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補齋
何補齋

竊思平生所學,何補於國計民生?

那些意外保存的史料及其他

还好这个时侯,台湾又出来救场了。

身为中文读者可能并不知道,在匈奴历史研究的课题上,最重要的一本参考史料,是司马迁的《史记》。这并不是说司马迁的记载就绝无错误,只是在经过二千多年之后,要去研究匈奴的历史,建构历史的理论,除了考古挖掘之外,能够查考的古代文献,没有比《史记》更权威的了。太史公对人类的贡献,是超过中国以外的。

台湾历史大体上经历了荷治、东宁、清领、日治时期,其中荷兰殖民是在十七世纪。台南,也就是热兰遮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据点之一。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部是在今天印尼的首都雅加达,当时称作巴达维亚。台湾作为总部以外的据点,有很多报告都要送回巴达维亚存档。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势力撤退之时,并没有把这些资料都带走,所以这些资料就放在印尼。如果这些东西都运回荷兰,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狂轰猛炸之后,是否还能完整保存,谁也不敢保证。总之,这些资料就放在印尼的国家档案馆里面,陆续有被各种学者引用。

最近一次,是在2002年,也就是过了350年之后,有人在让巨大的档案中发现台湾西部平原三大语区:新港语区、华武垅语区、放索语区的教会档案,其中有各部落母语教学、外语教学的调查等资料,可以说是台湾原住民研究不可再得的宝贵文献。

印尼政府已经全部拷贝送给我们了。

在台湾的日治时期,日本在台北设置了总督府,为了统治上的需求,下了一番苦功对台湾深入研究。当时的法律秩序,基本上是采取如下的态度:殖民地有发展经济的必要,所以土地之运用至关紧要,台湾当时前现代的法秩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所以就财产权,尤其是土地所有权、抵押权等等规定,要改为适用日本的新式法律。至于亲属法、继承法,在与财产法不生巨大冲突的情形下,日本人一开始并不怎么想花工夫去改,也就是说:我才懒的理你,就照你们以前怎么过就怎么过好啦!

日本人来这一手,基本上是抄英国人的。英国是殖民大国,最有经验。在香港沦于中国政府之前,某些地区的习惯法仍然被英国人留着没动,比方说女儿不能继承财产之类的。

但日本并不是普通法的国家,也没有陪审团。日治时期的台湾人发生了争执,还是要告到日本人开的法院,这时候,台湾亲属、继承的习惯法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日本判事(法官)也是非搞清楚不可。因应这个需求,日本总督府就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源去研究整理台湾的习惯法,在民政长官后藤新平的主持下,成立『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延聘许多教授及研究人员,最后编写成『台湾民事习惯调查报告』等等文献。

一直到今天,台湾的法院在审理一些陈年的复杂案件,比方说一些家族的土地财产纠纷可以从清领时期吵到现在,法官在写判决的时候,仍然要引用日本总督府当年做的旧惯调查的研究结果。

若以为这样就很夸张,那更夸张的事情是,在研究大清国历史的时候,台湾旧惯调查依然是权威文献。因为大清国的民间有什么习惯法,虽然散见各种纪录,如地方志、私人笔记等等,但并没有符合规范的严谨研究。在经历了近代战乱及共产党统治之后,中国的地方社会秩序完全解体,已经无法再往前查考在大清国时代,民间是否有什么习惯法存在。

这时候,虽然台湾只是清帝国的边疆,但清领时期的民间习惯法,有被日本殖民者研究保存下来。竟就变成研究中国历史相关范畴时,唯一的权威文献了。

琉球(冲绳)有很古老的历史,但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或文献。他在近代被日本吞并,成为日本的一部分,也经历过历史研究、历史铨释必需为政治服务的阶段。

研究琉球的古代史,必需依靠中国及日本的文献,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以往,最重要是依赖明史《明实录》。因为琉球是大明帝国史上最重要的朝贡国,依明帝国官方记载,流球朝贡次数排名第一,超过一百七十次,比后面几名加起来还多。所以,琉球的国王、使臣(通常是王亲、王子)叫什么大名,是那一年到过明国,带来了什么讯息,都记载在《明实录》里面。由此可以反向建构或确认琉球的王统和历史。

但其实,琉球的汉人移民,在历史上建立了久米村这个聚集地,也深入的参与了琉球的政治活动。

《历代宝案》可能是琉球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共分为三大部,高达两百多册,以汉文写成,内容包括自一四二四年至一八六七年,共四百四十四年间琉球王国对外交通的公文书。该书系自一六九七年起,由大臣加以编纂,以防止散佚,并作为外交公文书的范本。

不过因为琉球被日本吞并的缘故,日本政府把藏于首里城正殿中《历代宝案》原本拿回东京,结果毁于一九二三年的关东大地震,全部灭失。好在还有一份副本,原本是存放在天妃宫(妈祖庙),被久米村相关人士暗中藏起来。直到昭和七年(一九三二),才有研究者发现这个藏本,并因而发表了许多论文。

为什么要藏起来呢?原因也很清楚。冲绳学者岛袋源一郎说过:『日月出,瞽者不见;雷鸣轰,聋者不闻。置县已历十数年,然一部分人尚未觉醒,至今犹梦重返清国黄色军舰渡来之旧时代。对怀此梦想之人而言,宝案是为最贵重之文献;因其以为他日若得恢复对支关系,宝案乃不可或缺之教典。然日本帝国恣意伸展赫赫国威,不待多时,要一扫而尽斯迷妄者之梦。

也就是说,虽然冲绳已经被日本『郡县化』多年,但仍有一批人,就是久米村的汉人移民后代,等待着中华帝国再起,可以重建与天朝的朝贡关系,到那个时候,《历代宝案》就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啦!

后来,久米村秘藏的《历代宝案》副本,先是放在图书馆,后为躲避战火迁往山里,但在太平洋战争中著名的冲绳战役下,遭到严重损毁,只剩下一部分勉强保存,这真是时代的悲剧。

还好这个时侯,台湾又出来救场了。

台湾大学(即旧台北帝国大学),保有在战前(也就是台北帝大时代),依照《历代宝案》久米村秘藏天妃宫副本一字不漏的手抄本,现在被称为『台湾本』,放在台湾大学总图书馆里。

依据台湾大学图书馆官方网站的资料:

台北帝大时期,任教台北帝大的小叶田淳教授为撰写论文,于一九三五年四月至冲绳县立图书馆搜集资料,发现该图书馆有此珍藏,引起抄写一份存台北帝大图书馆之议。结果透过当时任教台北帝大文学部的中村喜代三教授之介绍,委托久场政盛先生抄写。久场政盛先生以五年的时间,抄写完毕全部的「历代宝案」,全部计二百四十九册。久场政盛先生抄写「历代宝案」时,是完全依样摹写;原书有水渍、虫蛀、鼠啮等损毁不全之处,即描摹出缺损处或依缺损样貌画大小不同之圆圈。

现在到台湾大学图书馆五楼的特藏组,一般参观民众就可以看到『仿真品』的展示。这可是台大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后话:

很多年前,我在网拍上看到有人在卖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的台湾文献丛刊。这是一份时代的产物,当年国府撤退来台,蒋家政权要统治只会讲台语跟日文、不会讲国语的台湾,也是一样要研究一下如何才能『殖民』,虽然殖民者已经没有母国了。

期待蒋政府能够有日本台湾总督府的研究实力,那是不切实际的期待。不过当时台湾银行有的是钱,夏德仪、周宪文教授等人利用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的资金,进行『台湾文献丛刊』的编辑及出版。这不是太现代化的研究,而是将各种典籍中有提到台湾的部分,加以钞录、校对、标点。在没有电脑的时代,算是一种学术苦功。比方说《李文忠公选集》,就是将李鸿章文章中提到台湾、与台湾有关的部分摘录出来,集结成册。

那个时代,从中国逃难来台,生活难以糊口的教授及研究人员满街都是,所以接案做这个苦功,可能也算不错的收入。最后出版了309种,共595册,范围很广,有中国书也有日本书,包含各种官方史料、年谱、诗集、笔记、方志、地图、图说等等,连《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这种造船用书都有。

总之,网拍的册数严重不全,所以便宜。我和卖家沟通几回,便把他手上的全部买下了。

这些『古书』,实在也看不了多少。后来便装成一大箱,塞在衣柜。有一年,想说此书于我无用,应存于图书馆,以利流传后世,便打电话给台大图书馆。

答曰:我们馆内至少有五套完全没缺本的,所以没办法再收。

今日,全套电子化的版本在网上唾手可得。还有查询功能,何等方便!

老时代的眼泪与灰尘,只剩下回忆,不忍弃之。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