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泥
豆泥

分散式自治實踐與研究者,尋找有別於電馭極權與財閥亂鬥的第三條路。喜歡討論,請別客氣與我討論。

回应高重建〈无大台出版实验的初步构想〉

(编辑过)
讨论Kevin kelly 的成书、原生性正本概念在NFT 可交换的特性下,如何实践出版。

LikeCoin 发起人与《区块链社会学》作者@高重建(Kin)于上周发表了一篇文章〈无大台出版实验的初步构想〉,正式宣告了他的第二本著作将挑战以去中心化方式出版,并使用「NFT 书」(Writing NFT)概念发行。 FAB DAO 很荣幸可以参与其中,这是我今年的射月目标之一。 《区块链社会学》是我的web3 启蒙书,凡事对区块链有兴趣的朋友,我一律推荐此书入门。

现下是一个对文字工作者严苛的世界,尤其是对香港文字工作者。版税、稿费之匮乏早已不是新鲜事,同时间还要兼顾言论自由。 2021 年底,串接LikeCoin 服务最大的媒体「立场新闻」停止营运,相关人士被捕,资产被冻结。巧合的是,自香港诞生的LikeCoin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从香港的实体(Entity)解散,正式升华进入元宇宙,成为真正的LikeCoin DAO。

LikeCoin 是一条公共区块链,整条链以文字经济为核心,目前相容不少个人网站与部落格服务。赞赏公民(Civic Liker)看到喜欢的文章可以拍手送钱,而自LikeCoin 诞生的架构ISCN(International Standard Content Number)有如实体世界的国际书码ISBN,正以元资料(Metadata)方式串接数位内容生态系。目前使用LikeCoin 的服务有文字平台Matters、如同twitter 的depub.space 等等。

2022 年七月,LikeCoin 区块链即将支援NFT 功能,这是一个激进的尝试。而Kin 的新书也会以LikeCoin NFT 形式发表。 Kin 在〈初步构想〉中提到「希望『NFT 书』给人的感觉是『以NFT 实现的书』,多于『以书为内容的NFT』。」NFT 本质上是一种元资料,与ISCN 或ISBN 产生一串资料没两样,唯一的差别是「可交换」,就是因为交换的特性产生了诸多可能性,包含市场的诞生。

在过去我们并不会说「我买了一串ISBN」而会说「我买了一本书」。在未来,我们也有很大的机会说「我收了一本(电子)书」,而非「我收了一本NFT」。那么在这个短暂的变异时期,我们该怎么理解「书NFT」呢?


「现在已经没有人看书了。」Kin 在〈初步构想〉中以这句话破题,陈述书市萎缩与书作为文化的重要意义。我想要以这句话做另一种陈述,现在看书的人确实在减少,但是现在人类吸收的知识量可能史无前例。连线杂志创办人Kevin Kelly 在天书般的《必然》中提到「屏读」(Screening)的概念,他将阅读与书籍的概念打散重组。

Kelly 认为阅读是一种流体,「除了看书有流动性,写书也一样。把各个阶段的书本当成过程,而不是艺品。不是名词,而是动词。书本比较像是「成书」,不光是纸张或文字。 ...书是成书过程的副产品,特别是电子书。 ...新的屏读方法会扩大、增强、拓展、加速、发挥功效和重新定义这些关系。 」

2021 年六月,当时我还没接触web3 世界,应引书店@引书店之邀参与了一个非典型电子书出版计划〈阅读的必然场景〉。这个计画以六本电子书,推荐六本实体书,发行于读墨(Readmoo)中文电子书平台。我负责访谈《人生路引》的作者杨斯棓医师,由于《人生路引》又推荐了28 本书,做拓墣观,《人生路引》是一个极佳的推荐网络枢纽。杨医师戮力于阅读推广活动,创造了独特的读者人际网络与个人化阅读网络,所以这本别册探讨传统的推荐序文化延伸至数位时代。如同Kelly 所谓的「成书」,这本小小的〈人生路引.别册〉电子书便是我的实践。

过了半年,2022 年一月我再次联合引书店,这次进行web3 尝试〈愚者.藏书票NFT〉。我们以NFT 为媒介,只要收藏NFT 便可以换得三本电子书,其中一本就是《区块链社会学》。这次行动我们要验证一个简单的概念,新的销售途径让作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分润,但读者能否买单。结果很好,引书店社群与Tezos 台湾社群支持这个概念,50 张藏书票在24 小时内便一扫而空。

又过了半年,2022 年七月,这次我们真的要挑战书籍本身,Kin 的新书初期不走传统出版模式,直接以LikeCoin NFT 为载体进行贩售,这有可能是LikeCoin 的创世NFT(Genesis),即使迟了至少也是发起人NFT 。这一次,我们重新讨论书是什么。数十篇呈现于在网页的内容可以是书吗?书的背后挂钩NFT 可以有经济市场吗?或许如同Kelly 所说,成书反而才是这个时代被关注的方式。


回到数位阅读,我试图将科技与社会演进的过程画成一条光谱,作为实践路线,藏书票NFT 与书NFT 都被置于这个光谱之中。 Kevin Kelly 在《必然》中提到电子复本的概念(称之为流动ing),他认为无限复制且到处横流的资讯将是一种必然,我非常认同这个趋势。因此我将「电子复本」,延伸成两种状态—「免费复本」与「付费正本」,以因应web3 目前趋势。

广义而言,纸本书是付费墙(Paywall)。资讯渴望流动。印刷术解放知识传播,间接触发启蒙。书本曾是最便宜的知识载体,但如今我们已视付费纸本书为一种流动上的负担。网路继承印刷术,电子复本快速复制,让资讯/知识再次大量散播。数十年来,电子复本的数位经济被反覆讨论,先是广告,后是付费墙,而今是web3 代币经济。

不同时代的人类反覆筑起付费墙,阻挡资讯免费流动。资讯是渴望流动的,但一方面生产者本来就要换取资本,使用者必须付费。所以「免费复本」与「付费正本」本质上是冲突的。著作权、发行权、DRM(数位版权管理)、订阅制,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付费墙,但也都有相应破解方式,尤其是在电子复本时代。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必须反覆发明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复本大量流动时继续换得资金。

我认为任何试图堆高付费墙的行为终将失败。免费复本的甜头实在太巨大,在这个前提下,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将使创作者愿意书写?再次引用《必然》:「复本不要钱,你就得卖不能复制的东西,什么东西不能复制呢?信任。信任不能大量制造...免费很好,但这些东西更好,我把它称为原生性(Generative),原生性的价值是一种属性,一定要在交易时产生。就那么一次,无法伪造、复制、贮存。」

或许与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是一种巧合,Kelly 使用这个词汇可能是想要强调那难以捕捉的瞬间性,如同火柴在火柴盒上擦出一段火花。 Kelly 列出了八种原生性:立即性、个人化、诠释(评论)、真实性、取用权、具体化、赞助、可寻性。这些是有可能在开源之余,让消费者愿意付费的模式,碍于篇幅有限,便不一一解释梳理这八种概念。但在此强调, NFT 媒介出现产生了交换/交易的可能性,因此我假设「原生性」与「可交换性」是必须被绑定在一起讨论的事物。 NFT 很有可能是Kelly 眼中「正本」的解决方案。

所以「免费复本」与「付费正本」如何在同一个情境下共生?我列举六种在镶嵌在web3 与既有架构中,可能具有原生性的电子正本,从执行面来看,由简单到困难分别是— 转赠、阅览、拥有、赞助、贡献、投资。转赠是兑换码,也就是目前常见的赋能(Utility),如同我们曾完成的藏书票NFT。阅览如同现在的电子书,你购买的是(公司没倒之前的)永久阅览权,那我们有没有可能收藏一栋虚拟图书馆的钥匙呢?而拥有讨论的是心中的拥有,数位冠名权与数位阅览权是不是都是一种心中拥有的切面,那NFT 与书籍确实如同Kin 所说,都是一种文化载体。最后三项,赞助、贡献、投资都是一种同时兼顾开源可能性的粉丝经济,作为作者认证、出版计划、获利分润,这些都在交易的框架下,无法伪造,差异只在消费者的著眼点不同而已。


以读者角度而言,每个世代都在诞生新的付费工具,如单向时代的购买(拥有一段服务或一件商品)、双向互动时代的捐赠(如直播抖内已成为现代人的消费习惯)、或是数位资产时代被热门讨论的持股分润(将货品与股权绑在一起的新消费模式)。当然也别忘记在平台资本主义时代适得其所的广告模式,这也是一种付费。

去中心化时代不代表就一定得使用最新的概念,每一种商业模式正在激烈争夺市场,谁也无法预测谁能存活。回到Kin 的新书,这是一种创作者自行提出群众募资的模式,支持者付费换取通证(NFT Token)支应创作者的制作费用,此通证广义而言是盲盒的一种。待书籍完成后,消费者将获得付费正本(NFT),而免费复本也将同时流动于世界中。这便是一种「成书」的过程。我们用NFT 书的概念落实Kelly 的激进想像。

这种情境下,我们很适合解构一本书的既有框架,数位的书封一定要是静态吗?为什么书需要封面?推荐序如何定义?编辑要做什么?以1000 名付费读者为目标,出版社与通路体系比较有效,还是意见领袖的推介?书可以免费看吗? (如果金石堂是我小时候的精神粮食吃到饱,那什么是现在小朋友的吃到饱?如果确保品质)当然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解构完成之后,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在接下来必然来临的屏读社会中,最适合生存?

未来的社会,我们会习惯没有盗版这件事。因为盗版本身就是一种免费复本,而正版是基于原生性的付费正本。正本的数量、价格、定义、使用范围由出版者自行决定,符合去中心化精神。当然这是一个高度专业分工的产业,我相信出版商将以新的方式适应,就如同现在许多新的web3 艺廊产业一样。以上概念可能很复杂,但我相信颠覆市场的web3 工具,将是简单好理解,又能创造金流的服务。希望未来那个服务,将保持良善的「公共性」,这是现世的普世价值。

2021 年秋天,我强迫来台北的Kin 帮我签我的《区块链社会学》,上面签着「致豆泥:人文为体,科技为用,共勉。」经过签名这段工序,此书真正完成,这本书正式的非同质化。这是不是一本「付费正本」呢?

而接下来Kin 的新书,将使用电子签章,创造一千本数位「付费正本」。虽然距离真实出版编辑产业界非常非常遥远,但如果把阅读视为一种产业,其实世界之大早已无法估量,但让我们继续实践数位阅读的激进想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