卻步。

寫寫下發現自己有少少離題,但歸根究底,都是自己在找尋身分認同,經歷過幾次移民,我都不知道我是哪裡的人了,我相信當我呆在加拿大越久,這個疑團就會更大。或者根本不需要被國土邊界限制,自稱是世界公民比較好?但我表達自己的媒介都是中文,這真是一個奧秘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