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颜
解颜

教育,心理,历史

理解自由(4)初到海外

初到美國,有被冷落的感覺。萬里迢迢來到異國,我期待著熱烈的歡迎儀式和被安排妥帖的生活。然而我只領到一張紙,要照著紙上的說明自己去跑所有的地方:註冊、繳費、體檢、租房。這本來是完全正常的事:我只是個學生,並不是國賓。感覺被冷落,只是因為我太習慣於被他人安排生活;或者說,只是因為我不習慣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現在看起來,這個小序幕可以說是美國對我的告誡:在這裡,你有自由的權利,所以你也有自立的責任。

初到美國,有被冷落的感覺。萬里迢迢來到異國,我期待著熱烈的歡迎儀式和被安排妥帖的生活。然而我只領到一張紙,要照著紙上的說明自己去跑所有的地方:註冊、繳費、體檢、租房。這本來是完全正常的事:我只是個學生,並不是國賓。感覺被冷落,只是因為我太習慣於被他人安排生活;或者說,只是因為我不習慣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現在看起來,這個小序幕可以說是美國對我的告誡:在這裡,你有自由的權利,所以你也有自立的責任。

美國的確是個自由的國度。最開始幾年我體會較深的有三點。首先是信息自由。可以批評任何權力、可以追究任何歷史、沒有官方欽定的意識形態。其結果是:關於任何一段歷史,都可以找到多個版本的敘述。

對我產生很大影響的一本書是李志綏的《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我在國內生長的年代是中國現代史上思想比較開放的年代,媒體上關於毛澤東的各種故事中有不少對其頗有微詞,但是支離破碎且言詞隱晦,不足以讓我構成對毛其人的一個整體的了解。李書把我了解的許多碎片貫穿起來,一個有生命的人就活靈活現出現在我眼前。

同時,我也注意到不少來自國內的對李書的質疑。

這是我再次見到關於同一個對象的兩個完全矛盾的解讀。選擇的結果是那個更有立體感、更有生命的版本輕易占了上風。

每次選擇都是一次或大或小的煎熬,但也是一堂好的人生課。這堂課教給我的經驗是學習歷史的竅門:理解人。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隱藏)。理解了一個人的行為動機,散落一地的歷史事件都馬上互相連接,有了生命。

其次是視野自由。我的美國同學們把學業只是當作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生活得很放鬆,似乎有無窮的時間來玩、社交、健身,不像我這樣的外國留學生,心思只盯著學業。他們在自由中分配他們的精力,後來也都各有成就:有的成為優秀的科學家,有的成為企業高管。

也有的同學最終放棄象牙塔,去中學當了老師。在傳統的眼光看來,這似乎是一種失敗,但如果他們的選擇不是追求消極自由的逃離,而是在冷靜考慮之後得到的去追尋他們心性的積極自由,那麼他們是成功的。

如同信息自由要求信息消費者必須在互相矛盾的信息之間作出選擇,視野的自由也要求人必須在他視野裡的多個行為選項之間作出選擇。對於美國同學們,作個刻苦的好學生還是輕鬆混個畢業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選擇。對於我,則只有作好學生一條路可走。但是,雖然我沒有經歷選擇的煎熬,看起來比美國同學們更容易,但因為這條路並不是我熱情洋溢的選擇,我只是在被一種慣性推著走下去,所以走起來只能是三心二意。

視野的自由甚至包括吃飯。在自助餐館,我必須在大飽口腹之欲然後胃部不適與為了身體而節制慾望之間選擇。沒有人告訴我應該選哪個。這也是一種煎熬,同時也是教我要為自己的選擇全程負責的一課。

來到美國是我的生活方式的一道分水嶺:在那之前,是被他人安排好的生活;在那之後,是必須不斷自己作出選擇的生活。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慢慢適應後一種生活。

第三個印像是美國人對他人的自由的尊重。每個人似乎都嚴格尊重他人的自主權。無論雙方地位如何懸殊,對對方的任何要求都是“請”字當先。幼兒園老師跪著或坐在地上跟孩子說話,以便孩子能平視自己。這種風氣的結果是每個人都似乎生活在自豪感之中,孩子、體力勞動者、甚至乞丐的臉上都滿是不可侵犯的尊嚴,很少人愁眉苦臉或目光閃躲。這是自由之中生長起來的人的樣子,是我在國內沒有見過的風景。

許多中國人都知道美國人崇尚個人奮鬥,但我更多注意到的是他們為他人,尤其是為弱者著想的細緻。所有的大型建築都有輪椅可以進出的斜坡和供坐輪椅者開門的電動按鈕;公交車有專門為輪椅設計的升降裝置。各種設計善解人意,比如公共建築的門都是從裡面不用鑰匙就可直接推開,以防發生火災時有人被反鎖在樓內出不去。防火安全門都是朝外推開而不是朝內拉開,因為如果是後者,發生火災時,許多人擁擠在門前會很難打開門。有些人認為這都是廠商要追求最大利潤而在設計上挖空心思做文章,但我看到的是一種能為他人的需要著想的同情心。

這些為人著想的設計反過來也讓其使用者感到這個社會的友善,讓他們願意回饋這個社會。一個社會的凝聚力就這樣形成,而其根源在於個人的自由。

美國內戰是兩群白人之間的拼殺,為了另外一種膚色的民族的自由。這是因為自由對美國人不只是語言的汪洋大海中的一個普通詞彙,而是他們的信仰。他們不止要為自己爭取自由,還要為其它膚色的人、甚至地球上許多遙遠角落的人爭取自由,儘管他們對世界的理解經常天真得可以,他們的努力不時以失敗收場,成為一眾不知自由為何物的旁觀者的笑柄。

這個自由世界雖然有許多方面讓我欣賞,它與我之間似乎總是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牆。我是那隻從小在籠子裡養大的猴子:等到多年後籠門終於打開時,我已經完全習慣了籠中的生活。

拿出那時的照片來,我的美國同學們的神情活靈活現,我的是一臉苦相。

我的抑鬱仍然在持續。自由的生活是強者才能駕馭的生活,我還不夠格。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