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十堂情緒管理課(一)
第一堂課 我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情緒發生的當下,那個內在的聲音往往是:
“都是你讓我變成這樣的!”
“如果不是你,我不會這麼生氣/難過…….”
然而一直沉溺在這樣的想法裡,對於自己情緒的改善無濟於事。
因為,對方未必願意為了你而改變。
更重要的原因是,對方其實不是你的情緒產生真正的源頭。
火藥庫的所在,在別的地方,
就在你自己裡面,
等待著什麼時候再次引燃。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是知道,它無法怪罪誰。
無法怪罪於你很想怪罪的人、事、物、環境。
隨著人生的路途越走越遠,你會發現:
你越晚察覺,就會重複越多次似曾相識的劇本。
直到有一天你終於願意承認:
啊,那個火藥是綁在自己身上。
那才是劇本的情節能夠改變的開始。
青少年最常出現的情緒是憤怒,這個憤怒是從生活裡那些令他們感到無能為力的事件而來。還沒有完全脫離孩童時期自我中心的青少年,開始被要求以一種更[長大]的方式去處理自身的生活。身體雖然快速成長,心理的成長卻無從一夕發生。
如果我們把一台竊聽器放進他們心裡,或許可以錄到一些連他們自己都聽不見的心聲:
“我也很希望可以更成熟一點。
但我能做到的,似乎總是跟我對自己的想像不一樣。”
“我知道的這麼少,怎麼可能做出那些你們說我必須為自己做的決定呢?”
在這些心聲的表面,是一種偽裝的冷漠,掩蓋裡面不斷湧現的驚慌失措。
面對突如其來的成長,更糟的一件事,是此時大腦正進行一連串不合時宜的重組活動。就好像訂單已經趕不出來,又恰巧在歲修盤整的工廠。於是你可以了解,青少年為什麼會做出那些令人瞠目結舌(在你的眼裡愚蠢無比)的言語舉動。因為所有可以仰賴做出正確決定的機能幾乎都無法運作,他們只能勉為其難地,應付外界接踵而來一個又一個挑戰與要求:課業、人際關係、生涯規劃………
竊聽器說:
“我也想當一個長大的人,
但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打那個人,
這不是我。”
但在強烈的情緒中,孩子聽見的只是一陣尖銳刺耳的雜音。
一個連自己內在的情緒需求都還聽不清楚的孩子,要求他成為一個能夠體貼他人情緒需求的人,是困難的期待。
但,並不是做不到。
即使現在做不到,但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這個能力就很難被培養起來。
怪罪別人是很容易的。怪罪那個激怒你的人,怪罪那個傷害你的人,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不要停留在這裡。
成長需要的第一個功課,那就是告訴自己:我不是受害者。
我不會永遠如此。
我可以成長、學習、改變,使事情變得不同。
現在的失敗與挫折不能定義我。
這只是我學習的過程。
因為我不是受害者,我是overcomer。
--------------------------------------------------------------------------------------
學生回應紀錄:
第一堂課時我會問他們,在生活裡最了解你的人是誰,這些13歲的孩子,大部分(五成以上)仍然認為父母是最了解他們,也是最親近的人。大約兩成的孩子會寫要好朋友的名字,大約一成的孩子會寫自己,或是沒有。這一成的孩子是最孤單的。
這個結果讓我很訝異,因為我一直以為,大多數孩子都會寫最了解他們的人是同儕的朋友,原來青少年情感的需求與依賴,其實很大一部份,都還是在父母的身上。與父母的關係,仍然是支撐他們生命的樑。在這個階段,與父母的信任關係,仍然是最重要的。
這個年紀孩子的父母,需要裝一個竊聽器在孩子心裡,忽視他們外表的冷漠與敵意。看見他們內在的求助訊號。他們會假裝自己像是長大了,不再需要你了,但是在內心深處,你仍然是那個最重要的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