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日誌|畢查
牧羊人日誌|畢查

台灣人、留日大學生、工程專業 熱愛閱讀、致力於透過淺白的方式傳遞知識 文章第一時間會更新在我的網站上,歡迎追蹤及訂閱電子報 網站: https://shepherblog.com 卡稱: Shepher 希望能透過這個平台與世界交流、也歡迎與我分享你的想法 : ) -

👫💔孤独-理性层面的探讨

(编辑过)
孤独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承担一辈子,没有人能够理解。

你孤独吗?

生活在号称最孤独世代的我们,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每个人对于孤独的感受想必有增无减,无论是隔离生活、居家办公亦或是线上课程,我们和他人实际面对面接触的频率,均在这段期间大幅的下降。

疫情让世界更加注重孤独的议题,事实上,从历史的足迹上来看,人们对于孤独感的体会是持续不断成长的,而在资讯、社群网络发达的今天,达到了高峰。

个人核心网络

不知道你是否有听过「个人核心网络」这个词?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而在这些人之中,有的人和我们的关系比较紧密、互动相对频繁,例如我们的家人、伴侣或是有。而有些人,我们和他们的互动比较像是任务取向的互动,例如早餐店的阿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等等。而个人核心网络指的是,在我们的生命、或者说生活中,和我们关系比较亲密、对我们而言比较重要的关系。

透过研究个人核心网络, 我们能得知一个社会如何透过人际的互动,来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由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核心网络,这种研究方式和传统透过客观标准界定的社会学研究不同,是由每个人各自的角度出发,因此,我们得以从每个人的小小网络,进而得知整个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抑或是个人对于社会的影响。

有关台湾人民的核心网络,参照台大社会系苏国贤教授于2020年发表的论文能发现,核心网络人数于

  • 性别: 女性>男性
  • 年龄: 核心网络人数随着年龄递减
  • 感情: 单身族>已婚者
  • 族群: 无太大差异,客家人稍大于闽南人
  • 学历: 学历愈高,核心网络规模愈大
  • 居住环境: 核心都会区居民>乡村居民
  • 宗教信仰: 基督徒>佛教徒>民间信仰、无信仰

感情的部分,已婚者多半比起单身族,需要花更多时间打理家庭,因此和家庭外的社会互动机会也因此降低。

至于年龄,相信不少人都有年纪增长,愈来愈难交到知心好友的感受。

接下来分享的研究内容,将深入探讨台湾近年人民个人核心网络规模的变化,以及有哪些原因造成了此一改变。

个人核心网络规模的下降

Q. 请问最近一年来(去年8月到现在),您总共和多少人谈起您个人的事情、烦恼或是私人心事(例如感情问题、人际关系等)?

2017年中研院社会所「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

根据2017年1755位受访者的回答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平均值为2.16人。而其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答案为0人。然而在20年前(1997年)资讯科技尚未蓬勃发展的年代,这道题目的回答平均值为3.44人(样本数:2835人)。

苏国贤教授于论文中指出,台湾人民的个人核心网络规模在这二十年来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事实上不只台湾,美国、日韩以及部分欧洲国家均能观察到类似的趋势。对于此规模缩减的原因,学者们特别关注社群媒体的使用与个人核心网络间的关系。

「资讯技术革命是否影响了核心网络的规模?」

是许多研究特别想探讨的。

核心网络人数与上网时间的关系

网路使用情形

在2020年「台湾网路报告」中显示,年龄介于12至55岁、总计共2209位的受访者中,全体上网率为83.8%。

其中Z世代(12-24岁)受访者的上网率,从2019年的99.3%上升到100% ,也就是说所有Z世代受访者都有在使用网路,此比率也是各个年龄层中最高的。

Ref: https://report.twnic.tw/2020/assets/download/TWNIC_TaiwanInternetReport_2020_CH.pdf

接着我们来看受访者于网路上使用社群媒体的状况。

通讯软体的使用率高达95.6%,社群网站的使用率则为80.1%。

Ref: https://report.twnic.tw/2020/assets/download/TWNIC_TaiwanInternetReport_2020_CH.pdf

社群网站比起传统面对面的联系,更可以以更多形式、且打破时间及空间的框架进行。

从这一点上来看,社群媒体应该能扩展个人社会网络的规模,事实上,在更长期的追踪研究中能发现,原本不使用社群媒体的人,在开始使用社群媒体之后,扩大了个人的核心网络及*社会资本。

* 社会资本是指在社会结构中,由成员的价值观、信任、情感与规范所建立的关系网络,这种社会网路资源有利于增进社会凝聚力,并策进经济与永续发展。

2017年社会变迁基本调查,有针对受访者平常上网的时间进行调查,我们能发现核心网络人数为零的受访者,平均上网时间仅有1.57个小时,而所有受访者的平均上网时间平均为3.21个小时。

Ref: http://www.tjs.org.tw/up_photo/moon-system/images/%E8%98%87%E5%9C%8B%E8%B3%A2202006.pdf

透过图表,我们能发现核心网络人数与上网时数呈现正相关。核心网络规模愈大的受访者,上网时间也更长

不过这边就产生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了。

核心网络的规模与我们的心理状态是否直接相关?

核心网络人数的多寡,或许能反映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对于我们而言是重要的、关系是紧密的。然而这样的人数似乎不能直接和我们内心「感不感到孤单」做类比,有愈来愈多的研究指出,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社群媒体使用者,也就是说拥有较大核心网络的人,他们其实反而常有更高的孤立感、觉得缺少人陪伴。

Ref: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21/09/28/ming-yi-chang/

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与网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有没有实体上的接触,与人实际交流时的眼神接触,更能使我们感受到自己与对方是有连结的、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交集。

社群媒体或许丰富了我们的交友圈,然而这其中真的能与我们交心的人有多少?有实质意义的朋友关系又占其中多少比例?社群媒体中的按赞数,或是他人贴文内容与自身情况的比较,是否也造成我们感到更加孤独?

这些可能因素也是近年许多社会学研究想要探讨的,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两年以来由于疫情,大家对于社群媒体的依赖程度有明显的提升。随时都在更新的社群平台,让我们处在一个不断被新资讯轰炸的状态,「社群超载」或许也是造成我们更加感到孤单的可能原因。


距离3/25离开台湾到日本,已经过了一个月了,日常生活方面算是适应得差不多了,然而近期仍困扰着我的是不时会出现的孤独感。

这种感受常发生于我自己待在宿舍念书的时刻,或是一个人在街上闲晃时,孤独的感受都会特别明显。在这些时刻,我发现自己会频繁的拿出手机确认讯息,过去不太喜欢回讯息的我,一看到台湾亲友传来的讯息,便会忍不住点开查看。

我一边庆幸着资讯科技的发展,让相隔两个国家的我与家人也能及时的与对方联络。不过有时候即使我回复了讯息,心中那个孤独的感受似乎没有得到太大的舒缓,有时候甚至会有更深的孤独感。

这次挑选孤独作为分享内容,正是由于我想了解究竟社群网路带给我们的是与这个社会更多的连结,还是其实相反,正是由于这些社群媒体,我们内心的孤单、寂寞反而被放大?

这篇文章粗浅谈论了个人核心网路的议题,还有许多研究是我尚未深入研究的,希望未来阅读更多资料后能够再和大家分享,并且我也想从感性的层面切入探讨,毕竟孤独、寂寞这些感受都是很主观的情感嘛!

感谢你阅读到这边,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期待能在下则贴文再次相遇~👋🏻参考资料、延伸阅读:


脸书是促进了社会联系,还是让人们愈来愈隔离?谈社群媒体与个人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台湾网路报告

台湾个人核心网络的变化:比较1997 年与2017 年的差异


欢迎追踪我的IG、与你分享我本周在看、在听、在学的事情!

@withsheep0203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