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罄

@2j6u5pgp6

哲學與自然科學的「和諧」?:讀《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

結合「哲學」與「自然科學」兩種思考方式,應當可以幫助我們更完整、更持平的認識眼前的這個世界,以及增進我們對個別現象的瞭解。

小說、思想與社會的共振:讀《文化與帝國主義》

薩依德的《文化與帝國主義》,是一本細膩的蒐集、解讀許多資料的著作,對於「文化」與「政治」的關係,以及從十八世紀「小說興起」時代持續到現代的「帝國主義」的構造,帶來了非常豐富的啟發。

病中雜感

原來,畢業之前在大學裡面忙著讀嚴肅的、須要專注理解的書籍的我,也在依賴這樣的忙碌,來調節自己的生活。一旦離開了那樣的生活和環境,我的疲憊很快就反噬了我。

我們如何在戰火中去愛:讀陳千武的《獵女犯》

在對立與戰爭的局勢中,也有憐憫、共情、和愛的可能嗎?

唐君毅對儒家人性論的開拓——以「惡」的問題為探究核心.謝誌

謝誌

畢業

謝謝。

在威權統治下追尋自由:讀黃克武的《胡適的頓挫:自由與威權衝撞下的政治抉擇》

透過理解這些「胡適在台灣」的內容,我們或許更能夠了解到:在一個噤聲的時代,有理念的人、對現況看不下去的人,可以怎麼合理的、更好的發揮他的影響力;但又試圖不為自己和他人招來政治上的災難?

理性、感性、與豐富的現實:讀《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下)

道德不只是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應當做什麼」的命令而已;道德是我們願意承認:在世界中的事物有一個豐富的層面,即使這些事物無法滿足我們的欲望,無法讓我們藉之達成我們的目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承認它們本身是有價值的,並且可能是值得我們去追求、保護的。

理性、感性、與豐富的現實:讀《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上)

「現實是無限豐富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生命的複雜性,人的複雜性,因此我們在探討人生的時候,不應該只重視理性的成份,還必須重視意志的成份;在意識及認知的世界之外,還有下意識的世界,在可知的世界之外,還有不可知的世界。」

神秘、落後的「我們」?西方的東方:讀薩依德的《東方主義》

薩依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歐美國家(特別是在19-20世紀主要掌控東方的英國、法國)對「東方」進行研究的學科。這本書的目標,就是要去反省和發掘在「東方學」這一門學科中,包含了哪一些未必是真的、人們卻常常不假思索便接受的預設:「落後、非理性、髒亂、狡猾、偏執、殘忍」等;也就是透過這些預設,歐美人對「東方」有了扭曲的認知與想像。

從傾聽到自由:讀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存在之道》

我們希望有那麼一個人,他願意傾聽,沒有批評,沒有挑剔,沒有利用。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人,我們便能夠在一次次的訴說中,愈來愈完整的傳達自己,也藉此反過來更認識自己。

痕跡

我走回來,轉過身,倚靠著你歇息。未曾跟你說過什麼。

花朵飄落,扎根大地:讀《閃亮歲月:當代華文老年書寫文選》

在這本《閃亮歲月》裡,我們會讀到「老年」問題其實不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具體的「老人」,怎麼回應自己的生活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他作為一個「人」的方式去理解他;正如有一天我們老了之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讓其他人理解自己一樣。

串流音樂與「免費增值」(freemium)的商業模式:讀《聲入Spotify》

讀《聲入Spotify》這本書時,透過Spotify這個案例,我特別想要了解兩個問題:一是「免費增值」(freemium)的商業模式;也就是串流平台盡可能的提供免費服務給顧客,再吸引顧客付費購買額外功能的營利方式。第二個則是公司和創作者之間可能產生的爭議。

成功是我應得的嗎,或失敗是我的問題嗎?:讀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的《成功的反思》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不論是成功者或是失敗者,最終都成為了輸家。

變化與常在:持續前進

好久沒有放下一切事務,走近樹叢和湖邊,走近它們不須要思考和掛慮、就能憑藉著蓬勃的動力堅韌生存、欣欣向榮的世界,呼吸這個世界的空氣。

真相與和平之路:讀《心靈的棲地:愛德華.薩依德傳》

「我們正在談的是人。我們談的並不是抽象的東西。」

在道路上等待:談「焦躁」

須要保持耐心。因為人不能總是往前走,不能總是耗盡力氣的追求目標,卻在等待目標實現的過程和焦躁中,熊熊燃燒。

和過往聯繫在一起的自由之路:讀《怒濤》中的二二八

有人說,只有「遺忘」,才能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們建立新的未來;但我說:只有傾聽、耐心、和誠懇,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同時也是延續自過往的未來。

「過去」,還與我們有關嗎?能告訴我們什麼?:讀《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

「近代」有什麼重要的呢?為什麼我們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