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表妹追捧的中國行動支付,真的很「先進」嗎?
說到「行動支付」,非洲人或許才是真正的先行者。
行過死蔭之地:讀Amy Moran-Thomas《與糖同行》
甜味之外,糖既痛且苦。獲得去年Victor Turner民族誌書獎的Traveling with Sugar一方面承接Sidney Mintz對中南美洲甘蔗田的討論,反省殖民時期持續至今的傷害;另一方面也延續醫療人類學的關懷,帶領讀者看到資源缺乏的國度裡底層人物的掙扎。
看不見的城市:讀Matthew Hull《紙政府》
如果你曾於公部門服務,或曾擔任過研究計畫的助理,想必也對繁雜的紙本行政事務深有所感。Matthew Hull聚焦於巴基斯坦的官僚系統,展示了其中密切的「紙本政治」。無論是政府企圖以紙本文件來穩定行政控制,或者是當地居民反過來透過紙本媒介施展自己的影響力;Hull要提醒我們從物質文…
Clubhouse和弱關係的可能性
最近這幾天clubhouse突然火了起來,一是因為著名的新疆房,二是因為毫無疑問的列入防火墻。我自己也在上面聽了一些房間,從那種吹水房間到嚴肅討論問題的房間都有聽過,討論的話題也是非常的多樣,從政治問題到學術討論也有,然後也有討論Netflix推薦的、聊股票和期貨的、聊留學生活的...
被自己的成功吞噬的 Facebook - 跟不上成長的 Governance Model
其實網絡平台移民潮的出現,反而正好反映了 Facebook 的成功。Facebook somehow 成就了它的宏願:Facebook 不再純粹是一間公司 own 的一個 product / platform,它已質變,成為了一個有公共性的 public sphere。
【時事評論EP.07】從Zoom的資安危機,看出科技背後的政治考量
4/26更新:原文中將政治哲學家Langdon Winner誤植為發展歸因論的Bernard Welner,我們已經更正這錯誤,並且將更新完的文章重新發布於此,而之前的文章將會在Matters站內撤回,並將IPFS - Hash發布於本文留言處。
科学的“捧”与“杀”:来自本次肺炎疫情的观察
作者:邢麟舟 防疫抗疫大势当前,有关公共卫生、微生物和病毒等方面的科学讨论理应成为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焦点。然而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却清晰地看到,科学知识、科研活动以及科研人员处在了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它们要么就被官媒、群众高高捧起,要么就成为官方甩锅、社会舆论宣泄情绪的“垃圾桶”。
[6/1] 我是李子,这是一个文科生的科学陋见
大家好,我是李子。很难形容我现在的状态——我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之前在果壳网做科学传播和旗下几个产品的新媒体运营,也在伦敦做过博物馆相关工作。目前在北京短暂停留,做科学、科技方面的深度写作,今年秋天会去美国读 STS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