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閱讀誌
Openbook閱讀誌

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人物》呈现马祖人与命运的对赌:阿泼访《岛屿幻想曲》林玮嫔

(编辑过)
赌,宛如马祖人的天性。过去他们跟天赌,在战地政务时期,则是跟国家赌,「政府禁赌。但越是这样,他们就越要赌。」林玮嫔描述这种「全民运动」是不分男女的热烈。后战地时期的现在,马祖人还是赌,赌的是未来,赌的是机会。马祖人不愿多谈军事统治的黑暗面,甚至无法意识到生命创伤。这对林玮嫔来说,是这个田野的挫折与难题,「战地政务」的军事统治留下来的问题,是最困难也是最需要面对的问题。
照片人物为人类学家林玮嫔,拍摄于大稻埕码头

采访撰文:阿泼(文字工作者)· 摄影: 小石
(文内马祖景点照由环游世界80岁mondeighty授权提供。)

马祖列岛位于台湾与中国之间,是比初步兰岛更小的岛群。站在这个属于台湾的岛上远眺,白天可以看到对岸货船往来,晚上则是灯火纷繁闪烁──中国只在咫尺之遥。现在从马祖北竿搭船到对岸黄岐只需半个小时,但是到台湾却要穿过海象恶劣的黑水沟──也就是台湾海峡;九个小时的航程加上不时颠簸的海浪,感觉比越过太平洋到美国还要远。

台大人类学系教授林玮嫔在新作《岛屿幻想曲:战地马祖的想像主体与未来》一书中,以此段落开头,既向读者明确揭示马祖的地理位置,也清楚点明其政治所属。全书探索的马祖文化内里以及其民族志特质,旗鼓鲜明地落在「初步兰岛」这个地名上──这个人类学田野祖师爷马凌诺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的田野地宛如这个学门的识别码,也具有民族志工作的象征地位。

对出身云林斗六的林玮嫔而言,马祖虽不是她的第一个「初步兰岛」,但相对于台湾本岛南方的田野地,实是一个异文化所在。更不用说,成长于戒严时期台湾的民众,与施行战地政务的金门马祖,有着宽如台湾海峡的物理距离,以及远大于此的环境与心理差距。

「马祖对我来说,(曾经)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求学时期的林玮嫔当然听过马祖,台澎金马在教科书与政治宣传中仿佛不可分割的一组词句,马祖代表的是军人,是战地前线,而这就是她唯一的认识。但当时她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人类学家,日后会无数次进出马祖,且投入田野工作长达10年,甚至为此地写了一本民族志。而这可以说是至今唯一一本以马祖为主题的民族志。

大汉据点位于马祖南竿,与莒光岛、33、46等据点控锁着铁板及梅石澳,形成严密封锁网,控制莒光方向水道。

➤​立志写出好看民族志:台南、马祖做田野

写一本好看的民族志,是林玮嫔踏上人类学之路时,替自己订下的目标。然而这个想望火苗,却是起于一个稍嫌失败的大学课堂作业──大学就读图书资讯系的她,为了完成课堂作业规定的3分钟影片,到台大附近的理发院拍摄「剪头发」的过程,成果却极其无聊,既无法呈现女子这日的心情,也无法勾勒理发师与顾客的对话互动。

林玮嫔将这次失败归因于人文素养不够,没有人文底蕴,因此,无论怎么拍都只留在技术层次,不见灵魂。这个遗憾,转化为她报考人类学研究所的动机:「想说个好故事。」

「读了人类所,看了好多民族志,这些民族志说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故事。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考上人类所仍旧心猿意马的林玮嫔,修了视听制作与视觉人类学的课,还想着是否要改读电影所。但在人类学课堂上读了若干民族志后,发现这些书写解决她那「如何说好一个故事」的问题,从此专心于人类学这个学门,并以「写出好的民族志」为志。

林玮嫔的第一个研究主题,是台南盐水蜂炮,而她初进田野的第一晚,就是睡在庙后天公坛的供桌下。年轻的硕士班学生憨胆憨胆,没有睡袋、报纸一铺,就是安好的一晚。人类学家聊起田野,无不滔滔不绝口沫横飞,林玮嫔自然也是如此,不论谈自己在田野里的挫折、寻找居住地的过程,或与田野对象的互动,都极为生动有趣。而她寄居的家庭也都将她视如己出,产生情感连结,甚至成为她不想面对现实时的躲藏之所。

「我和田野地的人很熟。」林玮嫔的博士论文是以台南万年村为田野地,并与寄居家庭有了收养关系。这个腾出空间让她居住做田野的农民,是个不识字的农运分子,但对林玮嫔的成就很是骄傲,总说:「我成就了一个博士。」

每每林玮嫔回到台南的田野地,村民不是称她「宾仔(pin-á)」就是唤她「妹仔(muē-á)」,她自1990年代作为人类学学徒的田野印记,伴随她至今,即使成为台大教授,仍是村民心中的妹妹。

时间过去,身分终究是改变,至2007年,她进入马祖做田野时,当地人都称其「林教授」。但人类学家融入田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林教授」做田野的方法,与「宾仔(pin-á)」没有太大的差别,与田野地建立的关系,也别无二致,一样被视为家人或自己人。然而,对于林玮嫔来说,马祖在根本上,还是与台南截然不同,例如语言就是另一个系统,必须要学习当地语言,而她的第一任马祖语老师,是一套12卷的马祖语录音带。

「从课本学马祖语没有用。」林玮嫔回忆课本上尽是「妈祖如何如何」的句子,连「你要去哪里」这类生活用语都缺乏,到了马祖她仍是个「哑巴」,只能到国中小拜访,到处找人教她马祖话。最后终于寻得马祖当地补习班老师、同时也正在学画的刘梅玉成为她的家教,而她们也从此发展出长久的情谊。

这个外来教授学习马祖话的地点,是便利商店,自然引人侧目,更被当地人视为新鲜事,甚至跃登《马祖日报》成为新闻。他们不解:为什么来马祖做研究要学马祖话?也无法明白:这个田野如何能做得了10年?毕竟很多人执行马祖的研究计画案,只需要5天还不用学语言。当地人忍不住对她开玩笑:「林教授,你不是天才就是白痴。」

这位在马祖人眼里颇为奇特的人类学家,与这个「比初步兰更小」的岛群,相遇于2007年一场名为「妈祖在马祖」的学术研讨会。当时,大三通在即,意味着处在台湾与中国之间的马祖,将不再有如「小三通」的转运机会,而会直接被「跳过」。

位于马祖村后方「门前山」的妈祖宗教园区,右后方山头有巨大妈祖神像。

➤​马祖港的妈祖庙:透过宗教,寻求未来共生的空间

「马祖过去是反共战地,有着清楚的功能与位置,但大三通开始,驻马祖的国军又因为精实专案而撤军,在经济上遇到困境,政治上又失去重要性,让马祖人很焦虑。」林玮嫔表示,「妈祖」在各个层面上,成为马祖对外发展连结的可能,而长年投入宗教人类学研究,且亟欲将自己的研究拓展至区域面向的她,也在这个时空背景下「发现马祖」。

她不依循过去人类学研究往后看的传统,而是与马祖人一起站在当下这个「十字路口」,顺着他们的目光,阐述他们对未来的想像。

马祖的地名源于南竿马港的妈祖庙(现称为「天后宫」),这座庙在马祖拥有独特的位置,即使是战地政务时期的军方也是努力经营:像是1963年天后宫修缮完成,马祖守备区指挥官彭启超中将就留下一个碑记,大意是:妈祖是宋代闽省湄洲林氏女,「事亲至孝,父兄捕鱼遇难,投海觅亲,殉身抱尸,漂流斯海,后常显灵异,护佑渔航沿海。」

林玮嫔在《岛屿幻想曲》中,以军方借此鼓舞战地军民士气、为国牺牲,作为解释。

马祖南竿的云台山军情馆。枕戈待旦是马祖知名战地标语,另设有枕戈待旦纪念公园。

「马祖有很多浮尸,照汉人文化,尸体漂过来就会替它安葬,不能任它在那边漂,会有事。」林玮嫔解释,当地有很多称为「陈大哥」、「林大姐」的庙,都是源于此,出现在马港的女浮尸,自然也如此处理。

1963年,即妈祖庙修缮立碑这一年,军方冠以妈祖传说,尽管当地人并不都认同、众说纷纭,但毕竟妈祖庙就在马祖港,是当地人对外重要的窗口,无论离开或团圆时刻,都陪伴马祖人,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因此,当马祖人尝试在时代困境中,寻找他们的未来时,「妈祖」就是个重要的意符,成为发展妈祖祭典跟湄洲进香的基础。 「马祖人将这个传说发扬光大,认为不只有莆田这个妈祖的诞生地重要,马祖这个升天之所也应该被认识。」林玮嫔表示,马祖人希望在两岸之间找到一个位置,「妈祖」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寻求与彼岸共生共荣的空间。

妈祖巨神像,高达28.8公尺,高大庄严。

➤赌的性格:面临风险的灵活与挣扎

「马祖没有耕地,资源有限,所以跟外面保持往来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林玮嫔指出,马祖人的自认无法独立存在,他们捕到的渔获都要送到福州卖,必须要与中国大陆共生,才能存活下去。

林玮嫔进一步解释,处在台湾与中国之间的马祖,是处于风险之中,必须要弹性(flexible),要机敏且灵活,而过往以打鱼为生的马祖人,很重视这样的特质,他们要看风向水流,要看会不会变天,若是变天了,看到鱼群来,会问自己:要不要跟上去?跟上去,可能致富也可能会丧命,「要不要赌?」

赌,宛如马祖人的天性。过去他们跟天赌,在战地政务时期,则是跟国家赌,「政府禁赌。但越是这样,他们就越要赌。」林玮嫔描述这种「全民运动」是不分男女的热烈:麻将桌从来不收起来,午休吃饭时赌,民防训练时赌,演习的时候也在赌。而到了后战地时期的现在,马祖人还是赌,赌的是未来,赌的是机会。

「马祖有个俗谚:宁生败家子不愿生傻子。」林玮嫔解释,在马祖先天的限制下,当地人依靠的是勇敢与应变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必须对未来有想像。她在田野调查中,看到马祖的认同与挣扎,看到他们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其灵活的程度,让她深有启发,「我觉得,马祖的现在,其实是台湾的缩影。台湾的处境也是很复杂,也在问自己何去何从。」

但顺着话语她不忘强调:「他们有没有要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只是认为要跟中国做生意才有活路,或对台湾政府与政党有点情绪,认同上仍是心向中华民国。」

「确保十大胜利保证」精神标语墙位于马祖三枪堡旁,由陆军马祖防卫司令部制作。

➤从军事战地过渡到不确定的未来

马祖人不愿多谈军事统治的黑暗面,甚至无法意识到生命创伤。因此,当林玮嫔写出这个民族志的英文版后,有人透过翻译软体得知她书写了岛内流传的一个轶闻──军人因感情问题而杀人,带伤逃亡未果,最终在村民见证下伏法──直道:这是编造出来的故事,没有这件事。这对林玮嫔来说,是这个田野的挫折与难题,也因此认为,「战地政务」的军事统治留下来的问题,是最困难也是最需要面对的问题。

《岛屿幻想曲》以不小的篇幅呈现马祖移民陈天顺与妻子共同书写与创作的马祖故事。陈天顺透过「雷盟弟」的眼睛,带领读者亲临战地政务时期的马祖现场,以及马祖人生命、财产、自由,所遭受到的大大小小权利侵害。

林玮嫔翻开《岛屿幻想曲》一书,指出陈天顺创造的重要故事人物「雷盟弟」。

这或许是唯一非正向凸显马祖战地政务时期生活的作品,而陈天顺本人更是不断替母亲第一任丈夫的死亡案,向各政府机关递书陈情,要求赔偿与公道,直至《岛屿幻想曲》出版的新书发表会上,仍然强调这个心愿。 「我拨出时间,到处宣传这本书,也是希望让军事统治时期的种种不公能被看到。」林玮嫔表示,回馈田野地是人类学家的责任。

对林玮嫔而言,这本民族志处理的是现在人类学重要题目,即如何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uncertain future)。

她自承:写着写着,不免,也会想到自己与其他人同样面对很多困难,迷茫不定,「像是每次要从马祖飞回台湾,都不知道会不会起雾,能不能顺利起飞?」听多了马祖人在台马交通间辛苦的经历,林玮嫔亲身体验后更有共鸣。

对她而言,飞机无法起飞,坐困愁城的状态就像难民,就连她也都忍不住求助神明──那么,当地人与命运的对赌,便更容易理解。 ●(原文于2023-04-17在Openbook官网首度刊载)

照片人物为人类学家林玮嫔,拍摄于大稻埕码头2023-04-17

岛屿幻想曲:战地马祖的想像主体与未来<br class="smart">作者:林玮嫔出版: @春山出版
内容简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