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80):未知,焉得仁? — 仁需要智识才能达到

江上小堂
·
(修改过)
·
IPFS
·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公冶长第五)。

子文,楚国有名的宰相,姓斗,名谷于菟(tù)。令尹是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已,罢免。知,同智。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很得意;几次被罢免,也没有显出有不快。交接时,一定把过去的政事向新宰相交代清楚。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这算不上智,怎么能得仁呢?”

崔子,即崔杼(zhù),《左传》记载他杀了齐庄公,和如实记载此事的史官三兄弟;陈文子,名须无。两人皆是齐国大夫 。

一辆车配四匹马,十乘即四十匹马。有马十乘,代指陈文子享有的待遇。违,避开。

子张又问:“崔杼杀了齐君,陈文子享有四十匹马的待遇,都弃而离开了齐国。到了它国,则说,‘这里的当权者也和我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当权者也和我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算得上仁吗?”孔子说:“这算不上智,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孔子虽然肯定了这两人的行为,一为忠一为清,但认为他们还做得不够好,他们的所为不是明智通达的行为,还达不到仁的高度。孔子认为,仁道要通过智识来到达,不智就不能到达仁。

如果孔子自己处于这两人的境地,孔子就不会像他们那样固执。令尹子文是一味地坚守,对楚国不弃不离;而陈文子则一味地逃避,不做丝毫的努力去尝试另外的选择,或坚守或试图改变。而孔子则不同,在鲁国不受待见,就去其它国家。去了其它国家,就努力游说推行自己的主张。遇到困难和不中意的人和事,总得先尝试一番。不成,再另做打算。

孔子特别强调“时”,所作《易经》十翼中频繁出现“时大矣哉”、“时义大矣哉”。而知时就需要有智。有智识才能充分发挥仁心,惠及更多的人,成为仁者。

美国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有一段著名祷文,“我的上帝,请赐我宁静,去承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请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并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这段祷文与孔子强调仁道需要智识才能达到很是相通。爱需要智慧才能知晓应当平静承受还是奋起抗争,仁则需要智识才能知晓应当坚守还是毅然而去。

2020年7月2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