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ge
momoge

旭日之丘:https://momoge.blogspot.com/ 方格子專欄:https://vocus.cc/user/5a11d768eceaed97b40165aa

「无看着来信的人真有福气!」的意思是什么?

约翰福音20:29:「你看着我才信噢?无看着来信的人真有福气!」(现代台语译本)

这段话是耶稣对多马说的,两千年来很多人喜欢拿这句话来提醒会众「只要信」。

另一句是马可福音5:36:「呣免惊,只有着信!」

基本是,就是强调信的重要,因为上帝的无限奥秘是无法以人类有限认知「彻底」理解的,你永远只能理解一小部份而已,而不能要你彻底理解才去信,一来你不可能办得到,二来这样做本身也很愚昧,因为这世界上没多少事情我们是在全然理解之后才相信的。

真的很少。

但这话真的那么单纯吗?错,绝对不是,要知道,绝大多数人,甚至牧者,对这段话的诠释都是错误的,且错得非常离谱,很容易让人跌倒,绝对该好好反省。

「信」本身带着对于未知的理解

希伯来书11:1:「信是对所向望的事有把握,对无看见的事会当肯定。」

是这样没错,其实我们的生活绝大多数都是在「相信」前提下进行的,例如我们任信任红绿灯的倒数秒数不会突然归零;我们去看医生,也是相信拿的药有效果,总之,「相信」其实是生活的根本。

但相信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状况的,这部份要先认清楚。

先说清楚,「信」本身只是一个心态表现,并没有好坏,我们生活中也回随时有着浮动的「信」。

或者说,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是「不信」。

我们从日常生活开始讲起好了,早上你可能是听见闹钟的声音起床的,你「信任」这个闹钟,知道他会在你需要的时间响起,你甚至知道他的贪睡功能,可以让你多赖床五分钟。

你会何「信任」闹钟?因为那是「你自主设定」的,你「知道」它会这样运作。但妳真的「知道」闹钟运作的「原理」吗?不,大多数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照说明书可以这样设定。

不要觉得这样描述很奇怪,因为恐慌症就是在这部份出问题,所以会有让一般人觉得「莫名其妙」恐慌,例如惧高症、密室恐惧症之类的。

所以我才说问题出在「不信」,因为不信会带来担忧、害怕甚至恐惧。

是的,这一点很现实,信「本身」就带有力量,因此当你对于某种特定事情有强烈的「不信」时,你的生活就会出问题。

但另一个问题是,就连你「信什么」,也同样可能带来恐惧害怕。

我们看很多战争电影会出现狙击手,有狙击手存在的城市或小镇,人们不敢外出,因为你「相信」走出去会死。

我们会注意到,信与不信其实是同一回事,相信安全与相信有狙击手可能同时存在,而且说实在的,有很大成份是用猜的。

是这样的,我们通常都相信出门是安全的,直到某一天出现随机杀人案件。对,随机,这时有人持续相信出门是安全的,有人开始害怕,直到我们发现随机杀人案件越来越多而且抓不到凶手,正如小镇里出现敌军的狙击手,于是大家全都不敢出门,因为我们相信与不相信的调换了。

但要知道,这种的「信」与「不信」,我们是用机率去衡量的,也跟我们接受到的资讯有关,因为我们「不知道实情」。

如果我跟狙击手是同一挂的,狙击手看见我不会开枪,于是我相信我很安全,这时候的相信,意义很不一样,因为我是「知道」真相的人。

因此,「知道」在「相信」的状态上是有很强烈的影响的,我们一定要认清楚这一点。

我敢在高速公路上面开快车,是因为我知道这里可以这样做,而且我知道前面没车,因为我「看得见」。

但如果今天是在小巷子里,就算今天政府告示这里速限是两百我也一样不敢冲,因为我看不见叉路的状况,我「不知道」。

信,其实跟「知」很有关系。

这一点也是我长期在读圣经,还有观察各教会、牧者、教派说法的一个关键点,因为如果只强调「信」,没错,新教都强调因信称义,而且我也不认为这个观点有什么问题,因为用其他方式称义,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找不出合逻辑的解释,怎么看都是死路一条。

但要强调信,你就必须先去解释你所谓信是什么,因为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信本身状态就有非常多种层次。

例如「迷信」,话说在前头,「迷信」不是只用来称呼宗教认知,而是一种广泛行为,甚至成为一种反射动作,连信都不需要了。

因为有些迷信行为根生蒂固,简直嵌入人类DNA,例如「凶宅」,大家会「毛毛的」,这一点几乎不分宗教,或者根本不信教,就算嘴巴说不会怕,但总会觉得不舒服,那怕跑去「试胆」(这说法等于已经承认那边跟其他地方不一样),之后还是会疑神疑鬼。对,有「神」跟「鬼」。

认真要说,这世界上实在没多少土地没发生过死亡事件,现在很多豪宅区根本都是坟场都更的,也没看见谁在乎啊!

但这就是「信」跟「不信」的问题,也是你的「知」与「认知」的问题。

我眼睛有看见,我「知道」前面没车,所以可以加速,我虽然不「知道」那些电路与程式,但我「认知」手机上闹钟的运作方法,我「知道」操作方式,我「信」这些「设定」,所以我可以把时间管理交给手机。

我完全搞不清楚状况,反正车子抛锚了,我「相信」专家可以帮我排除障碍。

病毒来了,我根本不懂这是怎么回事,但我「相信」防疫指挥中心的指示,该消毒就消毒,该戴口罩就戴口罩。

那相信神呢?

是的,可以「什么都不知道反正就去信」的确有福,假如你信的「没错」,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大家都在使用,所以你真的完全不去「研究」(不论研究程度),那么信错的机率可能还更高一点。所以有福是一回事,我要问的是「然后呢?」

这样说好了,所有宗教都会告诉你「信了就对了」,但老实说诈骗集团也是这样,话术好一点的或许还会告诉你「来试试看,你可以先不要信,但可以来做这些仪式看看」,但如果你作这些仪式,就会发现这些仪式要「有效」的条件,依然是叫你要「相信」。

要不然是那些仪式只是一般健身抒压活动,「大家都会用」,没什么了不起。

是的,因此在某种层面,这句话如果没有被正确诠释,看来跟废话没什么两样……

所有宗教都会跟你说信就对了,但所有的诈骗集团也是这样、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是这样,而所有父母亲其实也是这样跟小孩讲话,至少在你小时后会这样讲。

或者说,大家都会这样讲,例如男女朋友之间。

这时候,就会有人搬出科学的怀疑精神,认为保持怀疑的态度比较好……是吗?有些超自然的东西原本就存在于科学「之外」,这是稍微有点科学头脑的人都能简单推论出来的「事实」,换句话说,面对这些科学认知边界之外的东西,如果你还要强求科学证据,本身就是搞错方向,结果就让你的科学态度变成一种「迷信」了。

我开头就提到,我们的生活绝大多数选择都是建立在你相信某些前提上的,要彻底知道彻底确认,那是不可能的,你只能追究到某个曾度,然后就要开始考虑你是不是该先做个决定「看看」。

好吧!我们好像陷入一个不管么做都不对的情况,但不用担心,正因为好像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怎么做都没什么关系,你高兴就好。

这样说好了,不管怎样,反正你的一辈子都会过去,不管你有没有特定宗教信仰,还是你信自己信的一套,或者你自认为什么都不信(其实这就是信你自己,因为所有的决定都带着某种「信」)。

比较麻烦的问题出在死前,对于有信仰的人,等于是先知道自己死后会去哪里,或者说,他「相信」自己之后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有心理准备(当然也可能是因此感到恐惧,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要求」)。

但完全不信的人会发生什么事情?其实霍金或贾伯斯都是很好的例子,他们在最后临死前才突然发现自己没在这件事情上面想够多,因此陷入懊悔。

去安宁病房看,有非常多人都是死前才决定要加入某种宗教,我说的不是他一辈子有信什么宗教,因为台湾人绝大多数都是杂信与乱信,根本没真的去认识某种宗教或者去理解教义,尤其是宗教主要处理的问题--死后要去那的问题,这也正是科学彻底无法处理的问题。

于是到了死前,发现自己真的面对「可能不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开始思考永恒,而这个问题,只有宗教神学能处理,所以匆匆忙忙加入某种宗教,希望能因此获得保障。

因为「无知本身就是最大恐惧来源」,要知道,有些人的无知带来的是他盲信某种结果,例如因为不懂疫苗的机制而否定疫苗,但这也代表他们有某种定见,可以用来帮助他们的认知。但我这里提到的无知是「没有定见」,简单说,你对于接下来的状况一无所知。

这一点正是某些纯科学信徒遇到的困扰,对,我这里说的是「信徒」,他们的宗教带给他们的是「否定其他宗教」,但请注意,大多数宗教的否定其他宗教(所谓包容是社会性的妥协,不是神学上的妥协,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是因为他们提供了自己的答案,但科学无法提供宗教给的答案,也就是死后的事情,于是科学的信徒会在这里卡死。

很多人相信科学,但与信仰宗教没有冲突,因为科学本来就只是神学的基层学门,科学可以用来支撑神学或协助理解神学,但无法用来否定或挑战神学(或者说,可以用来否定错误的神学),但如果成为科学信徒,那你麻烦就大了。

科学是工具,不是信仰本身,你可以放心的相信且使用科学的各种工具,但更重要理解科学的限制在哪里,别想要用科学去处理超出科学限制的东西。

我们回到开头,「你看着我才信噢?无看着来信的人真有福气!」,这段话其实处理了几个情况,一是「看见」,同样是看见,当然状况也很多,而且主要是个人主观诠释,尤其是神圣体验。能看见本身就是福气,但另一方面,有宗教信仰的人大多也会告诉你,神圣体验并不是什么很罕见的事情,重点反而是你自己有没有认知到这是神圣体验。

但请注意顺序,通常是因为你进入宗教的领域(哪怕你还在研究或寻找当中),因此你开始注意到神圣体验,或者你透过某种方式,例如祷告、打坐,体验到神圣,但这都代表你已经有某种「信」在前头,也的确有宗教信仰的人叫容易遇见神圣体验,实际上高龄者调查也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生活满意度远比无宗教信仰的人高,而且有显著差异,这个结果全球都一样,而且也不管你信什么教,重点是「真的有信教」,不是杂信或随便都好的,因为杂信大多只是仪式主义者,才会对宗教核心内容没有理解。

因此的确当你「信」了之后,就更容易「看见」,而看见又会强化你的信。

但相反的,如果你一直没看见,就可能离开,找下一个方式来尝试。

所以你不能只有信

这一点是我一直强调的,我不否认信很重要,而且可以的话,信摆在前面的确比较有福气。

但不是只有这样。

我常常提到我早在受洗之前就已经有多次神圣体验了,那时候我还自称无神论者,一直学习各种宗教教义,寻找各宗教教义的漏洞,但我依然有神圣体验的经历。换句话说,我在我信之前就已经看见,然后我因为看见所以「确信」。

对了,我正因为在什么都不信的情况下已经有神圣体验,所以才认为不需要宗教,当然后来想法就改变了,这个有空再谈。

总之,先看见再信,或者信了才看见,其实对最后的结局没太大影响,重点是最后应该要有信也有看见。

正因为我走过这样的路径,所以我更清楚「看见」这件事情有多重要,你不能把耶稣这段话解释为「反正你就只要信,其他都不用」,错了,这句话绝对不能变成这种解释,这段话只是告诉你还没看见就信是有福气的事情,并表示看见才信比较差劲,或者信了以后就不用看见。

实际上我们看过一大堆见证讲的都是看见之后才信的例子(应该说大多数见证都是在讲这种认罪悔改的神圣历程……我是说好的见证,不是让你赚大钱什么鬼东西),其实多马的状况才是最常见的,甚至是被耶稣鼓励的,请注意耶稣没责备多马,甚至鼓励他摸摸看。

因此,「入门之后的修行」其实更加重要,你应该要「研经」,要「昼夜思想」,这样你才能够变成「或冷或热」的基督徒,而不是一个一头热的盲从者。

神学研究是基督徒核心任务

对对,我知道很多人会说耶稣教我们的是要爱神,然后爱人如己,不是读圣经。

但我要再强调一次,耶稣说的话你一定要注意思想,耶稣说你要信心信性尽意尽力去爱神,不是只有爱,而是要「尽」,第二,耶稣说这个戒命「与爱神相同重要」,就是「爱邻人如爱自己」。

换句话说,这里面没有任何无脑只要爱的模糊指示,请注意要当你要「尽」的时候,你必须「研究」才有可能,傻傻的做叫做偷懒,因为你没有尽你的努力动脑筋。

爱「邻人」如爱「自己」也同样是功课,你要知道怎样叫邻人,还有,爱自己跟他别人如何能一样?

这些全都需要研究。

我再强调一次,福音书里记载的耶稣当年说话的对象,除了极少数罗马人,少数撒玛利亚人以外,全都是犹太人,而犹太人是那个年代里面,可说是全球受过最多普及教育的民族,而且全是制式化的神学教育,话句话说,耶稣说的话在大多数情境里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这些人对圣经(旧约)非常熟悉,他们有很完整的神学装备,因此他很多话都是直接用旧约当例子,但旧约里的语境,则是又早耶稣五百年以上的环境。

结果现在有人只读新约,或者其实根本没在读经,研经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你只追求仪式性的东西,例如聚会,甚至追求聚会里的仪式性表现,例如方言、大叫。

这不叫火热,完全不是,这叫「不冷」,于是你的火热也是假的,因为耶稣所有教导里面没有任何一项是起乩,也别跟我牵拖圣灵,因为保罗讲到这些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要你自己静默,聚会中赞美神也没人叫你大叫,实际上耶稣还举了两个在圣殿里的人当例子,一个大声开口彰显自己,一个安静自省,那一个是好榜样请自己判断。

现在有许多教会因为错误解经,已经被狂气之火烧得乱七八糟,然后还自以为火热……这很可悲。

当然,附和世俗价值去叫人家盲信,不求甚解真的是简单多了,信徒迷失是一回事,但教会或牧者本身迷失就很惨了。

如何理解「你看着我才信噢?无看着来信的人真有福气!」

我们已经知道多马是已经有「丰富神学造就」的使徒,换句话说,耶稣这段话强调的是:「你都已经有这么多神学基础了,难道还停在门外张望,不肯进来,非得要我去拉你进来才肯吗?

要知道,这也是为何耶稣要说,我们只能看「约拿的神迹」,因为那是最真确的神迹,不用哗众取宠。

信当然是得救的关键,但要知道,「知先于信」以及「信需要知才能坚立」。

不然,全世界的宗教都这样讲、全世界的政党都这样讲、全界的诈骗集团也都这样讲,其实连全世界的老师要你背题库时也是这样讲、全世界的父母要孩子听话也是这样讲,然后我们知道结果如何。

当你熟读圣经,知道真理,你还要信,这样才行。而如果你信了,却不在真理的学习上精进,那你就惨了。

你要研经才行阿!只有读经是完全不够的,因为你「不冷」,所以你的火热也是假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