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矛盾的矛盾
有政壇廢老又有新論述,指香港人不應該用「中國」這個字詞,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應該稱作「內地」云云。這種日日都有的「必也正名乎」的論述,好9煩!
閭丘露薇:當大陸兒童在香港街頭便溺
2015-05-22*不能因為貼上內地人香港人的標籤,就喪失了就事論事的能力。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讀《Hong Kong’s New Identity Politics: Longing for the Local in the Shadow of China》
香港不吃中國那一套,但究竟香港到底是哪一套,答案一直含糊曖昧,就連表達對香港的愛也只有地道字詞點綴。雖然概念愈空洞浮泛就能吸引愈多受眾,不過正因如此,在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政治體制下,公民社會參與族群政治時缺乏整體行動綱領,兄弟爬山各自修行。
從歷史脈絡看香港運動(2):中港政治變遷
香港的「反修例」運動舉世矚目,但關於抗爭者所提出的政治主張、所採取的抗爭手法背後的歷史脈絡的探討並不多。事實上,2019年的運動在各方面都和過去30年的民運歷史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它既源自民主運動,卻也是對於過往民運範式的否定。在這一章,我們用簡單的歷史概述介紹「反修例」前夕的香港政治環境,以及構成這個環境的歷史因素。
「中式犬儒」與「港式犬儒」
近來發生的事情,讓人見識了「中式犬儒」與「港式犬儒」。「犬儒」這個詞,於古代和當代的意涵是不同的。在古希臘,犬儒是作為一種反動思想誕生的。以第歐根尼(Diogenēs)為代表的犬儒主義哲學家,通過對自身嚴苛的訓練,掙脫包括宗教、禮法、風俗等衣食住行方面的一切世俗束縛,從而追求無欲望的極簡主義非物質生活方式。
寫在洪水與光復之前:中國人向何處去?
去年721遊行時示威者用漆噴出的「支聯辦」曾引內地人大譁,我當時就想以「一句支那碎了誰的玻璃心」為題作文,但終覺非己力所能及而作罷。近日裡接連看了 Matters 友鄰寫的關於香港黃店拒絕招待講普通話者的文章,端傳媒上的《讀者來函:當無處可逃時,我們無法再逃離這個時代》,李文亮醫...
新冠抗疫與香港人身份認同建構 ---- 我們真的要走向種族主義嗎?
網絡圖片:各國對中國旅客實施旅遊限制或強制檢疫"I feel like if I wore a surgical mask in public, people would freak out." 在英國做交換生的時候,認識了一個來自德國的華裔樓友。
如何看待李文亮之死在中港两地引起的不同反应
惯例声明:中港一词是习惯用法,不能反映任何政治立场 首先,对于他转发的“红色”微博,我觉得首先不应该把李当英雄(不是不悼念的意思),而是当一个普通人——这次民众这么大反应,本质也不是失去了一个英雄,而是失去了一个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并感觉挑战到它们生存底线:不是每个人遇到这种事可...
香港電視《來生不做香港人》, 此時此刻再看, 別有一番風味
香港電視《來生不做香港人》, 此時此刻去再看, 別有一番風味。第1集拍得真的好。附上連結 :https://gimy.tv/vod-play-id-87973-src-1-num-1.html
中港罵戰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有很多新移民,防疫成為中港罵戰的觸發點。
機場事件後,他們在說什麼?
813機場衝突是整個運動的又一個milestone,在我看來標誌性事件是港漂的群情憤湧,正式集體加入戰局,#shameonHK、what a shame to Hong Kong 和微博上群星支持的“我挺香港警察你可以打我了” social media campaign launch.
「機場襲擊中國人」真的不可饒恕嗎?
昨夜香港機場出現的圍毆兩名內地人的事件,讓我的社交圈出現分裂。我一向支持勇武派示威者的朋友們在「圍毆」這一問題上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認為針對機場內地旅客的攻擊已經超出了示威活動本身的目的,並且有可能會削弱運動本身的正當性,並給予警方更好的藉口進行暴力鎮壓。
逃犯條例,仇恨永動的史詩循環
作者把小金幣都丟光了,只能發文騙吃騙喝。# 本作者的狀態 #無奈 (。í _ ì。) # 從逃犯條例開始 #從逃犯條例遊行開始,作者不時去關注一下整個事件發展,但作者情緒的波動範圍,還是能保持合格的 san 值的 (精神穩定值)。直到 7 月 21 日,之後何君堯的一系列操作,把在下的情緒平衡器,拋在狂濤大海之中。
《香港第一課》10. 本土主義和中港矛盾為何在近年急速冒起?
本土主義和中港矛盾近年來急速冒起,但「本土主義」所包含的範圍甚廣,不易說清。即使把討論限於相對排拒中國大陸的群體,仍有相當多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立場。以移民政策為例,削減單程證數目、收緊申請單程證資格、修改《基本法》的居留權條文,以至剝奪已經取得居留權人士的身分,就是四種差距甚遠的倡議而後果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