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導】金門、馬祖,為何會成為澳洲龍蝦走私中國的樞紐?
雖然是個遲來的動態更新,但我已經在2022年12月離開《端傳媒》,加入《報導者》了。
有點巧合的是,去年11月欣潔和我才出版了以金馬為主題的《斷裂的海》,沒想到我加入《報導者》之後,做的第一篇報導就和金馬有關。
這次《報導者》調查的,是去年11月被李問揭露、經由馬祖走私到中國去的澳洲龍蝦。
不過我們在詢問了海產進口業者、報關行之後,才逐漸意識到──馬祖只是龍蝦走私的冰山一角,真正的大本營,其實是在金門,而且還有黑道涉入。
更巧的是,12月中我為了《斷裂的海》新書宣傳、去了一趟金門,居然就在松山機場的貨運站裡,撞見準備托運的幾十箱龍蝦。
後來我在金門找到了涉入龍蝦走私的幫派成員,鼓起勇氣和對方聊了一個下午,也和同事們一起進入桃園機場貨運站,直擊龍蝦進口的流程。
我們訪談了金馬地區的船公司、民意代表、地方居民、運輸業者,並透過交叉查證,逐漸拼湊出這個神秘且暴利的走私產業鏈,最後寫出三篇報導,歡迎大家閱讀指教。
第一篇是〈走私澳洲龍蝦至中國,金門馬祖為何成樞紐?〉,主要談龍蝦走私的緣起、談台灣這邊的進口商,也談這類走私行為難以法辦、定罪的原因。
第二篇是〈船公司、地方頭人、黑道:金馬「龍蝦意外財」捲起的利益和衝突〉,帶著讀者前往金、馬一趟,看見涉入走私運輸的業者、黑道,並用地圖詳解走私路線。
第三篇則是〈30多年的隱形共生,金馬與中國間的灰色交易如何解?〉,引入更長的歷史縱深,想告訴讀者,走私產業其實已經在金馬運作了三十多年,而澳洲龍蝦,不過是近期興起的新品項罷了。
但我寫完前面兩篇之後,非常擔心台灣讀者看了,很容易會用奇觀化、刻板化的方式去看待金馬,於是又採訪了幾位金馬居民、學者,希望用更脈絡化的方式,去看待龍蝦走私事件。
事實上,金馬地區與中國近在咫尺、民生物資從台灣運補也不算便利,本來就有和中國貿易的天然需求;而中國對奢侈品(比如洋酒、電子產品)課徵高額關稅,也為走私行為創造了巨大的利潤空間。
不過有些人或許會問,既然台灣人在龍蝦走私事件裡是「受益者」,我們還有必要去取締嗎?
這種說法,其實也是台灣海巡經常對「走私出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原因:出口行為和進口不同,不用擔心禽畜流行病、不符衛生標準的貨品進入台灣,而且真正有損失的,其實是無法收到進口關稅的中國,而不是台灣。
這些說法聽起來都很合理,但事實上,由於這類走私行為遊走在灰色地帶,因此仍可能會製造出海巡執法人員或地方官員貪汙、尋租的空間;而走私牽涉鉅額利潤,也很容易引來黑道介入。
整體來說,這整起事件,讓我覺得最有趣、最荒謬的地方有兩個:
(1)龍蝦走私的源頭,其實就是中澳關係惡化、導致中國禁止澳洲龍蝦進口,而中澳關係之所以會惡化,很大程度就是台海局勢和國際地緣政治的結果。
沒想到中國的這場抵制龍蝦運動,到頭來受益的卻是台灣的水產進口業者、以及金馬的走私運輸業者。
(2)之所以走私能賺錢,其實就是因為台灣到金馬的航線是國內線、沒有海關,而金馬和中國之間則存在關稅界線;有朝一日如果金馬和中國統一、而這個關稅界線也消失了,那麼這個走私產業,大概也很難維繫下去。
按照這個邏輯來看,最不希望金馬和中國統一的,其實應該就是金馬的走私業者、以及當地依靠這個產業在貪污、尋租的政客了。
很有意思的是,李問說,他其實是看了我們的報導分析之後,才意識到一件事:龍蝦走私明明已經在金門走了快一年,為什麼可以一直相安無事、直到改走馬祖才曝光?
報導者的分析是:
由於金門的常住人口是馬祖的6~7倍,客貨運需求比後者更大,再加上金門機場的跑道長度、起降標準,都比馬祖的兩座機場還要好,因此台灣與金門間的航線,往往可以使用機型較大的噴射客機執飛,不像馬祖航線只有小型的ATR螺旋槳飛機。
也因為如此,大量的走私龍蝦,在班次較少、機身貨艙也更小的馬祖航線之中,便更為顯眼。
每年10月起,台灣海峽吹起東北季風,也會導致台灣和馬祖間的船班經常停航,導致部分貨運改走空運,讓馬祖空運量能更為吃緊,連帶讓龍蝦排擠其他物資運送的問題更顯突出,也才會引起馬祖居民向政治人物檢舉。
如果這個分析正確的話,那麼台灣的龍蝦走私業者,這次錯就錯在「改走馬祖」,卻不知道馬祖航線都是小飛機、大量龍蝦很容易就會被發現。
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可能是:台灣人真的不能不了解金馬啊,不然就會像龍蝦業者一樣,栽在這種奇怪的環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