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表妹追捧的中國行動支付,真的很「先進」嗎?

李易安
·
·
IPFS
·
說到「行動支付」,非洲人或許才是真正的先行者。

這幾年來,在台灣的我們很常聽到一個論述:

中國的行動支付非常發達,中國人現在出門都不用帶錢包了,超級先進;相較之下,台灣人還在使用現金、信用卡,實在太落後了。

這種論述,最近大概可以以「回台灣後,嫌棄零錢很重的台灣表妹」作為代表 (順便想跟表妹說,嫌零錢重的話,可以給我沒關係XD

嫌棄零錢很重的台灣表妹。(圖片來源:翻攝自台灣表妹抖音)

然而行動支付這種金融服務,到底是不是一個社會「先進或落後」的指標呢?這我沒有定論。

不過有件事是可以確定的:行動支付,最初其實是為了因應「金融服務覆蓋不足」而誕生的。

我知道談中國,很多台灣人難免就會產生各種情緒、很難理性討論,所以不如來談談非洲──因為說到「行動支付」,非洲人或許才是真正的先行者。

肯亞一個包子店裡,可以用 M-pesa 付款。

早在中國人於 2013 年開始使用「微信支付」之前,肯亞的「M-Pesa」就已經在 2007年誕生了──名字裡的M指的是「行動(mobile)」,而Pesa 則是 Swahili 語裡「錢」的意思。

非洲之所以會在行動支付的發展上走得如此前面,原因其實很簡單:非洲銀行的營業據點不足、人口也相對分散,因此很少人有銀行帳戶,大部分人也難以使用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1年的肯亞只有42%的人口有銀行帳戶;烏干達則更低,只有20%。(順帶一提,中國在2011年的時候,也只有64%左右的人口有銀行帳戶。)

2011年的肯亞只有42%的人口有銀行帳戶;烏干達更低,只有20%。中國則是64%左右。

沒有銀行帳戶,是什麼樣的感覺?為什麼會沒有銀行帳戶?

你可以這樣想像:你居住的村子裡沒有銀行,而最近的銀行據點,走路加坐車要四個小時──如果你平常只是下田種地,大部分農作收成都是自己吃掉,只有少部分農作會賣去市場、換成貨幣,你會想要花四個小時、大老遠跑去銀行,開一個用不太到的帳戶嗎?

除了銀行太遠、沒有需求以及資金不足(沒有錢,是要存屁?)之外,世界銀行還統計了大家不開銀行帳戶的其他原因,包括:

金融服務太昂貴(各位銀行啊,你們手續費收太多了啦)、沒有申請帳戶所需的文件(可能連身分證都沒有⋯⋯?)、不信任金融機構(這個就跟文化、以及部分非洲國家慘烈的貨幣金融史有關了)等等。

(順帶一提,世界銀行有個「financial inclusion」的調查,可以找到世界各國沒有銀行帳戶人口的比例、以及沒有帳戶的原因,有興趣的人可以翻翻他們的資料庫。)

世界銀行針對各個國家,統計沒有銀行帳戶的原因。

然而沒有金融服務,卻也意味著一件事:整個國家有很大一部分的經濟發展潛能,是被封印住的,而且窮人也難以透過小額貸款等金融工具,來建立自己的事業、進而脫貧。

為了讓這些沒有銀行帳戶的人,也能開始使用金融服務、增產報國,當時正在非洲逐漸普及的手機,就這樣被推上了金融史的舞台,成為了這個問題的解方。

2007年,肯亞正式推出M-pesa服務。

有了M-pesa之後,你就可以直接用手機開戶,然後找到附近的 M-pesa 代理人,進行存錢、提款、轉帳這些常見的金融服務──在鄉下,這些代理人常常會坐在路邊、看起來無所事事,前面放個牌子寫「M-pesa」。

此外,在商業活動比較熱絡的城鎮裡,如果你去商家消費,也可以直接透過用手機簡訊發送一個特殊號碼,透過M-pesa付錢──基本上就是「微信掃碼付款」的前身。

烏干達鄉間道路兩旁,最常見的就是電信商、以及行動支付平台的廣告。

M-pesa在肯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被很多人譽為偉大的發明,讓原本無法接近銀行體系的肯亞人,也開始能夠獲得金融服務。

時至今日,你在肯亞的很多商店裡,都能看到M-pesa付款的號碼,而且擁有手機帳戶的肯亞人,也超過了總人口的70%。

想也知道,這麼好的發明,很快就會被複製到其他國家去。

盧安達的行動支付:MTN Momo。

這次在東非,除了在肯亞看到「M-Pesa」之外,烏干達和盧安達也都有不同版本的行動支付平台,比如 MTN Momo 或 Airtel Money。

然而這種以手機為基礎的支付平台,為什麼沒有在台灣、或者其他已開發國家廣泛流行開來呢?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就是非洲案例的反面:已開發國家的金融體系相對成熟,早在手機普及之前,大部分人就已經有銀行帳戶了,而且信用卡也早就相對普遍,因此發展行動支付的誘因就小了很多──而且舊有的金融體系既得利益如此龐大,恐怕不會樂見行動支付這麼方便的平台,來瓜分他們的利潤⋯⋯

至於行動支付會引發的隱私、國家監控問題⋯⋯嗯,那就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了。

烏干達首都 Kampala 路邊的一個行動金融服務代理,提供 MTN Mobile Money 和 Airtel Money 的服務。

不過話說回來,之所以想從非洲的案例來談,其實也是想凸顯一件事──各種看似「先進」的發明,都是在特定的社會脈絡中生產出來的。

怎麼說呢?

由於肯亞的金融服務覆蓋不足,但帶著現金長距離移動又很危險,因此大約在2002-2005年左右,有些手機用戶就會利用「話費儲值」的功能,先把現金換成「電話時數」,而這些時數因為可以被移轉給他人、或延遲使用,因此有了近似於「貨幣」的功能。

電信公司發現了電話時數的這個的額外功能之後,乾脆順水推舟,就正式推出了M-pesa,把這個使用者自己摸索出來的功能制度化。

非洲真的是行動金融的先行者,2013年就已經遙遙領先全球了。資料來源:https://www.wsj.com/articles/BL-265B-1089

換言之,當我們在形容一個發明的時候,「先進」有時未必是個好用的形容詞──因為很多好設計、好發明,不見得是什麼最尖端的技術。

能否回應使用者需求、貼近社會脈絡、克服政經條件的限制,有時才是更重要的。

而且我覺得這個思考方式,也很適合我們用來看待中國的行動支付──它也是在中國的特定社會脈絡中生產出來的東西。

用這樣的角度去想,或許也就不會拘泥在「先不先進」的問題上了。

PS. 關於肯亞 M-pesa 的發展由來、對經濟帶來的助益,可以參考 Vox 的這篇報導:What Kenya can teach its neighbors about improving the lives of the “unbanked”?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