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为定

@sky1967

人人都在节食减肥的年代,我们还需要饥荒记忆吗?

这是一篇教学札记,应该写于2017年有夏天,当初发在微信公众号上,还有一些公号做过转载。但几年之后,这篇小文已经在网上离奇消失,现找出原文,贴在这里

读史札记|谁是被清政府杀害的第一个职业记者

1860年9月死在北京的《泰晤士报》记者托马斯·威廉·鲍尔比,应该是中国领土上被杀的记者第一人。

流水賬|魚鳴嘴紀行

昨天請朋友開車,去Y島拜訪了胡老師。他每年天熱的時候,都會帶夫人來青島,住在Y島魚鳴嘴附近。早些年這里極為偏僻荒涼,地價很低的時候,胡老師為著找個安靜的地方畫畫,便在這里置地建了一棟三層的房子,坐在院子里,縱目所極,就是一望無際的海面,美到讓人心悸。

读史琐记|1949,王芸生穿上了绿军装

历史学家杨奎松《新中国新闻报刊统制机制的形成经过:以建国前后王芸生的“投降”与<大公报>改造为例》一文中说:1949年5月底,王芸生和杨刚等身著崭新的解放军军装,头戴军帽,随解放军三野部队进入上海。关于王芸生穿军装的事,他的女儿王芝芙也有回忆:“孔先生给我们带来好消息...

【旧文存档】王立军事件的新闻学观察

按:2012年王立军事件发生后,我信手发了几条微博,谈了我作为一个新闻学教师对王立军事件的观察,当时《南方传媒研究》编辑吴自力先生看到后,要写把微博整理成一篇文章给他,下面这篇文章,就给根据他的要求写的,居然没有怎么改动,就发了出来,但是,后来我发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的,均已被毁尸灭迹。

那些以家庭为剧场演戏给人看的人们

我小时候,家住一个中学的家属院。那时候,还是文革年代,大家都住一排排的平房,每家屋前都有一个小院子,隔着一堵不高的墙。你不爬墙头,当然看不见邻居家院子里干什么,但两院子里人说话,声音可是清晰可辩。我们邻居,是一对化学老师,有三个孩子。每到星期天,我记得他们家都要开批斗会,具体批斗...

官僚需要把自己搞得很忙:《叫魂》读书笔记之一

老老实实14天闭门不出,今天终于结束隔离居家隔离,换来这样一纸证书:解除隔离证明看到这纸告知书,我才发现,按这上面说法,需要被隔离,只能是因为四种原因:1.从武汉或湖北其他地方来陕;2.途径武汉或经过湖北其他城市;3.与前两项人员密切接触过;4.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史。

几份简介中的高尔泰

前几天在网上逛,无意间进了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原兰大哲学系)网站,发现“退休教师”栏目中,有高尔泰老师的照片,点击进去,有一个简介:高尔泰,江苏高淳人。1955年肄业于江苏师院美术系。历任兰州第十中学美术教师,敦煌文物研究所干部,兰州大学哲学系教师,中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干部,四川师范大学美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宣传的功能:自欺欺人,让自己不是人

图片来自微信群组这是昨天从微信群里看到的一个图片,是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宣传简报。很多有心的人分析人士用这个图片在分析武汉疫情的死亡率,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敢妄言,但是,我看了这个宣传简报,心里很难过而且有些愤怒,看看这简报里写的:“接到上级驰援武汉的通知,……八宝山殡仪馆专班工作群沸腾了。

新闻存档|外媒在武汉街头拍到尸体?家属:死者生前未被确诊为新型肺炎

外媒在武汉街头拍到尸体?家属:死者生前未被确诊为新型肺炎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周刊20200202 死者非新型肺炎确诊病例 英国多家媒体2月1日刊发法新社报道并配发照片,称在中国武汉街头拍摄到尸体。中新社记者当日从武汉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死者非新型肺炎确诊病例。

折腾百姓,当下中国官场上一种报复性泄愤现象

刚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一个短视频,一对夫妻,丈夫是重庆人,妻子是贵州人。一家三口在贵州妻子娘家过春节,要回重庆,结果卡在重庆与贵州交界的一座桥上:重庆这边说,妻子是贵州人,不进重庆,再折返回去时,贵州方面说只许妻子进,不允许丈夫进,因为丈夫是重庆人。

記朋友圈里的一些討論、交鋒還有扯皮

寫完《和一位青年一次不算愉快的討論》,我就在微信中設了一個分組,起名“無法交流”。起實本來想叫“不可理喻”,但想想,這個標簽顯得傲慢和缺少反思精神,有些時候,自己覺得別人不可理喻,反過來,對方眼中你也是這類。所以,我改稱“無法交流”,算是一個中性的描述吧。

和一位青年一次不算愉快的讨论

X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上学时属于热心参加学生会及各类社团那类,但和那些眼睛只会朝上的人精学生不同,她为人朴实,热情,干活蛮踏实,听她一些同学说,学生组织那些苦活累活,都是她做的。我对她一直印象蛮好。我当时指导学生做个校园报刊,她很积极投稿,后来编辑部纳新,她也很积极地申请参加...

张雪忠:各地可以禁入或驱赶武汉人、湖北人吗?

按:这是张雪忠教授的文章,他嘱有公号的朋友分享,这样的文章,墙内即使发出来,恐怕很快被封杀,我把他直接上链了。各地可以禁入或驱赶武汉人、湖北人吗?张雪忠 网上流传一份岳阳市的红头文件,内容是禁止湖北籍车辆和人员进入岳阳境内,并要求对已进入者进行劝返。

教学札记|希望你永远知书明理爱自由

据说是课堂呵护系统使用场景一学期的新闻评论课结束了,作为期末考试的最后一次限时写作,已经没有时间像前几次一样做课堂点评,写一篇小文,谈谈我看完大家最后一次限时写作的意见。已经是几年前的事儿了,我参加过一个会议,有一位据说是信息工程方面的专家正在介绍“智慧教室”,他说他下一步的目...

人民大学的底色与传统

这篇小文,是2017年应新京报之约,为母校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写的一篇应景文章,没想到发在博客上,被加密了。那我还是发在这里权当留个全尸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我在人大新闻系资料室查找资料,无意中发现许多年代久远的藏书,居然都盖有燕京大学的图章。

一次校园抗争背后的规则意识

对照香港大学生的行为,我觉得值得大陆同学反思的是,我们面对一项自己并不认同的规则,为什么大家都宁愿选择通过隐蔽的方式去违反,而不是诉诸公开的讨论,并进而通过种种公开的方式去寻求改变规则本身?有一年秋天到香港浸会大学,发现校园“民主墙”的讨论焦点是“给我一个不能在宿舍做爱的理由”。参与讨论者有的发千字长文,有的则是一句话点评,有的批评学校规定无理,有的则认同学校规则,认为宿舍内发生性行为的确不...

陈时伟在夹边沟

1907年出生,湖北英山人。1948年从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结束访学,回国担任兰州大学教授1951年4月担任兰州大学副校长。1957年12月,陈时伟在兰州大学被甘肃省委批准为极右分子。1958年8月被押送夹边沟农场劳动教养。1959年7月31日后转到劳改工厂(甘肃省酒泉新生机械厂)改造。1961年3月返回到兰州大学进行监督劳动改造。1962年6月25日,陈时伟被解除劳动教养。1973年在兰州因病...

从萃英门到夹边沟,化学家陈时伟走过怎样的路?

写在前面的话陈时伟先生是1907年生人,1957年被打成“极右分子”时,正值生命的盛年。算下来,今年是陈时伟先生110周年冥诞,也是他受难60周年。陈时伟先生和夫人左宗杞女士都是知名化学家,留美学人,陈先生又做过兰州大学副校长,但令人费解的是,即使是在1978年平反昭雪之后,陈先生也是身后寥落,似乎一直未见有门生故旧编印纪念陈先生夫妇的文集,似乎也很少见到有人专门撰写回忆陈先生夫妇的文章,兰...

副校长陈时伟之死

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上,兰州大学副校长、化学家陈时伟教授的死,竟是一个謎团和传说。这照张片来自兰大文库网站学人风采栏目,是迄今网上能查到陈时伟先生为数极少的几张照片之一。这照张片来自兰大文库网站学人风采栏目,是迄今网上能查到陈时伟先生为数极少的几张照片之一。我第一次知道陈时伟这个名字,是读高尔泰先生的《寻找家园》。高尔泰在书中曾写道:“女右派的集中地,也在酒泉境内,但离我们很远,汽车要走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