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王阳明对”三不朽“的看法
今人提到王阳明,除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外无物”这些常见的命题之外,可能还会想到一个“两个半圣人”的名单。有好事者对古今圣贤进行评议,认为能够满足“三不朽”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孔子和王阳明,曾国藩也可以算作半个。或说这三人中,又以王阳明所作功业超过孔子,开宗立言又强过曾...
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夏,吕祖谦从东阳(今浙江金华)来到建阳(今福建武夷)与朱熹相会。此前,朱熹一直在群山环翠、风景清幽的寒泉坞为母守孝。朱熹与吕祖谦早年便相识,共同游学,在寒泉相会前早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此次相会,自有一番切磋论学。据朱熹的说法,两人相会旬日之后,一部由朱吕携手汇编的理学著作——《近思录》就此问世。
在场(日常手记 11.12.21)
在场,既发生在他们彼此间的空间之中,也发生在他们彼此的情感世界里。在场,是由心生的。虽然在场可能很普通,但它也可能是非常振奋人心的。许多人可能都有过这种体验:我在这里,我准备好了,我准备好要去去见证、要去回应那些存留于世间的苦难,我在这里,为了你而在这里。
谈谈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
王阳明晚年曾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说法,被后世称作“四句教法”。按阳明弟子的记述,阳明“每与门人论学,提四句为教法”,可知阳明本人极其看重这四句话,甚至把它们看作自己立教的宗旨。应当说,同阳明学中很多独特的提法一样,这四句提法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