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假文青
理科假文青

人不用很努力,但要很認真生活; 透過閱讀沉澱心靈,藉由分享讓彼此成長。

阅读| 上班,辞职,还是撑下去? :一个职场幸存者的48个反向思考

我们无法证明什么是对的,但能证明什么是错的,只能不停试误来趋近正确。成功无法复制(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人是怎么成功的),但失败却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 上班,辞职,还是撑下去? :一个职场幸存者的48个反向思考

《上班,辞职,还是撑下去? 》这本书作者以一个在职场打拼过,从世俗所谓的成功中,丢失了健康,于是辞去工作重新以一个自由接案者再出发,去谈工作这件事情对于自身的意义。

这是一本想探讨工作的意义、工作与生活、工作与生涯、工作的方式,以及工作者如何面对工作这件事的书。和所谓的「工作术」不同,不着重在工作效率、人际沟通或职场秘技,却有点唱反调的去质疑某些职场常识,例如:我们总认为工作效率愈高愈好,但在台湾的职场文化下,效率愈高反而会让你愈没时间做事?大家都说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但实际上很可能「你有勇气又有空去做」反而比「准备好了」更重要。

▍ 为什么想读这本书?

藉由这本书的48个职场反思,探讨不同的「工作观点」与「心态的厘清」,让工作本身变成一个有意义的事。希望在面对未来,我们都能脱离一成不变的成功法则,寻找真实的自己,思考每个人专属的工作与生存之道。

这本书分三个单元:「找寻工作的意义」、「改写成功与失败」、「用创意思考职场」,以下整理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以及节录一些重点佳句,期望在日后的职涯旅程中,能不断地回顾跟检讨。

▍找寻工作的意义

即使你成为世界最有钱的人,也无法逃避一个问题:我的人生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就如同Tesla创办人Elon Musk,虽然他已经是全球首富,但他的野心与兴趣还包含了人类移民火星,所以创立了SpaceX与最近AI圈很流行的ChatGPT( OpenAI )。

所以如果金钱不是成功的定义,那什么才是?想找到答案,就要先认清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的目的。诚实面对自己所看重的事物,面对「你如何定义自己」、「希望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些最根本的问题,才能知道自己的人生该做些什么。

书中有段是这么说的,在找寻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值得注意:成功的人生常常不是「先知道该做什么,再展开行动」,而是刚好相反:把人生当成未知的实验,付诸行动、偶尔质疑与修正,在反覆不断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是谁、是块什么料,能把哪些事情做得最好

▍谈工作的正向心态

💡 「创造自己的工作」的能力,要比「应征一个现有工作」更为重要。

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动机,就是乐在其中、乐于结果、以及了解这结果对社会有什么价值。 」如果你很有钱会想做什么?这是个假问题,无论有钱没钱,想清楚人生要做什么、而且真的去做,才是把日子过得更幸福的方法。

 💡 商业思想家查尔斯· 韩第(Charles Handy):「所谓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活动」。

即使每天躺在沙滩上发呆,三个月之后大概也腻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实是可以「尽全力做你做得最好的事」,发挥自己的能力、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思考自己的专长能对哪些人产生贡献,可能是结合内在意义与外界贡献,让工作变快乐的方法之一。

 💡 少说don't mind,多用good try

真实社会里,我们通常要面对各种利害冲突的选择,不会有「这样做全对、那样做全错」的选项,而是做了这个得罪那个;去做那个又得罪了这个,可是什么都不做就无法改变现状。这时候需要勇敢取舍的决断力,以及愿意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所以说,多用「good try」鼓励自己吧!当你决定去做,就设法克服困难,争取好的结果,无论最后成功还是失败,这段过程都会是重要的收获。

 💡 想找到最好的自己,第一课很可能是「发现自己的专长,并且不断加强它」

人生可不是考试,用「样样追求完美」或「追求all pass」的态度,最后只会让你显得平庸。许多人毕业后最大的困扰是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因为大家说英文重要,所以我也补了英文;因为大家说求职时社团经验很重要,所以我也努力混社团,但是什么都做了却好像什么也没做,因为每个同学都做了差不多的选择,每个人的长相愈来愈接近。彼得‧ 杜拉克(Peter F.Drucker)有句名言:「从『毫无能力』进步到『马马虎虎』所需要耗费的精力,远超过从『一流表现』进展到『卓越出众』。

 💡 工作三面向:求生存→ 自我实现→ 影响他人。

鄂兰认为,人类在社会里的活动可分为劳动(labor)、工作(work)与行动(action)。如果你每天上班没什么成就感,只是赚钱求生存,那就只是一个劳动者。如果你的工作可以自我实现,却不对他人造成影响,那么或许算是个工作者。如果你的努力不但能自我肯定,还可以透过人与人交缠的网络去影响、启发其他人,才真正算是一个行动者。

▍谈职场管理

💡 机会不是给准备好的人,是给有时间、有勇气的人

假如你连今天的事都忙不过来,哪能抓住什么新机会呢;我们永远无法在事前确定自己准备好了没,却可以用勇气跨出尝试的第一步。

 💡 避免职场反激励,消磨工作者的意志

原本只是提议者,却变成执行者,还要负担责任;工作效率最高的人,却一直被叫去救火,直到无法负荷;有同事勇于挑战新任务,因为缺乏经验、能力不足失败了,却因此遭到惩罚。以下三种的「反激励」每天都在消磨工作者的意志,身为主管要尽量避免。

  • 反激励情境1:原本只是提议者,却变成执行者
  • 反激励情境2:原本只是支援一下,却变成例行事项
  • 反激励情境3:勇敢挑战新任务失败,却因此受惩罚
💡 开会是为了找冲突,不是找共识

争论才能刺激想像力,让我们用不同角度去感受、了解事情。就算最后选了其中一边,另一侧的意见也能当成判断错误的退路。决策常常是在模糊地带中取舍,没有100%对或错,意见多、冲突大才是好事,当所有人都说出同一个意见时,最危险的情况即将发生。

▍ 后记

读完本书后,对于作者提的一些职场反向思考获益良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一直都认为: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但现实的状况却是:机会是留给有时间又有勇气的人。所以在管理上要尽量避免让优秀的人才被工作塞满,这样一来其他人无法成长,再者优秀人才也失去了创新的机会。

 💡 有勇气去尝试不同的路,失败时还能笑得出来,就是让自己更坚强的方法。

最后,如果你问我如何确保在职场上的每个决策都正确,我会用科学哲学家卡尔‧ 波普(Karl Popper)提出的「反证法」:我们无法证明什么是对的,但能证明什么是错的,只能不停试误来趋近正确。成功无法复制(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人是怎么成功的),但失败却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阅读笔记#B049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