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對比 | 大角咀 大戲院
歷來大角咀戲院有好世界戲院、英京戲院、麗華戲院及金冠戲院,由40年代至90年代橫跨半世紀。而於1990年至2001年期間為區內戲院的空窗期,恰巧新寶院線於1991年開設旺角道豪華戲院,總算一解大角咀居民已習慣半世紀的娛樂文化需求,不過於2019年敵不過時代淘汰而結業。
[建築]無可奈何的犧牲品?談高雄中都戲院
因為城中城大火的發酵,引發老舊建築拆除的爭議,其中「中都戲院」在這週面臨官方火速強制拆除,在歷史文化價值以及市場攤商權益被完整確立之前,就如此粗暴地執行,而其他標的則有一個月的緩衝時間,令人質疑市府搶先對好下手的開刀,以平衡外界的壓力,使得中都戲院幾乎成為城中城事件的犧牲品。
有舊戲院就有舊市場,有老市場就有老戲院
《菲林之馬》電影特寫|01
老戲院:在黑白留聲的時代,色彩是謊言,褪色後的畫面才能顯示出時代的珍貴
走進戲院,一盞老燈孤獨地守在角落,不時咳嗽,小吃部空蕩蕩的,成排的木椅挺著痠疼的腰椎蹲坐在黃泥地上,舞台上一口泛黃的白幕正嚼著無聲的歲月,抬頭看看木牆上的投射孔,守著祕密似的,環繞劇院的喇叭結起蜘蛛絲吊著生鏽的音符。
湳山戲院-二輪片買一張票可以看整天
湳山戲院-二輪片買一張票可以看整天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通化街24巷1號 (地圖)電話: (02)2702-3130網站: reurl.cc
文化裡的重生-台南全美戲院
我從小在全美看電影長大的-大導演李安民權路二段是台南最早發展的地方之一,早在荷蘭時代就叫做"普羅民遮街",現在雖然看起來破破舊舊,但經典老店林立,還是全台名人出身最多的一條街,像是統一集團最早就是從這條街發家,至今民權路二段還住著許多很有名望的教授、老派知識份子與醫生。
屯門觀影記錄——巴倫紐與凱都
因在嶺南大學讀書,我在屯門租了房子。來港讀書前,對屯天元(屯門、元朗、天水圍)一帶的印象可以說是只有流行文化相關——《一對對》/《蟲兒飛》演唱者裡的「屯門兒童合唱團」;《古惑仔4》末尾的屯門區議員競選;《盲探》裡Sammi提出先去調查住在元朗的犯罪嫌疑人因為「元朗多嘢食」;許鞍華…
記憶中的老戲院:元朗光華戲院
元朗的老戲院除了同樂外,跟着要數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啟業的光華戲院。戲院在大棠路和阜財街交界。網上最經典的一張光華戲院黑白照,當中就有我小學同學的外婆。她老人家早去世了,小學同學去年也榮升岳母了。以前的戲院都是獨立一幢的放映大樓,大大方方,不像現在的連鎖式迷李戲院藏於商場之中,要在迷宮中找尋售票處和戲院入口。
記憶中的老戲院:元朗同樂戲院
那時仍沒有豪宅; 那時仍沒有B仔涼粉; 那時仍沒有輕鐵; 那時市區的人仍不會老遠跑來榮華酒樓吃飯; 那時的巴士仍是單層的; 那時只有幾層高的洋樓; 那時進出元朗都要經過兩道迴旋處; 那時在大馬路只有一間戲院,那戲院叫同樂。小時候坐小巴,從九龍或新墟(那時不叫屯門的)開來的小巴,經...
記憶中的老戲院:洪水橋戲院
【前言:寫戲院,不是我的擅長。這幾篇老戲院舊文是在當年答應朋友下寫的,只是想替這段逝去的流光歲月添補幾筆。】 小時候,看電影是一件奢華的事。第一次到戲院看電影是跟母親一起去洪水橋戲院。她喜歡到洪水橋的西餐廳吃下午茶,我跟著她一道去,那間西餐廳名字已忘了,就在大街入口不遠,過了一個粥檔和賣衣服的攤檔就是。
「靜觀未來」─身體影像短片展
周書毅,一名充滿想法與活力的台灣舞蹈創作者,他與兩名伙伴發起了這次的身體影像展。「靜觀未來」雖說是靜觀,卻是一次動態的策展,在瘟疫蔓延身體受限的當前,創作者與觀眾之間是否能藉此累積一些能量,畢竟世界停止了,生活並不,我們正在共度一個奇特的危機時光。
那一年八卦山麓,戀戀風塵──給青春,兼致王晶文
文章寫著竟不知為什麼忘了發表。看看硬碟裡的年份2014喔,那時剛拍完木柵女忙著送展,又遇上318,想說之後發,結果沈入硬碟之中了。對不起了阿遠,對不起了青春。那一年這股風吹到八卦山麓的那所中學時候,其實台北應該已二輪下片了吧。鄉下的戲院,要看電影總得等上一等,不過,這樣等了又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