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程洋
深化民主之途無他,培養公民在生活中自我組織
4月17日臨時受命前往某政治人物的閉門交流會,為不負所託,也就提供一篇書面意見。其實老調重彈:面對威脅,只能以深化民主來克服,也就是更深化的自我統治。現實脈絡中,民主深化是永恆難題。因共同體包含個人的無限歧異,民主政治又須使個人認同某一制度安排,以使某一資源分配法不被多數人反對,社會才得以持續運轉。
抗中時代下的台灣政治、社運合作的概說及後續進路
受邀前往「反服貿十周年研討會」第一場次:「十年的政經情勢變化與十年的運動推展」與談,此為與談稿改寫。關於政治部門及社運部門間的競合關係,此次研討會中有許多豐富討論,讀者可注意《經濟民主連合》後續的發文。
對於近三十年台灣民族運動的粗淺觀察
本文有幸被收錄在2023年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的會議手冊中,大會有許多資深的學者及行動者參與,做為後學的我,真是關公面前耍大刀。但仍感謝主辦單位的邀稿,讓我能梳理自己看待過去三十年,台灣獨立運動處在何種社會條件之中。也請讀者不吝指教。
從吳鳳銅像破壞事件思考集體記憶
託林宗正牧師的照顧,4月7日前往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針對吳鳳銅像破壞事件與談。有這個機緣也是多年前到嘉義時,在詹三原老師的工作室發現一幅1989年2月28日嘉義火車站前行動者集會的畫作,也與詹三原老師的次子、詹子宏老師聊天。今年初詹子宏老師聯繫我,提到這次詹三原老師在二二八國家紀念國的展覽,將邀請林宗正牧師演講。
「該怎麼一起活下去」-一篇散文、小說的題綱
作者是一個喜歡鑽牛角尖的人,日常生活中,常會揣想其他人的想法,反倒最後讓自己畫地自限、寸步難行。這樣的思考傾向,當心情低落,就會將種種記憶串起,並染上悲觀色調。作者近日意識到自己已無時間,又憂慮起母親的餘生。或許是因為有報名某團體的創作工作坊,覺得應該先思考一下創作的內容(但作者…
我對獨派當前處境之展望與行動 ,沒有明確的答案
此文為受邀至公投護台灣聯盟【建國怎麼走系列線上講座第一場|獨派當前處境之展望與行動】分享的底稿。近期許多台灣民族主義者針對時局提出許多看法,突然感受到泛建國派(比起意涵為「脫中獨立」的「獨派」,我比較喜歡稱呼/自稱為「建國派」)似乎已經開始對明年1月的總統選戰做準備。
一個台人、港人如何互為盟友的戰略思考
台港合作是現在進行式,但該如何深化?如何推進?就必須重探台人如何因應帝國擴張的過程,基本上是重構政制,建立捍衛台人政治共同體的社會支持。而帝國必然循著政制的邏輯,癱瘓甚至破壞台人自我治理的政制及意識。此篇文章本為投稿,未獲採用因此公開讓大眾指教。
支持中國抗爭的台灣人,是台灣民族主義者
這不是聳動的標題,而是即將完成的現實。島內領有國民身分卻認同中國者,對近日中國抗爭一聲不吭。少數台灣民族主義者在自由廣場聚集,聲援中國抗爭的照片,卻被中國海外網民評論「終究兩岸一家親」。大多數台灣民族主義者對中國境內的抗爭,由於憶起過去中國網民對台灣人爭取民族自決等訴求的鄙夷及敵…
從羅子維的經歷,想像香港學生自治的璀璨與台灣學生自治的前景
10月14日於台北「哲學星期五」演講會後的心得。嘗試從羅子維的個人經驗,了解為何中國政府強力打壓香港學生自治,也才理解何以絕大多數的香港青年運動者都有參與學生自治的經驗。我也才明白,香港學生自治制度孕育了一批優秀的青年,而他們也引領學生回頭成就了香港學生自治過去的璀璨成就,並在與…
尋覓「台灣哲學」?一個尋覓「台灣人如何思考」的思考
整理2022年9月24日、25日「台灣哲學史料資源調查研究」諮詢會議的與會者發言的提要,及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