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小姐
歐小姐

記錄生活日常,反省時有處安放。

不是为了自由而自律,而是自律以后得到自由

自律是从内在散发出的一种舒服氛围

前些日子和朋友聊天时,意外的从他口中说出,我以为你那是自律。
对话中我只能浅谈一下我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却无法清楚描述出「自律」的形象

身在儒家思想极为富饶的生活环境里,从小在家在学校就练习着准时/自制/守规等外在规范在一种大家都一样的行为模式下,才是「好的孩子」,稍有不同便会被冠上「不受教」。

小时候看的书被家长限制只能是百科全书,又或者像刘墉这种励志的心灵鸡汤,所有书籍在翻阅以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视。这听起来有点像另一种监狱又或者不具形式的焚书坑儒,所以在我的成长背景下是没有叛逆期的,但其实心里有很多的被束缚无处宣泄,时间久了,连怎么宣泄也忘了。常常戏弄自己就是长久被绑住的狗,有天绳子断了却还有无形的枷锁限制着我的活动范围。

或许内在排斥的价值,都被框架给压制在潜意识里头了,久了也不觉得有异样直到生命历程里有些重大事情发生时,才会再次的被翻出来检讨相当吊诡的一件事是,当我们在过程中曾经试图「找到自己」时以为找到了有时只是跌入更深的天坑,我大概就是一个最好的示范剧本了以至于我现在也无法肯定我是不是朝着对的方向前进只是秉持着在不过度破坏制度及违背道德的情况下,多顺应自己的心吧

我看见了山,于是朝山走去走进山了却找不着山了在最顶端我仍不确定自己在山上眺望着另一座山,以为最初想去的地方在那

这些看似可以不用被禁锢甚至可以反抗的规范,对我来说是相当辛苦的后来经过高敏感量表测验才发现我是高敏感的类型所以对于环境的变化,家中氛围可以相当敏锐的察觉。
每个人都多少的背负了原生家庭的问题,我是这样的,我的父母亦是要探讨下去就如鸡生蛋的问题一般没有尽头,总之在我们家是极力营造和谐的样貌

在我成年以前,仅有唯一一次的反抗,而且很虚弱(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想笑,弱爆了父母在我国中那阶段满常吵架的,我因为我不晓得怎么面对吵架的氛围也不晓得父母吵架了我能做什么,所以每天晚饭以后便关进房间读书。
为了不让小孩担心,爸妈很有默契的每当我走出房门就会停止争吵但其实我总能听到他们的耳语,心里面很多愤怒不开心的情绪,可是没人愿意揭开面纱

某天吵得特别激烈,我也忍受不下去了,大概是我听到「离婚」这词汇觉得特别不舒服我悻悻然地走出房间,很冷漠没有情绪的说:「讲话可以不要那么大声吗我在读书」
随即又回房间。
那时候我晓得心里的难受,可是哭好像太不成熟,又无法直接透露我会因为你们吵架难过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已经是我当时最好的做法了。
后来这样冷静理性的处理方式,跟了我1/4的人生。却不全然是真实的我。

而这样的性格,就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律。
我总是冷静,总是理性,总是不辜负别人期望,总是把事情做到最好但其实在这过程里伤害了自己也伤害过别人例如为了达成绩效目标,认为我做的到的,别人也同样要做到,忽视个体差异例如为了看到伴侣快乐,将自己的界线及需求压到最低,甚至有意无意的说服自己并不需要

事实是的确我达成绩效了,我看到伴侣快乐了,可是我心里喜悦的感受却无法持续,我需要藉由更多的「成功」以及更多「快乐」来支撑我能短暂感受喜悦的时刻,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累到受不了时,我才赫然惊觉我是在追求「追求」本身,可是我没有力气追求了,也近乎失去了一切。原来「过度努力」也是一种匮乏。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有缺陷
才能再鼓起勇气往下走

当你还无法接受时,也不要勉强自己时间到了,自然就会有领悟在此之前,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好

后来细细品味究竟我的自律,和真实的自律有什么区别归纳出来的是
*自律的人从内在认同的价值观行及为塑造*自律的人内心是有如静心冥想般平稳自在*自律的人对待外界的变化是能弹性调整的*自律的人散发出的氛围会是自在且自信的*自律的人首先非常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律的人懂得关照自己也能适时满足对方

我的外在自律的确做得很好,好到我已经不晓得是习惯还是我喜欢了但内在自律还在学习中,适时的告诉自己要放松,适时提醒自己现在是什么情绪委屈了要不要试着说出来,难过了也不用假装坚强试着告诉自己,也告诉手足无措的朋友:「我哭是因为情绪流动,并不是想博同情,我也不需要过多的安慰,我只是容易共感。」

透过情绪的自然流动,能让我更贴近自己一些。知道如何满足自己,才学会如何感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