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職場漫談|僵化的KPI,從一封陽明老船長上書董事長的信說起

子謙
·
·
IPFS
·
入職23年,有10年資歷的陽明海運老船長,上書鄭貞茂董事長,痛陳僵化的KPI,不但沒有強化競爭力,反而造成更大的損失,也透露出對第一線船員的辛勞甚至冒著危險,卻得不到公司的關愛...

信中主要陳述幾項重點:不具專業的單位管理內行人、KPI(Key Performance Index, 關鍵績效指標)的目標設定與執行上的偏差、漠視第一線從事人員的安全與福利,以及長期以來未能給予船務部足夠支持。

而本篇評論,我想著重於"KPI的目標設定與執行上的偏差",提出評論。

沒有以整體綜效為目標,將會倒果為因

老船長信中痛陳:
公司各部門為遵守自己部門KPI,卻沒人在乎會造成公司更大虧損。運務部為KPI,只要船一完工就須開航,以高雄港為例,明明凌晨4、5點開航,領港、拖船夜間費用較高,下一港亦無急迫性,也要求浪費錢開航,只為遵守KPI規定,而無視花費更高開航成本。
工務部為了KPI送非原廠或次級設備、配件上船,常常造成一換修完又故障,船上要一次又一次重複拆裝設備,常常只為省一條O-RAIN的錢,但以船員薪資計算,浪費時間成本拆裝半/一天的薪資成本,已經夠買幾十條原廠O-RAIN的錢了,只因為用副廠省的錢算工務部的,船員薪水是船務部的,擔誤船期、浪費油追趕船期是運務部的。
職接任5500TEU船時,發現駕駛台玻璃未裝有防霧金屬加熱絲,工務部回覆加熱絲非法規要求,所以陽明10艘5500TEU船,在後續20年航行時,駕駛台窗戶霧化,無法看見外面不重要,工務部省錢比較重要?
為遵守自己部門KPI,卻沒人在乎會造成公司更大虧損!
當把方法變成目標,就不會是一個好的方法!

當你嘗試藉由制定量測目標,來鼓勵個人、部門達成,基本上大家都會專注在達成那個量測的目標,而且經常不是以你所期待的方式去執行,通常忽略了你期望的終極目標。

亞當.史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到「一隻看不見的手」,他認為,若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職務範圍內把事情做到最好,那麼從整體角度而言,就能得到最好的結果,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計畫趕不上計劃」是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 1759年1月25日-1796年7月21日)在1785年所寫的詩句。換言之,事情不會依照計畫進行,經常會出錯。

負責蘇聯二十世紀中央經濟計畫的單位是國家計劃委員會,通常要制定全國日用品的目標數量(如小麥、倫胎等),再為個別的機構劃分生產目標。1990年經濟學家海爾布魯諾(Robert Helibroner)在《紐約克》(The New Yoker)發表(後共產主義)一文,描述這個體制的一些困難:

多年來,目標以具體的名詞訂定,也就是多少碼的布,或幾噸的釘子,但這造成了在執行與目標上很明顯的出入。如果布是用碼作回報,就會織的很鬆,讓紗線可以產出更多碼的布。
如果釘子的產出是用數量來決定,工廠就會生產出大量細如大頭針的釘子;要是用重量計算,就會產出少量但非常重的釘子。

諷刺雜誌《鱷魚》(Krokodil)曾刊登過一則漫畫:一位工廠經理很驕傲的展示,一根由起重機懸吊起來的超大釘子。

圖片來源 : Krokodil Magazine https://econlife.com/2015/08/the-incentives-that-metrics-create/

每一個專案或部門,在執行或者解決問題過程中,都有可能因為某些因素,發生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衝突,譬如為了捍衛KPI、OKR(Object Key Result, 目標與關鍵結果)或是考量部門利益,反而造成整體有不合理的影響,縱使對於自身而言是有效率的,但卻可能造成更多的資源浪費、成本提升,對於專案與組織毫無效益。

老船長信中又提到:
KPI制度或船/工/運務部或其他部門為公司遵節費用雖立意良善,但只能說公司已經「省」習慣了,而忽略省的代價,卻是日後花更多錢,或讓其他部門處於高度風險,只要自己部門現在省到錢就好,卻沒有人在為公司長期整體利益考量。

執行者、部門往往受限於功能的設定、專業、經驗、思維、主管態度與價值觀,習慣性從自身的利益去思考,而無法從整體的角度與高度去理解彼此的想法,沒有共同的目標,也就容易產生隔閡而未能順暢的溝通。為了讓專案、組織繼續往前進與解決問題,達到以公司整體綜效極大化的目標,必須採Top Down模式,由最高層從整個組織中尋找最佳解決方案。


  • 您若對於文˙章與內容,能有所起心動念,請點讚+評論!
  • 若對您有所幫助、加值,歡迎加入也屬於您的讚賞公民: https://liker.land/civic?from=richardview 
  • 若有任何想法或指教,請在底下留言,互動與交流。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子謙管理與藝術的底蘊,科技與傳統工藝的融合,分享人生的經驗、職場上的歷練,藝術上的體驗,讓彼此互相學習與成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品味人生|造訪印度錫克教班戈拉·撒西比謁師所

品味人生|我的行李呢?

品味人生|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