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rey
Jeffrey

Web3、AI、人文歷史、女性主義、哲學、全部包起來的人。 ⚡鏈閃 BD/小編 ,創了一個讀 bar,可以進來一起玩! 與我相關:https://linktr.ee/jeffrey0102

史学何用? ──当代史学困境与解套

历史系自白

历史学有什么用?永远是当代历史系所必须回应且无法逃避的命题。遑论「用处」与「历史学」两者是否有着某种必须解决的关联,在讲求效率、实用、功能的资本主义的时代里,讨论攸关意义与本质的命题都将被视为虚无飘渺且难以下咽的「脱离现实者」 。就史学有何用处这样一个庞杂且混沌的问题,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功能导向的设计,而历史学并非是一门功能导向性的学科。史学何用与「我是谁?」、「时间是什么?」、「人生何用?」等问题的棘手程度是一致的。这样的问题与其说是有解答的,不如说问题本身从设计到讨论再到回应都可以被视为答案的一种。矛盾与吊诡往往是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人们在这样的时代之中却又无法接受进一步的思考而欲获得一个明确且能够「放诸四海」的准确回答。历史并非这样运作的,乃至于人生也并非这样运作的,但这也正是史学于这样一个追求效能的时代中所必须回应的,同时也必须不断诘问自身的问题。历史对于我来说是有用的,历史学对我来说也是有用的。而什么是「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的回答能否作为某一事物是否有用的解套?而若有用,又有什么用处?


辩论与史料阅读

首先就辩论来说,表达是将逻辑与思维锐利化的手段之一,透过语言的论说进一步的去完整自我的理论与论说,尽管其中包含着修饰或者语言的各种「游戏」。透过语言的表达与他人进行辩证式的交互诘问,以一种抽丝剥茧的形式在让对方直视其论说之不足之处的同时,也能够更清楚且坦荡的直视自己的问题所在。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双方能够进行理性且有效的沟通。其次,聆听也是沟通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聆听除了捕捉对方论述之中的各种论点之外,同时也去捕捉对方在表达时如何去「修饰」其自身的论点以及用何种语气去陈列各种论点。换言之,「察言观色」确实也是辩论之中必须要学习与把握的一种技能。

辩论过程如何与同伴进行沟通与分配任务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单一论题上,首先说服自己之后,其次就是要如何去说服同伴。换言之,在真正进行辩论的时候必须要经过两次的说服过程。与同伴进行沟通也需要那种「察言观色」的技巧,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论点进行润饰以及修正到能够服务于团队的主要论旨之中。其中困难之处除了沟通之外,如何将自我融入到团体之中也是一大难题。将自我削弱而融入团体之中,要牺牲哪些部分或者需要强调哪些部分都是需要去衡量的。其中必然得牵涉到各人的权益与利益,换言之,可以将辩论的团体视作某种利益团体,其中各人皆有强调自身论述的欲求,团体之中如何协商与沟通来达到最大的妥协与团队最大的效能,这些都是透过辩论而须学习的地方。

最后则是学习接受失败。当自身的逻辑与论述被检视出漏洞而必须修正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也正因此才得以获得提升的空间。有效的辩论必须建立在议题之上而非辩论之上,辩证的意义在于讨论出双方能够接受且整全于双方各自原初论点的结果,而非透过高超的修辞与辩论技巧来强词夺理。辩论正是以一种激烈且尖锐的模式,带有某种强制力来修正自身的论述与逻辑,这种强制力则来自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理性与尊严。但当我们将尊严摆到了理性之上,以「更理性」的方式来维护「尊严」则失去了辩论的意义了。


阅读资料的能力也是历史学相当重要的技能之一。阅读一定是历史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如何阅读一手或者二手资料并透过自身的消化来转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历史学的阅读与其他学门的阅读尽管大同小异,但其阅读的范畴必定与其他学门来的广泛。历史可以被视为是对过去的一种再诠释,而过去并不仅仅是一条时序的纪录或者事件的顺序,过去包含了文学、哲学、科学、宗教等各种领域的集结。为此,史学若要深入则必须要广泛的阅读各种不同的史料以及二手资料,一方面透过广泛的阅读去包围聚焦的议题,另一方面透过阅读深入理解自身。回到史学本身,阅读可以被视为史学的手段之一,阅读作为一种手段或者说方法,其仿佛是一把认识世界或者反省自身的钥匙。阅读与实作往往被视为实践人生的光谱两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依旧有其说服力,人生的实践必须的要与社会接触而非活在自我之中,但如何更好更「善」的活着却有赖于阅读所带来的思辨能力与反思能力。历史学的用处也正在此处体现,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看似简单,但就其实践层面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且复杂的过程。独立思考往往是要认清自己是某种体制下或者说某种制度下的个体,同时也要将自我从某个特权之中摆脱出来,进而才能真正的独立思考。换言之,如果我们无法认清或者认识我们自己乃至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我们就算行「万里路」也仅仅是走过别人走过的路罢了。

更进一步的,如何利用手上有限的资料来去服膺自己的需求也是一项相当实用的技能之一。透过严谨资料考据建立一讨具有说服力的论述,也因此史家在进行输出或者说转译的过程其实就是将自我意识建立在前人的权威之上。如何在自我与权威之间进行妥协与平衡则也是一大需要掌握的技巧。就上所论,阅读的过程并不仅仅是需要理解他人而是需要进一步的将其纳入自身之中,同时也因此掌握某种话语诠释的权力。尽管当代对于这种权力的想像早已比不上对于于金钱与资本等诉求的权力形式了。

那么史学就当代来说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实际用处?话语的权力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帮助吗?

如果说历史是一种天然的欲望,如性欲一般的存在;又或者说历史是每个人心中的一颗种子,发不发芽都随个人;亦或是如资源回收一般,透过再利用的形式寻获价值。那么,当史学在资本社会中面向大众时,就能透过「贩卖」的形式与社群接触。贩卖欲望、贩卖话语、贩卖故事。在面对空无的时代之中,或许当人类转头回顾过去时,才能重新为自己定位。

「史学何用?」这样的问题,往往无法得到清晰的回应。多数学者、讲者、教授时常透漏着史学带给他们的是一种内化过后再呈现的用途。确实的,史学是一项内化且深刻的学门,但必须要回答的依旧是在个人不再重要的时代中,我们要如何让个人重新重要起来,或者说史学是否有更实际且有效的用途。


「审美」一技能便是史学内化后的运用之一。与其说史学这样一个庞杂的体系,不如说是透过阅读来去掌握所谓「审美」的眼光。透过大量的阅读与思考,逐渐的能够去理解不同作品与作者所要展现与提示的事物,同时也能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脉络与创作脉络进行系统性的理解。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可以运用在出版品之上,更多的可以运用在音乐、电影、艺术等形式之上。优秀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能够带来更优越的生活品质,甚至能够带来某种「火花」或者说是与创作者同感,而由衷赞赏的喜悦。这种喜悦是与追求快速的资本主义相违背的。

就学术的角度而言,史学也提供了这些以历史为就业媒介的产业一套清晰、严谨同时深刻的思考路径。也正因为这样的思考路径是可以被共识的,所以史学的实用性也正是在此。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要注意的是透过史学的训练往往将造就一道与大众之间的鸿沟,这条鸿沟导致大众无法轻易地靠近历史,也让史家自身成为高高在上的学者。但这条难以填平的鸿沟,一方面可以成为史学的价值所在,但另一方面也是其缺陷所在。与其对这条「鸿沟」施予好与坏的价值,不如将其视为史学的一种既有的功能与效果,而我们要如何运用这个功能与效果才是透过历史训练的人需要去思考的,而非好与坏的价值判断。 (正如每一条智能合约与程式都必然的存在着「漏洞」,但与其说是「漏」洞,不如将他视为是这条程式码的特色。)

另一个必须要处理的问题则是史学如何与现今的时代潮流进行整合。如一些文创公司以沉浸式的剧本杀或者密室逃脱的方式带领大众走入历史现场,一方面达到了将历史带入个人生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与大众进行相对亲密的接触。不仅如此,历史依旧能够依附着相当多数的产业进行行销、输出等。如电影、影集等,史学也透过这些转译者将人们如何看待过去以及如何理解现在等思考逻辑与脉络镶嵌进其作品之中,换言之,读者或观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套历史故事,而是某种史观乃至于某种意识形态的结构。这也正是学术如何与大众进行对话的其中一种方式之一。

而更进一步的,我们要去思索的是相当现实的权力架构如何绑架史学与历史从业者。当我们无法摆脱乃至于深陷某种权力架构之中,我们是否有能力去摆脱,甚至是否有勇气去认清自己也有可能是权力架构中的一环。当我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来回拉扯的过程之中,我们是否又会失去原本的热忱而陷入利益的泥沼之中。

新科技与史学的交互作用更是史学训练以及历史从业者所必须要去面对与了解的。史学是一种媒介,无论是往内的自我提升或者是往外的资本形式,其必须依附着某种既有的工具与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展场、艺廊或者是书籍等。但同时也可以是NFT、元宇宙等,换言之,正是因为史学并不会给我们一个标准答案,而因此有了更多不同的答案。


将史学看似悲观的未来怪罪给历史或者怪罪给社会架构是一件懦弱且无力的说法,史学如何实用?何以实用?都将会存有无限的可能性,从内在的实用延伸至外在的实用;从虚拟到实体;从艺术到故事,处处都能够看到史学如何实用的影子。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深度已经被抛弃了,功效与财富成为重中之重,史学如何转向?如何面对社会?是去矫正亦或是寻回亦或是服膺?这些都是史学需要去思考,也是我们这些思考「史学何用?」的人需要去不断讨论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