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程洋
莊程洋

台灣人。所以捍衛自由、改革民主與追求獨立。

深化民主之途無他,培養公民在生活中自我組織

4月17日臨時受命前往某政治人物的閉門交流會,為不負所託,也就提供一篇書面意見。其實老調重彈:面對威脅,只能以深化民主來克服,也就是更深化的自我統治。現實脈絡中,民主深化是永恆難題。因共同體包含個人的無限歧異,民主政治又須使個人認同某一制度安排,以使某一資源分配法不被多數人反對,社會才得以持續運轉。藉由「投票」來表達個人對制度安排的認同,已不足服眾,回歸政治意見的初生階段去建立共識,或是唯一之途。

敬呈 OO 女士

已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出,我們正面臨主權、人口與氣候,三方面不以我們主觀所能左右的威脅。應對此三方面威脅,新政府已經有提出許多對策,但如何激發大眾普遍認同及參與,關鍵仍是民主:有好的民主才能克服威脅。

民主似乎就是廣納各界意見,例如今日的座談會,我想對您來說早已司空見慣。政治人物藉此機會了解各界對不同議題的主張。但更深化的民主,不是更多的客廳會,而是政治領袖如何與紮根在社會各社群的倡議者,建立價值同盟。

建立價值同盟,需以長期信任為基礎。倡議者及政治領袖需長期相互檢驗各自的作為,而沉默的社會大眾亦會檢驗雙方,觀察各自對特定議題的表態背後的價值主張是否以一貫之?共同推出的改革方案,是否真能改變眼前的困境?因而沉默的大眾亦參與其中,只是展現在選票與捐款上。

這也是民主社會與獨裁社會的關鍵差異,社會大眾普遍意識到,我們當中有一群人基於公益理由,揭露現實問題,改革體制,而權力者也樂於接納這群人對體制的質疑及挑戰。

但目前的危機在於,人們開始對「公民」的存在產生疑慮,認為他人的言論都只是為了一黨之私。人們對提出異議的公民有此觀感,並不是新鮮事,畢竟過去的黨國就是如此汙名「黨外」。而當前情境是:境外力量藉由網際網路,透過社交平台進行資訊戰。左右輿論僅是一時一刻的表現,根本目標是使公民質疑民主,手段是分化公民。如同眼前國民黨立委各種違逆民主價值的舉措,有人反對亦有人護航,但我們無法理解有多少護航言論,是源於資訊操作。而這類護航言論也使許多公民感到困惑、憤怒與無力。目前許多理性討論的網路空間,只要參與者眾,就會被來自於不同勢力的「協同帳號」(網軍)侵入,常使原本的討論失焦,或將網友言論輕易化約成「站隊」支持或反對特定政黨。因此在這樣的網路環境中,網路使用者逐漸習慣預設與己有不同主張的發言者,是不同政治陣營的擁護者,而不是與己相同、想要解決問題的公民,因而難以開展對話。

假若大眾逐漸認為社會中僅有「擁護當局」或「反對當局」的言論,認為「某人主張自己的言論是為公義」只是一種包裝,背後仍是為了擁護或反對特定政治勢力,這使公民逐漸喪失與他人共同討論政策的信心。加上極化的網路輿論環境,挫傷公民討論政策的熱情。當對話被認為不可能,將使我們對自己的「民主實踐」失去信心,政治熱情將逐步流失。這就是境外勢力的目標。

當然透過數位中介法等相關立法,去削弱資訊操作是一途,但仍須營造空間使「健康的政治對話」能夠發生。健康的政治對話,應以對話者相互肯認「對方是為公益目的而發言」作為對話基礎。由此,更應與紮根在社會各社群的倡議者合作,使類似對話能在社會各處的實體空間發生。這不僅能有效化解網路的負面影響,更使公民累積實踐民主的經驗,對民主更有信心。一位公民,從思考如何透過政制去改善個人生活,到能夠論述本身對政策的看法和主張,這需要在個人工作及家庭生活之外,投入相當的心力與時間去培養。因此,必定要有一個能長期且反覆地去營造對話空間的條件,使公民能在此間日日履踐民主。是故,可視為「基層組織」的政黨地方黨部、各種地方社團等,期能扮演此重要角色。

回顧「黨外」發展過程,許多優秀的政治工作者亦是從參與「基層組織」的過程中,從一介平民成長為重要的群眾領袖,進而投身政治。基層組織不僅能即時使參與的公民相互交流,亦能醞釀行動、介入現實。因此,請民進黨務必思考,除了在體制中打造公共討論的空間之外(如近年已有許多審議形式的政策對話工作坊,或是諮詢會議等),如何協助公民在自身的生活場域中,將自身的人際網絡組織化,營運一個公共討論的實體空間:這就是「深化民主」的具體內容。

以上「深化民主」的內容亦不是創見,多年前,前輩蔡有全曾說:

「我的戰略思考是,沒有執政就無以鞏固民主,就沒有辦法締造共和。我希望民進黨的同志們,不要忘記你們理想,不要忘記你們的黨綱是台灣共和國。民進黨要帶領台灣人民締造新的世界、新的社會、新的國度,就是台灣共和國。

希望民進黨的公職人員,不管縣市長,或者立委,或者縣市議員,不要只顧樁腳而已。要透過你們的人脈、你們的資源,一批一批的把你的支持者轉換成為台灣建國的一個締造者,一個參與者,一個歷史的覺醒者,一個想自我解放的人。不然我們會死在這樣的選舉的輪迴裡面,四年一次、四年一次。最後台灣民主政治就是世俗政治,毫無價值。這個民主政治也不感動人,也沒有帶來台灣新生命的可能性。

所以我希望民進黨的朋友不要忘記你們的誓言,就是要用你們可能最大的影響力,來影響台灣人民,邁向台灣共和國。」(2016.12.12 蔡有全在《政經看民視》)

如果民進黨對堅持深化民主,就不應陷入官僚惰性,以為平日和建制化的社團組織、企業行號互通有無就足夠,卻無如前所述,參與甚至支持公民創建地方基層組織,以至於在民調數字出台後才掌握民情,也無法時刻回應公民對政黨的期待,無法在公民運動中敏銳地找到自己的角色。

以上意見提供給 OO 參考。期待您能夠更掌握台灣社會的進步脈動,畢竟從您今日的回應得知,您與您的幕僚對許多議題的掌握仍不足。務實的公民們並不會天真地期待政治人物與己的主張一致,但會期待雙方能在對議題相去不遠的掌握下,進行對話與辯論,一同建構未來的進路。期待未來的合作。

O OO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