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李怡

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失败者回忆录83:批判极左思潮

因为太多人对云谲波诡的政局不理解,要找答案了。长文提供的是不为人知或至少人们没有长期跟进的背景资料,对局势突变的原因及前景作解释。这是电台、电视、报纸都不大能够满足的需求,唯杂志可以做到。

现在时兴短文,网上若有长文,会警告「长文慎入」,但在40多年前,《七十年代》就靠长文吸引读者,文章越长那一期销量越高。因为太多人对云谲波诡的政局不理解,要找答案了。长文提供的是不为人知或至少人们没有长期跟进的背景资料,对局势突变的原因及前景作解释。这是电台、电视、报纸都不大能够满足的需求,唯杂志可以做到。

踏入1977年,人们关注在粉碎四人帮后,中共高层人事有何变化,尤其是1976年被毛江打倒的邓小平会不会复出。 《七十年代》1977年三月号刊登了两三万字的「邓小平的政海浮沉」,讲述邓小平在中共高层的三上三下,他在文革中期复出工作、替代患病的周恩来执掌国务的政绩,以及他被文革派攻击的「三株毒草」「奇谈怪论」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有没有机会复出、何时复出等等。文章发表四个多月后的7月底,中共召开三中全会,宣告邓小平复出。我那时从内部文件中看到这篇文章在中共内部的「参考资料」获转载。很可能是中共的「回朝派」利用我们的文章,在大陆干部中为邓小平复出制造舆论,因为一年前各级干部还广泛开展「批邓」学习,现在忽又大转弯,恐难适应。这是另一种「外转内处理」。

那时胡耀邦担任组织部长,他全面「解放」被打倒的老干部。整年都是各级老干部「回朝」和文革新干部被整肃,天天都有人事变动的消息。与此同时,被文革极左思想浸淫的社会意识也必须从原有观念跳出来,若仍然将所有毛泽东的话当「圣经」,许多政策就转不过弯。

《七十年代》在1977年专注于中共上层人事变动,和回朝派与文革派的权争。我们也注意到在香港和海外,受极左思想熏陶多年的左派,思想观念仍然转不过来。我在1977年五月号,以余从哲笔名写了一篇「四人帮事件后的反省」,对文革时期许多认为不可动摇的观念提出质疑。比如「紧跟党中央」,「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毛语录是绝对真理并动辄以语录压人。文章特别提到,「人民画报」把毛泽东追悼大会上的照片加以涂改,使四人帮在照片中消失,照片显得虚假和可笑,认为这不是正确对待事实、对待历史的态度。当时据闻在香港左派工会和学校,对这篇文章颇有抵触。

1978年齐辛的评论集中批判极左思潮。那一年写的每篇近两万字的文章,有「打破毛泽东永不会错的神话」,分三期刊登的「中共左倾思潮探索」,都在香港和外国引起讨论。中国报坛元老徐铸成在1980年告诉我,那时在大陆,这些文章也被内部转登,并扭转许多人的极左思想。

现在的人恐怕不容易了解那时候左派人士的意识形态。这里摘要刊登一份几年前在中国网页转刊的1968年文革期间的离婚判决书,或可帮助今天的人们了解当年左派是怎么想事情的。

最高指示要斗私,批修!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68)高民监字第177号申诉人:史德宏,男,38岁,京西XXX干部。被申诉人:潘秀兰,女,35岁,中共湖北省XX地委干部。
案由:史德宏和潘秀兰于1952年自主结婚。近几年来,潘秀兰的思想起了变化,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的资产阶级思想一度占了上风。 1964年潘秀兰以没有感情为理由,要求与史德宏离婚。 1965年6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史德宏不服上诉。 1967年11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史德宏向本院申诉。
本院认为:潘秀兰指「没有感情」,完全是由于她资产阶级思想发展的结果。这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激烈斗争。对资产阶级思想必须从各方面进行批判和抵制,决不能让它自由泛滥,决不能让它破坏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
只要潘秀兰以「斗私、批修」为纲,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批判和克服自己在家庭问题上的资产阶级思想和行为,双方的婚姻家庭关系是完全能够改善和巩固下去的。
北京市两法院批准离婚的判决书,回避了两种思想的阶级斗争,是中国赫鲁雪夫的资产阶级「唯感情论」的产物。这两个判决书都是错误的,应予撤销。
本院判决如下:一、撤销两个判决书。二、不准潘秀兰和史德宏离婚。
1968年6月28日

大陆网民以「太逗了」(太惹笑)来形容。不要觉得可笑,因为历史是会重复的。当政治干预了司法,到了极致,就会有这样的法院和这样的裁决。 「人民画报」在照片上涂掉四人帮也不好笑,去年美国左派不是连《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佛逊和国父华盛顿的雕像都要拆除吗?

(原文发布于11月3日)

图,四人帮倒台前发表的毛泽东追悼会新闻图片,四人帮仍站在显著位置,其后「人民画报」刊登同一张照片,四人帮已消失。

《失败者回忆录》连载目录(持续更新)

  1. 题记
  2. 闯关
  3. 圈内圈外
  4. 杀气腾腾
  5. 煎熬
  6. 伤痛
  7. 动荡时代
  8. 抉择
  9. 那个时代
  10. 扭曲的历史
  11. 先知
  12. 自由派最后一击
  13. 我的家世
  14. 沦陷区生活
  15. 汪政权下的乐土
  16. 沦陷区艺文
  17. 父亲与沦陷区话剧
  18. 李伯伯的悲剧
  19. 逃难
  20. 愚者师经验,智者师历史
  21. 战后,从上海到北平
  22. 古国风情
  23. 燕子来时
  24. 在左翼思潮下
  25. 1948树倒猢狲散
  26. 猪公狗公乌龟公
  27. 《苹果》的成功与失败
  28. 怎能向一种精神道别?
  29. 自由时代的终章
  30. 清早走进城,看见狗咬人
  31. 确立左倾价值观
  32. 「多灾的信仰」
  33. 最可爱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4. 中学的青葱岁月
  35. 被理想抛弃的日子
  36. 谈谈我的父亲
  37. 父亲一生的辗转挣扎
  38. 父亲的挫伤
  39. 近亲繁殖的政治传承
  40. 毕生受用的礼物
  41. 文化摇篮时期
  42. 情书——最早的写作
  43. 那些年我读的书
  44. 复活
  45. 不可缺的篇章
  46. 不可缺的篇章之二
  47. 不可缺的篇章之三
  48. 不可缺的篇章之四
  49. 不可缺的篇章最终篇
  50. 没有最悲惨,只有更悲惨
  51. 归处何方
  52. 刘宾雁的启示
  53. 徐铸成的半篇文章
  54.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55. 通俗文化的记忆
  56. 左派的「社会化」时期
  57. 伴侣的时代
  58.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59. 香港历史的转捩点
  60. 福兮祸所伏
  61. 香港辉煌时代的开始
  62. 我们是什么人?我们往何处去?
  63. 二重生活的悲哀
  64. 《七十年代》创刊背景
  65. 脱颖而出
  66. 觉醒,误知,连结
  67. 非常有用的白痴
  68. 有用则取,无用则弃(非常有用的白痴之二)
  69. 中调部与潘静安
  70. 非蠢人合做蠢事
  71. 接近绝对权力的亢奋
  72. 无聊的极左干预
  73. 从钓运到统运
  74. 那年代的台湾朋友
  75. 统一是否一定好?
  76. 台湾问题的启蒙
  77. 推动台湾民主的特殊角色
  78. 中共体制内的台籍人士
  79. 踩不死的野花
  80. 文革精神
  81. 文革缔造中国的今天
  82. 极不平凡的一年
  83. 批判极左思潮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