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
4 人追踪
5 篇文章
獨立書店不Do書

【書店歷史】書店也能替文協代言?甚至還能是台共匯聚地?!

在日本殖民政府有心經營下,臺灣開始有較具規模的出版活動:為便於統治,有各項調查文獻;為推行殖民教育,開始編印各類教科書;為宣揚政績,則有《領臺十年史》、《始政紀念—四十年間的臺灣》等書出版。然而,出版業、書業真的只能成為總督府的魁儡嗎?當新興知識份子開始從事文化啟蒙運動,圖書便由傳播知識的工具,轉變為思潮趨向的象徵,並發展出「為民喉舌」的功能;日治時期有哪些書店是如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獨立書店不Do書

【書店歷史】開始在歷史上留名:從漢日對抗到遣返轉讓

你知道書店最早起源於何時嗎?台灣書店的發展,最早可回溯至早期漢人的舊書業——「書肆」,或者也有「書林」、「書鋪」、「書棚」、「書堂」、「書屋」之稱;由於文獻記載的闕漏和難以統一立名,書店歷史實難爬梳,但以「日治」為起點,兼用頒行法令、文化政策、出版紀實,「書店」一詞開始被「制度化」,我們也慢慢能探尋到一些書店的足跡。本月專題,帶你穿越時代藩籬,細探日治時期以來的台灣書店發展。

鴻雁東南西北飛

聽英國人講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灣事--讀連瑪玉的福爾摩沙故事

日治時期,遠從英格蘭來台灣宣教的連瑪玉女士,以輕鬆幽默的筆調為英格蘭青少年講述她在福爾摩沙的故事。一百年後的我們,對於一百年前台灣社會的了解程度,比當時的英格蘭青少年好不到哪裡。因此,讀她的著作,不但不會覺得「我幹嘛讀這些我早就知道的事?」反而會覺得「原來以前台灣人是這樣生活的,我都不知道呢!」

蔡凱西

講座側記與心得:「探險的時代:20世紀初期臺灣高山植物探險」

拖了很久的演講心得。但是,這不是業欠文,也不是業配文。

WencheWu

【閱讀筆記】台灣國族認同的入門推薦閱讀—《亞細亞的孤兒》

國族認同,或許是台灣人終其一生必須面對的議題。除了種族多元(原住民、閩客族群、國民政府遺族與新移民),不同殖民體制所帶來的影響,也讓台灣島上的族群認同,顯得更加複雜且多元。因為疫情間的互助合作,讓許多國家開始看見台灣,但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似乎也成為了一個不能再繼續含糊帶過的議題。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