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日|社运歌曲续篇:唱出来吗?上街的理由
这是马芳课程感想系列的第三篇:社运歌曲续篇:唱出来吗? Reasons to take to the streets.
以马芳老师谈《岛屿天光》之模糊性为引子/话题,其后对比分析《我们家在康乐里》《撑起雨伞》《今夜到干诺道中一起睡》《上街的理由》《宅Female, take to the streets”.最后强行置入祭出彩蛋达明一派当时的新歌。
前记和第一篇在这里: 大风吹,吹不到满洲里
第二篇在这里: 献给社运者的歌:千万珍重,深心隐痛
特别篇在这里: 家明:这个国家的明天会好吗
马芳老师曾说,《岛屿天光》歌词指涉对象和事件的模糊性,是它作为社运歌曲成功流行的因素之一(注1)。但我却心存疑问,参与运动的人,究竟会更喜欢有事件特定内容或符号的歌曲,还是旨意模糊的歌曲呢?
注1:《岛屿天光》的模糊性体现于,叙述的主体「我(们)」是含糊的,最清晰的描述也不过是「台湾人」,连性别也没有明确的指认,如「歹势吧/爱人啊」。而所抗争的事件也是含糊的,仅是「我欲去对抗袂当原谅的人」「为了守护咱的梦」。
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那阵子正好看了一部1997年的反迫迁纪录片《我们家在康乐里》。导演黄孙权当时为台大城乡所学生,在做硕论过程中,纪录了台北14、15公园反拆迁运动(又称反对市府推土机运动)。在拆迁前三天,康乐里办了一场「告别老友坚守家园」晚会,会上,城乡所的同学们献唱一首为里民而创作的歌,歌词直白,旋律简单,现场里民很快学会一起唱,许多人甚至流泪,集体情绪很浓厚。
你的家在康乐里 我的家在康乐里 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 现在还是一家人 手牵着手 肩并着肩
尽情地唱出我们的心声 团结起来 相亲相爱
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现在还是一家人
试想,如果没有「康乐里」这么具体的共同守卫对象,一首泛泛宣扬邻里团结的歌大概不能如此深切地打动、共振现场的里民。可是,反迫迁议题复杂,里民间困难与诉求不见得相同;这首歌仅撷取「里民团结」这一角度书写,或许仍是一种将议题内容模糊化的处理方式。
香港雨伞运动中诞生的《撑起雨伞》也是类似。虽然有「雨伞」这样的标志性符号,却没有更具体的抗争对象和内容。 「普选」两个字一点儿都没有出现。
一起举伞 一起的撑
一起尽管不安却不孤单对吗一起举伞举起手撑一起为应得的放胆争取怕吗任暴雨下志向未倒下雨伞是一朵朵的花不枯也不散
为了明天要记得今晚
你我用镇定面对忧患若是人生错过这一晚怕再没机会任意呼喊
歌曲集中描绘的是现场人群的勇气、团结和镇定。只有「一起为应得的放胆争取/怕吗」「若是人生/错过这一晚/怕再没机会任意呼喊」可以隐约看出,运动的诉求跟民主自由相关。但若少了雨伞这一符号,这首歌的独特性和凝聚力也要失色不少。
My Little Airport在伞运中也做过一首歌《今夜到干诺道中一起睡》,说是献给「革命中的恋人」。这首歌意不在鼓舞士气,而是细致描绘参与者的经历和心声。
今晚到干诺道中一起睡 这是我最可负担的租金 以后会不会改变也别问 起码这夜你我同行
明天到登打士街那边睡觉 明知道半夜或会被喊起来 到处也是睡醒了的人 只怕洗手间不太近
「干诺道中」「登打士街」这些具体的熟悉的街道,对于现场参与者共鸣大概很深吧。 (YouTube影片下便有人留言:我是干诺道村村民,我住了足足一个月,想赶我走要赔钱给我。)
「半夜或会被喊起来/到处也是睡醒了的人/只怕洗手间不太近」「失眠只为路灯」「大会的咪可否小声一阵/我听不到爱人的声音」「我将记得面前黑社会的布阵/曾经一晚烟雾使我看你更真」……这些密集、真实而细节的场景,不仅让参与者有很贴身的共鸣,让未参与者也能想像到现场的氛围。我介绍这首歌给一位参与过太阳花运动的台湾朋友,她也觉得很符合她在社运现场的经验,特别是「洗手间」一句(笑)。
「对不起这位市民/我知道我阻碍你很不忿/但我也是为这下一代人/我也无愧于心」,这句则写运动当时因占领道路常常被某些持异见者指责阻碍交通、妨碍公共利益,而创作者如此回应:我们是为香港的未来、后代,恰恰是为了更长远的公共利益,因此我是无愧于心的。
但这首歌同样没有把运动的具体诉求写入词中。
如果把运动诉求入歌会是什么模样呢?其实My Little Airport或其主脑阿P与PixelToy的阿山组成的「永远怀念塔可夫斯基」,都有不少直接将政治运动主题或政治诉求入歌的案例。比如《上街的理由》,一一地列举应当上街抗议的原因:
这个政府并不是我选出来 财政预算又不慷慨 高官薪金让我们发呆
小圈子选举是人民的悲哀 官商勾结贫富悬殊没法改
而每段都结以呼吁:「七一我们就要站出来」。
但这样的词未免失于生硬与拗口。 《宅女,上街吧》也许好得多;这首歌劈头就是四个「你错过」,其后跟着香港四个前雨伞时期的著名社会运动:反高铁、保卫天星码头、包围礼宾府、反世贸。
你错过了反高铁
你错过了保卫天星码头 你错过了包围礼宾府 你错过了反世贸
然后马上切入B段,召唤“宅女”上街:“这个政府信得过吗?”“你要未来继续任由人鱼肉吗?”
宅女,上街吧 这个政府靠得过吗?
宅女,上街吧 你要未来继续任由人鱼肉吗?
把核心思想唱完第一遍,像一篇有力的论述文一般又推入一层,出现一个C段,逐一反驳「宅女」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
不要再说你没有孩子后你对你的生活都没有要求你只关心工作已经不够你本来可以结识一个俊俏的八十后
趁你现在还可以补救 不要再相信媒体中的主流 他们只会着眼肢体的争斗 不会理会暴力的政策才是因由
随后,再次重复B段,只把最后一句改成「功能组别还不够丑恶吗?」(有人评论这一句也过于生硬)。
然后又是一个类似C段的劝说,总结A段说的种种「错过」,提出新的行动契机:「现在理想主义已逐渐归来」。
我们已错过了美好的六十年代 错过了胡士托、反战、学运的精彩 现在理想主义已逐渐归来 但你为何仍不变
最后是一个变体的A段,沉降安静的、独白式的,在动之以理后重新晓之以情(及个人心路)。
你错过了反高铁 其实我也错过了保卫天星码头
有时候我也会很悔罪 但愿你的醒觉不会是在多年以后
比起《上街的理由》,这首歌不仅有写及「上街的理由」,还有更具体的对话对象:不在乎社会政治的「宅女」(但其实性别意味是可以被扩展的,我想,对于不关心时事的宅男也可以放这首歌给他们听)。
而处于对话中的理由就变得更白话、更有层次和针对性(我个人觉得最有深度是这句话:他们只会着眼肢体的争斗/不会理会暴力的政策才是因由)。严肃的议题又加了一点点幽默诙谐:「你本来可以结识一个俊俏的八十后」,还有适时而来的个人内心情感「其实我都错过了保卫天星码头/有时我也会很悔guilt”.
写完上面两节(另一节是上一篇献给社运者的歌),感觉围绕社运歌曲都可以形成一个类型学了。既有社运中诞生的,社运后诞生的,还有在社运中被借用来赋予新含义的,甚至还有社运发生前的动员歌曲。有作为参与者视角写的,有作为旁观者或后人视角的,有写给牺牲者的,胜利者的,孜孜不倦努力中的人的,还有劝告参与意愿不高的人的……
补记:最近几天,达明一派在香港出了新歌《回忆有罪》纪念六四,虽然还没有正式推出,但已有首唱。林夕的词力透纸背,着墨对被镇压的社运的坚持记住、坚持怀念。于是,上文的类型学又将多出一笔注脚。
旧日或问天怎允许摧毁信念浩荡像为了被怀念现在别问他可有胆公开纪念被现实骑劫怎怨天如烛光都有罪将暗黑多几十年如伤疤都有灵未变脸回忆即使有罪真相怎么敢无言历史假使有人定被发现
Below are the song film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